情系百姓构和谐 执政为民谋发展

—走近内蒙古杭锦后旗旗委书记杜存同志

  

内蒙杭锦后旗委书记 杜存

 

  这几年到过内蒙古杭锦后旗的人,无不被这里的变化而感到震惊,无不被这里谋求发展的浓厚氛围而感动。这里,田畴平整、村美民富、城大业强,是一个美丽而富裕的边塞之地。
    
这个产业富集、发展超前、盛载各种荣誉的黄河之滨渐行渐近之时,我们认识了这里的旗委书记杜存同志,在和他的聊天中了解到,杜存同志敢为人先的胆略、超前而科学的发展理念、对群众大爱的平民情结,是杭锦后旗由农业大旗向工业强旗蝶变的内在原因。于是,我们走遍杭后的城乡大地,在一人一物的赞誉里,在一枝一叶的成长里认识他,他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实干家”、“贴心人”、“好书记”。
    
带着组织的重托,2004年他到杭锦后旗任旗长。当时正处在农业产业化起步阶段,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如何促进工业经济扬帆起航,如何使农业大旗续写辉煌,如何让全旗人民更加幸福安康?一连串问题摆在这位新“县官”面前。踌躇满志的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克服千难万险走出困境。
    
他首先从了解民情、掌握旗情入手,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到乡镇、村组、机关、社区、企业,马不停蹄开展调研,摸清家底,不到3个月的时间,跑遍全旗8个镇、100多个村、28户规模以上企业,掌握了大量手资料,找准了制约旗域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发展思路。在发展要求上,他坚持决不以牺牲农村为代价盲目扩张城镇建设,决不以损坏生态为代价谋求一时政绩,决不以忽视民生为代价换取眼前利益;在发展战略上,以打造“塞上园林新陕坝、绿色文明新杭后”为目标,推进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推进、产业化发展,坚定不移地打造农业产业化大旗、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扶大河套酒业集团。同时确立了“兴工惠农、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富民强旗”的主题和“项目带动保增长、惠民务实构和谐”的工作载体,提出了再造一个陕坝新城、再造一个工业园区、再造一个河套酒业“三个再造”战略布局和全民创业、全域绿化、全员社保“三全”目标。
   
几年来,杭锦后旗正是沿着他的这些循序渐进、日臻完善、行之有效的发展理念,初步走出了一条城乡统筹、民生改善、生态文明、全面协调的发展路子。2008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0.47亿元,可用财力增加到5.6 亿元,全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4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95元,居全市首位。杭锦后旗先后被评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推广和监管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农牧业产业化先进旗、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绿色模范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旗、全国人口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全民健身组织奖、改革开放30年内蒙古区域发展先锋,两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旗辖重点企业河套酒业集团荣膺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北方窖”,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异成就企业、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旗辖“奋斗中学”连续两届入选全国“百强中学”,教育工作代表自治区顺利通过“两基”国检验收;杭锦后旗率先实现了全民医保;全旗上下逐步形成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富裕文明的大好局面。全旗人民公认,近几年变化最大、发展、群众得实惠最多。
   
而杜存同志本人,由于政绩突出,先后被自治区党委授予“支持企业发展青年领导干部”称号、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领导”称号、被全国绿化委授予“全国绿化奖章”、被中央综治委、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干部”,从1999年至今连续被评为巴彦淖尔市(盟)“实绩考核领导干部”。
  
杭锦后旗要发展壮大,靠自身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借力生财、借梯上楼。他精心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动员全旗上下发扬“四千四万”精神,联大、联强、联名优。2005年春节刚过,杜存就带队到“长三角”一带招商。半个月,他跑遍了江、浙、沪重点工业园,行程数千公里,走访企业100多家,每天都是深夜回到住处,累得都不想吃饭,最终有20余家企业来杭锦后旗进行考察、投资。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全旗上下进一步牢固树立了“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干部是公仆”的观念,掀起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热潮。六年来,杭锦后旗先后引进中粮集团、浙江大好大、重庆昊元、伊利乳业等8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安置就业2万人。全力扶持本土企业河套酒业集团,2008年企业实现销售额14亿元,上缴税金2.06亿元。2005年二产首次超一产,2007年工业增加值超一产、三产超一产,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24.346.329.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8%,一举成为全旗经济发展的“引擎”。
   
在工业的带动下,全旗酒类酿造、保鲜乳品、肉类加工、番茄果蔬等“十大产业”渐成体系,涌现出万头奶牛镇、万头种羊示范场、10万口种猪场、千万只种鸡场各一个,建起2000头奶牛和肉牛牧场各1个,粮食产量连续五年保持在8亿斤以上,今年又纯增一亿斤。优质绿色农产品和“订单农业”分别占到总播种面积的90%80%,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首批绿色食品原料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6年来,创造了全旗农业史上的“三个80%:80%以上的农产品实现就地加工增值,农民80%以上的收入来自农牧业产业化,全旗80%以上的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实现了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格局。
 
“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是杜存同志在探索城镇建设上走出的一条新路子,几年来,杭后通过激活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达到30多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建成“四大游园”、“三大广场”,建设占地230亩的体育生态公园,市民步行100米便有一个文化休闲场所。先后投资近2亿元,改造供热管网,集中供热面积达到200万平米,彻底解决了这一市民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下大力气整治被称为“龙须沟”的园子渠,建设5.6公里景观绿化带,构建“水渠绕城转、绿树满城间”的景观格局。目前陕坝镇成为全国72个小城镇示范镇、自治区八星级文明城镇。每个杭锦后旗人都深切地感受到:古镇变了,树多了,花艳了,路宽了,楼高了……
  
我们沿陕临路行驶,一进陕坝,眼前豁然一亮,道路两边绿树成荫,显得生机盎然。这是杜存既要GDP,又要好空气提出“四环绿化”工程实施五年来的真实景观。他对群众居住环境的“体检标准”是一看路、二看树、三看卫生、四看住、五看群众富不富。于是杭后在全市旗县中率先引资1.2个亿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成为巴彦淖尔市个实现“双降”的旗县,又率先提出“四环绿化”工程,工程实施五年来,总投资达1亿多元,共完成集镇功能区绿化8个、“生态家园”示范村庄绿化17个,村屯绿化298个,造林面积2万多亩,绿化总长度778公里,每年的森林覆盖率以提高2个百分点的速度在推进,森林覆盖率达到23%。创造了“进城穿林、出城见林、城在绿中、楼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杭后模式”——既保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杭后的生态建设受到国家环保部的高度评价。
   
为把致富路修到农民家门口,从2006年开始,旗委将“每年修100公里乡村油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提出了今后五年内实现村村通油路的目标。几年来,全旗各级油路近700公里,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初步形成了以国省道为依托,县道为主干,“四横五纵”、“八大出口”的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并形成了以陕坝镇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20087月,当听说国家启动临哈高速公路建设并途经杭锦后旗,他马上意识到这是拉大城市发展框架的难得契机。他带领相关人员十几次深入一线勘察路线,认为临哈高速公路靠近陕坝镇,既不影响整体工程,又可作为陕坝镇的西南绕城公路。他积极争取公路改线,奔波于临河、呼市、北京等地,穿梭于各级发改、交通、国土等部门之间。为了能见到有关领导和办事人,他经常拿着矿泉水、面包,在门口一等就是大半天……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了区、市领导,当年11月临哈高速公路改线获得批准,为全旗城镇建设省下了2亿元。
   
他常说,“当官要为百姓做主”,为老百姓办实事是他执政的根本点和出发点。杭后约14万人属于砷病区人口,3.4万人处于氟病区,近13万人处于苦咸水区,针对现状,旗委、政府本着规划先行、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引领思路,在杜存同志的带领下,截止目前,全旗先后解决了20多万人、60多万头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完成了72个自然村的农网改造;建成“一池三改”示范户9920户;先后投资近2亿元,改造供热管网,目前集中供热面积已达200万平米,彻底解决了这一市民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
   
杜存同志认为“经济是形,文化是神”。我们走遍杭锦后旗城乡,最醒目、最靓丽的建筑当属学校和医院。在教育方面,投入近2亿元,改善了全旗办学条件,使农村的学生也享受到了均等而优质的教育资源。积极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撤并132所农村中小学,改造13所农村寄宿制中心校。而打造“塞上酒乡”、“奋斗教育”、“傅作义将军”三大文化品牌,是他为推动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提出的又一战略构想。
   
在杜存同志刚调任政府旗长的2004年,杭锦后旗在没有上级专项投入、自身财力又极为紧困的情况下,硬是挤出20万元在蛮会镇搞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由于措施得力,成效显著,2005年就被确定为国家级试点旗县,2006年全面推开,目前全旗农民参合率已达到98.6%,从根本上强化了旗镇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从而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得到全面推行,杭锦后旗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全民医保。
   
农村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提高,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今年全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上,杭后以高标准的新农村示范点、高质量的农村油路、高起点的绿化带博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赞誉。
   
为了促进以城带乡,解决“三农”难题,杜存同志又提出了“十个一”工程,组织全旗4263名干部走村组、入社区,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几年来,旗里先后投入资金2.54亿元,帮办各类公益事业190多项,救助贫困学生近千名,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800多起,解决了一大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促发展、保稳定、构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群众誉为“民心工程”。而在此项工程中,由他带头,定期开展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活动,连续几年,旗党政领导深入到全旗最贫困的村组进行帮扶,先后筹集资金60多万元,用于改水、修桥、建路、维修水利设施……他联系的陕坝镇中南渠村,帮助村民建起48座“三元梯次”高标准温室大棚,亩均收入2万多元,成为农民致富的“聚宝盆”;他用自己的工资资助黄晓敏、黄晓萍两名贫困大学生读书,直到大学毕业……
   
2008年的“三同”活动中,杜存同志坐在78岁贫困老党员尹自乐家的炕上与他拉起了家常,并送上2000元慰问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想都没敢想,旗委书记会盘腿坐在他们的土炕上问寒问暖。旗委书记的这一亲民举动让有着45年党龄的尹老热泪盈眶,他激动地说:“活了将近80年,我从来没想过这么大的官能上门来看我,有这样的好领导,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过好”!这个场面仅仅是全旗“三同”活动的一个缩影,
   
为政之要,首在用人。人才的引进、运用、培养、储备是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障,杜存同志自主持旗委工作以来,严格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旗战略,在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等方面,他要求相关部门要善于发现、主动挖掘并积极举荐人才,特别要把青年干部纳入到组织人事部门的视线中并重点培养,要积极选派青年后备干部接受各类培训教育,到基层工作和经济建设一线锻炼,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2007年,他提出了在全旗公开选拔领导干部,通过公开选拔,一批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在全旗、全市引起了广泛好评。杜存同志特别强调:“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下努力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他和旗委一班领导结合公选,提任了在环卫清扫队、公厕清掏队、殡葬管理所长期工作的3名同志。“多少年来,谁曾如此关心重视过扫大街的?!”,群众对此竖起了大拇指。
   
以此为基点,杜存同志精心谋划制定“党政青年人才培养工程”、“青年企业家培养工程”、“高层次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高技能青年职工培养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等,有计划地培养储备各级各类党政青年人才,培养储备掌握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熟悉国际惯例的高素质青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储备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的青年专家、青年学科带头人、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等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储备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能攻克关键技术难关的高技能青年职工,培养储备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农村星火带头人、农民经纪人和农业产业化带头人等农村人才。
  
“没有不讲理的群众,只有工作不到位的干部”,这是杜存同志经常讲的一句话,他带头开展大接访、常下访,解决了一批信访积案,使杭锦后旗由全市“非访”大旗变为信访工作先进旗。他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团结带领班子成员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从根本上保证了全旗社会和谐的基本局面,成为20052008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旗。在他的领导下,全旗精神文明建设、民族团结、人口与计划生育、双拥共建等工作迈上新台阶,成为全区星级文明竞赛先进旗、全区双拥模范旗、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人口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关注民生、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是杭后经济发展的根本,也是构建和谐新杭后的中心,从杭后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到,旗委、政府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以旗委书记杜存为“班长”的领导集体更是把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了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


返回上一级

栏目寄语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六十周年,总结建国60年来,我国县域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弘扬县域单位的开拓进取精神、树立县域优秀领导人物形象、推动我国县域经济和谐发展,受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经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县域经济发展信息中心与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共同组织编撰《半月谈•新中国60年经典——县(市)委书记话发展》时政庆典特刊。 县域经济在线网自7月20日起,隆重推出“县(市)委书记”专栏,全面报道入选特刊的百名县(市)委书记的先进业绩、系统宣传入选县市在新农村建设、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特色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优秀成就。

编委会名单
张全景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
欧阳淞   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田鹤年   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
李 昌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副书记
龚心瀚   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
原 焘  中共中央外事委员会原副主任
郝盛琦  中共中央办公厅原副主任
宋奎兰  中共中央办公厅老干部局原局长
陈 林  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主任
陈 晋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翟殿玉  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副主席
武志国  中共中央党校《党政干部文摘》副社长
郭晓军  中共中央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调研处处长
刘 文  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处长
魏光朗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政策》总编辑
翟炳恺  全国人大办公厅信访局原局长
刘 吉   国务院稽察特派员
张伟超   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
宋树友   国务院稽察特派员、农业部原副部长
米建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
解思忠   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主席
张锐源   国务院原副秘书长
王胜利   国务院办公厅行政司司长
金思宇   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处处长
陈拂晓   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原局长
精装珍藏版



《半月谈•新中国60年经典--县(市)委书记话发展》

珍藏版

谨以此书特别敬献给: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推动和促进中国经济步入世界强国之林的开拓者,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在县域基层的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