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发展正当时

青海天峻县委书记  刘文鹏

 

  天峻位于青海湖西北部、柴达木盆地东缘,是青海省海西州的纯牧区。多年来,资源大县、财政小县一直是天峻摘不去的帽子,如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区位优势为开放优势,创出一条西部欠发达地区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是历届县委、县政府班子不懈地追求。西部大开发以来,天峻人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姿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艰苦创业,全县经济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的变化。
  实现了由落后地区向经济强县的历史性跨越。2000年—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0.94亿元增加到17.2亿元,年均增长32.34%;人均GDP由不足1000美元增加到1万多美元;地方财政收入由5383万元增加到1.2亿元,年均增长63.42%;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793元增加到4687元,年均增长11.39%。综合经济实力跃居柴达木盆地第三位。
  实现了由畜牧业“一业独大”向工业、畜牧业、服务业三业并举的历史性跨越。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04年工业产值突破千万元,2006年突破亿元,2008年突破10亿元,今年有望突破2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由2003年的53:22:25调整为2009年上半年的7.8:82.2:10,形成了一产比重下降,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
  实现了由强调经济增长向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十一五”以来,天峻社会事业投入大幅增加,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累计新增就业岗位2000余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加大扶贫济困力度,解决了1.4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保障了特困户的基本生活。城乡居民收入来源更趋多元化,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全县“普九”人口覆盖率、远程教育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7%,建立了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异地高中学生就读资助和优异学生奖励金机制,基本解决了牧区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卫生事业长足发展,新型牧区医疗参合率达到96%,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挖掘推广,打造了一批高原生态旅游精品。
  面对当前难得的发展新机遇,按照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我县就是要着眼于四个发展,谋求四个突破。
  着眼跨越发展,在推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上求突破。依托禀赋资源,扬长避短,寻求后发优势。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积极参与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按照建基地、树品牌的目标,打破分户经营模式,实现集约规模经营,走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同时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培育打造现代物流、餐饮住宿、信息咨询、高原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形成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着眼绿色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上求突破。天峻地处青海湖西岸,境内河流纵横,被誉为青海湖的“水塔”和甘肃河西走廊的“天然水库”,生态地位极其重要。按照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的区域发展格局,统筹产业发展与改善生态,积极推行草场休牧、划区轮牧,实行半舍饲养殖,探索推广“合理整合资源,发展建设养畜,以股份合作为主,科学推进草畜平衡”的梅陇生态畜牧业经营管理模式,引导牧民合理流转草场,促进草场向养殖大户、牧民合作组织流转,推动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探索形成牧民与资源开发企业利益共享机制,建立牧民可持续发展促进会设立发展资金,形成有利于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在生态保护中改善人民生活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黑土滩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矿山治理以及环境保护执法力度,抓好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并进,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着眼和谐发展,在加快民生建设上求突破。坚持把富民惠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教育资源,实现集中规模办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加大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失业率;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城乡医疗基础设施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抓好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努力实现牧区人口全覆盖;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巩固牧区养老保险试点成果,逐步提高各项保障标准,让群众普遍享有基本社会保障;逐步健全衔接配套、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重点保障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的基本生活;加快推进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好城镇廉租房、游牧民定居等安居工程,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着眼统筹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求突破。完善城镇体系建设规划,突出各城镇产业功能特点,发挥中心城镇和小城镇的聚集、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公共政策,建立财政支牧资金正常增长机制和工业反哺牧业、城市支持牧区的长效机制。构建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畜产品市场、培育牧民经纪带头人、发展壮大牧业协会组织,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训转移牧民,减少牧业生产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


返回上一级

栏目寄语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六十周年,总结建国60年来,我国县域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弘扬县域单位的开拓进取精神、树立县域优秀领导人物形象、推动我国县域经济和谐发展,受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经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县域经济发展信息中心与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共同组织编撰《半月谈•新中国60年经典——县(市)委书记话发展》时政庆典特刊。 县域经济在线网自7月20日起,隆重推出“县(市)委书记”专栏,全面报道入选特刊的百名县(市)委书记的先进业绩、系统宣传入选县市在新农村建设、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特色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优秀成就。

编委会名单
张全景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
欧阳淞   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田鹤年   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
李 昌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副书记
龚心瀚   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
原 焘  中共中央外事委员会原副主任
郝盛琦  中共中央办公厅原副主任
宋奎兰  中共中央办公厅老干部局原局长
陈 林  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主任
陈 晋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翟殿玉  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副主席
武志国  中共中央党校《党政干部文摘》副社长
郭晓军  中共中央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调研处处长
刘 文  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处长
魏光朗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政策》总编辑
翟炳恺  全国人大办公厅信访局原局长
刘 吉   国务院稽察特派员
张伟超   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
宋树友   国务院稽察特派员、农业部原副部长
米建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
解思忠   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主席
张锐源   国务院原副秘书长
王胜利   国务院办公厅行政司司长
金思宇   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处处长
陈拂晓   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原局长
精装珍藏版



《半月谈•新中国60年经典--县(市)委书记话发展》

珍藏版

谨以此书特别敬献给: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推动和促进中国经济步入世界强国之林的开拓者,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在县域基层的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