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投资指南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经济

2008年渔业发展概况

文章来源:中国投资指南    点击数:1561    更新时间:2009-9-24 13:32:13    

  2008年以来,在国际初级产品涨价、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经济动荡,国际水产品购买力下降的情况下,我国的对虾、贝类、鳗鱼、罗非鱼、淡水小龙虾和大黄鱼等名优养殖水产品出口额仍有增长。

  2008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在困境中稳步发展,全年进出口总量684.8万吨,总额160.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9%和10.7%。其中出口量296.5万吨,同比下降3.2%;出口额106.1亿美元,同比增长8.9%,增幅较2007年提高4.8%。进口量388.4万吨,进口额5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12.1%和14%。贸易顺差52.1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加1.9亿美元。水产品出口额继续位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6.2%,与2007年基本持平。

  我国水产品出口出现量减额增的态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前三季度多数水产品的出口价格上扬。在主要养殖出口水产品中,贝类、罗非鱼和对虾价格涨幅较大,分别达到37.8%、34.9%和14%。最大的增幅亮点是斑点叉尾鮰,出口量和出口额双双大幅增加,同比分别增加803.2%和770.3%。大黄鱼、罗非鱼出口量也分别增加11.6%和5.8%,出口额分别增加13.9%和42.6%。贝类、对虾出口量减额增,出口量同比分别下降9.8%和0.3%,出口额同比分别增加24.4%和13.6%。

  导致出口额增长的另一个原因是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水产品出口市场依然为日本、美国、欧盟、韩国、香港、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为主,但其所占比例逐年降低。但对东盟和欧盟的出口却在继续快速增长,其中对东盟的出口量、出口额同比分别增加48.7%和85.4%,对欧盟的出口量、出口额同比也分别增长9.3%和16.3%。同时,我国水产品对非洲、南美洲各国以及蒙古、越南、泰国等亚洲新兴市场的出口也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2008年我国水产品来进料加工贸易遭遇上半年国际原料价格持续走高,人民币加速升值,饲料、燃油、工人工资等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中小型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以及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衰退,消费需求下降等多重困难,结束了连续多年快速增长的态势,转为下滑。而一般贸易则部分摆脱了美国限制进口措施,以及日本媒体大肆炒作“毒饺子事件”等影响,形势较2007年略有好转。

  各大类产品出口基本保持了上年的格局,深加工产品和初级冻鱼及鱼片仍是水产品最主要的出口类型,占出口总额的77.2%。活鱼出口量和2007年持平,出口额大幅增长。

  可食用水产品进口量112.9万吨,进口额1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31.3%和50.8%,继续为满足国内不同消费需求,丰富国内水产品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来进料加工原料进口量140.6万吨,进口额23.1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4.1%和10.6%。俄罗斯、美国、东盟、智利等国是我国可食用水产品和来进料加工原料主要进口国。鱼粉进口量大幅增加,达134.9万吨,总价值1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39.6%和38.2%,为满足国内养殖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秘鲁和智利依然是我国最重要的鱼粉进口国,且进口量和进口额均快速增加,仅从秘鲁进口的鱼粉就达到87.6万吨,价值8.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69.7%和63.7%,分别占到我国鱼粉进口总量和进口总额的65%和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