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千县博览园>>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北动态
<< < 1 2 3 4 5 6 7 8 9 > >>

门源回族自治县西滩乡:“六大工程”强基富民

文章来源:海北州人民政府门户网    点击数:1075    更新时间:2010-8-31 10:12:44    

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载体的党建工程;以优化种植业、提升畜牧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富民工程;以户户通水、村村道路硬化、修建牲畜暖棚、公共设施等为着力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植树造林、水土保持为切入点的生态建设工程;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文体活动、加强民族团结、强化综合治理为抓手的精神文明和平安创建工程;以加强基础教育、技能培训为内容的教育培训工程。正是由于实施这六大工程,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有力推动了门源回族自治县西滩乡的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使全乡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劳务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西滩乡平均海拔2950,冰雹、霜冻、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自然条件比较严酷,是一个汉、回、土、藏、蒙古等多民族聚居的农业乡,是门源县的贫困乡之一。就是这样的一个乡,曾被海北州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授予五个好乡镇党委称号,确定为州级党建示范点,团建示范点、关心下一代工作示范点。连续三年被门源县委、县政府评为领导班子,党建目标考核连续三年获得名,全乡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县前列。2009年西马场村被国务院授予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西滩乡党委按照五个好党委建设的标准,开始用宽广的眼界立足西滩看西滩,准确把握乡情;跳出西滩看西滩,客观审视发展环境;着眼未来看西滩,科学谋划发展方向。在广泛开展问计于民后,创新思路,强乡富民这一要求群众呼声、群众所盼迫切,群众增收难的突出问题,成为乡党委眼前需着力破解的发展难题。

  打破行业界限,探索和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乡党委通过村企联建党支部和党支部+合作社的党组织设置模式,整合资源优势,优势互补,使企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协同发展,从而增加党组织活力,扩大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覆盖面。他们创新基层组织管理方式和工作机制,改变对村两委班子鞭打快牛式管理为抓两头、促中间式管理,激活了村两委班子工作活力。

  实行村两委一人主持双重兼管、一季理事三季务工的工作机制,在村两委班子中进行合理分工,在春夏秋三季中指定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负责全村党务村务工作,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带领群众外出务工,有效解决了群众增收,村干部减收的难题,促使村干部真正成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带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

  近年来,西滩乡还突破原有满堂灌式培训模式,采取订单式,将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以及农牧业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党员增强党性观念的同时,开阔眼界,掌握一技之长,为党员干部增强双带能力和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能力奠定了基础。

  同时,西滩乡把党建工作的落脚点放在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成效上。制定了优化种植业、提升畜牧业、发展劳务产业、狠抓项目带动的经济发展思路。由党员带头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走依靠科技、品种优化、精耕细作、优质高产、一村一品的路子。建立了纳隆、崖头村蔬菜豆种植基地;西马场村蔬菜种植基地、崖头村奶牛养殖基地、宝积湾村母猪繁育基地、老龙湾村牛羊育肥贩运基地、纳隆和上西滩村生猪养殖基地已成雏形。

  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为务工人员提供维权、培训、信息等三项服务。目前西滩乡已培育出土生土长的劳务经纪人38名,有177户农户547人实现了举家长期异地务工。全乡每年输出劳务工达到了3000-4000人之间,2009年劳务收入达到1105万元,劳务工人均创收2790元,在人均纯收入中劳务收入占42%

  如今,收入明显增加后的西滩乡各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容村貌整洁、各民族团结友爱,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等惠民政策已广泛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6%。村村通硬化路、通电话、户户通自来水,电视覆盖率达到100%。道路绿化达15.2公里,农田林网9.3公里,庭院绿化1500户。一个绿色环绕,生机盎然的新西滩正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主办单位:国域发(北京)县域经济发展信息中心 运营单位:国域发(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县域经济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