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千县博览园>>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北动态
<< < 1 2 3 4 5 6 7 8 9 > >>

坚持“五个下功夫”,充分调动农牧民党员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发挥作用

文章来源:海北州人民政府门户网    点击数:1079    更新时间:2010-4-16 10:07:32    

  门源县结合本地实际,坚持“五个下功夫”切实解决农牧民无职党员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能不能干”、“会不会干”、“愿不愿干”等问题,充分调动了农牧民无职党员履职的积极性。

在提高农牧民党员队伍质量上下功夫,解决“能不能干”问题。一是在党员发展上,严把质量关,把政治上过得硬、发展上有本事、群众信得过的农牧民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注重新发展党员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程度,近年来,发展党员中35岁以下占2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5%。二是从培养能力上着手,深化“三培双带”活动和党员承诺制,进一步提高党员带头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全县有217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91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93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后备干部,57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

在增强农牧民党员素质上下功夫,解决“会不会干”问题。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党校、村级组织活动中心、远程教育站点等教育阵地作用,依托“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通过领学、帮学、送学等形式,大规模开展思想政治、法律法规、实用技术技能等培训,引导广大无职党员紧紧围绕农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带头转变观念,带头找市场、闯市场,在谋划致富门路、拓宽致富渠道等方面率先垂范,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真正发挥他们在农牧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31期,培训党员群众19000人次(其中获取各类资格证书的党员167名)。

在发挥农牧民党员作用上下功夫,解决“愿不愿干”问题。一是设岗位定责。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设立了“双带”示范岗、劳务输出岗、结对帮扶岗等15个岗位,坚持做到突出主题、因事设岗、自主择岗,使广大无职党员有职、有责、有为。二是规范运行机制。结合“双承诺”活动,建立无职党员议会制度,通过定期交流经验,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推动责任和任务落实。目前,全县无职党员已认领岗位2592个,承诺事项1654件,办理1312件,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30件,解决问题110条,收集民意民情1250条,调解各类纠纷150余次,致富信息570条,帮带贫困户120户。三是建立健全了党员关怀慰问激励机制、老党员生活补助政策,解除了党员后顾之忧,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全县500余名农牧民老党员纳入生活补助范围,“两节”期间慰问困难老党员238名,慰问金36140元。

在农牧民党员服务主动性上下功夫,解决“真不真干”问题。一是结合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试点和村务公开工作,做到凡是村里重大事项的事先召开党员议事会,让农牧民党员参加,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无职党员对党内重大事务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调动和提高了无职党员参与、服务社会的热情。二是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了无职党员履职“一卡一薄一册一表”,以健全的档案、真实的记录,督促农牧民党员主动履职。三是实行目标考核。将无职党员履职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乡村党组织党建目标考核范围,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核,使乡村两级把此项工作时刻抓在手上,落到实处。

在农牧民党员职责实现形式上下功夫,解决“认不认可”问题。一是把无职党员的岗位职责和服务承诺内容,通过村务公开栏、群众会等形式向农牧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使无职党员主动认岗。二是把履职情况与“五个好”农牧民党员、“党员家庭户”星级挂牌、“双争”等评优活动结合起来,让群众对无职党员履职、兑现承诺等情况及时进行评判,使无职党员自觉履职。全县评出“五个好农牧民党员”358名,“五星户”899户,双争典范441名。

主办单位:国域发(北京)县域经济发展信息中心 运营单位:国域发(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县域经济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