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千县博览园>>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北动态
<< < 1 2 3 4 5 6 7 8 9 > >>

海北州切合实际努力实践“四个发展”

文章来源:海北州人民政府门户网    点击数:1083    更新时间:2010-3-22 15:47:38    

  一、着力推动跨越发展。一是紧紧抓住国家支持青海等省藏区发展等政策措施,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储备、实施项目,依靠投资拉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二是充分挖掘特色优势,一方面继续做大做强传统畜牧业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努力把海北州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现代畜牧业生产示范区。另一方面积极培育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的优势产业。三是加大科技的引进、消化、推广普及力度,逐步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四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继续加大开放融入力度,不断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建设。

    二、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坚持把生态畜牧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和高原民族特色生态文化产业作为海北州加快发展的主导产业精心培育。农牧业上,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种养方式,有效推动农牧业向质量、效益与生态安全并重的方向转变。工业上,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在发展环境和要素投入上,实行“差异化”重点扶持,培育骨干财源。切实落实污染减排措施,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推广应用绿色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旅游业上,围绕“绿色、生态、特色”做文章,提升景区景点的层次和水平,着力把海北打造成全省重要的高原生态旅游示范区。民族文化产业上,积极挖掘民间民族传统文化,重点培育集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历史遗存为一体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精品文化产业,努力将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实施生态治理工程。围绕建成全省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的总体目标,稳步推进青海湖流域和环湖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祁连山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快黑河、湟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草地综合治理进度,突出实施好大通河河道治理工程,继续实施“三化”草场治理、毒杂草防治、防沙治沙、水源涵养、天然林保护、生态防护林及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搞好城镇、村庄、道路绿化。

  三、着力推动和谐发展。一是解决好民生问题。切实解决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的民生问题,逐步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启动学校布局调整和教育资源整合工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师资力量培训,改善教育设施条件,着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加快发展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做好州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人才队伍、服务体系建设和医疗设施配备工作,努力构建小病不出乡、常见病不出县的就医格局。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落实社保补贴、小额贷款、税收减免等就业创业优惠措施,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努力拓宽就业岗位。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创业就业工作。以“低水平、广覆盖”为目标,稳步搞好农牧区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和特困人口生活、医疗、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体系。大力实施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藏区游牧民定居工程。紧紧抓住中央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机遇,加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逐步改善文化设施条件。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文化事业发展活力。二是协调好利益关系。继续做好州县领导“大接访、大下访”和“三官两员”进村入户工作,完善定期排查、挂牌督办、责任追究等制度,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排查处置各种社会矛盾,保证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进一步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利保障机制,在协调利益关系中促进社会和谐。三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丰富载体,创新方式,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稳步推进宗教寺院社会管理工作,坚持政府社会管理和宗教界自我管理相结合,管理与服务并重,抓好宗教寺院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职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及民生保障工作,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强化舆论引导,加强社会防范,打牢反对分裂、加强团结、维护稳定的民心基础。四是巩固好和谐发展基础。从建立民族地区长治久安和跨越发展长效机制出发,加强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加强城乡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不断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抓好平安海北建设工作,全力推进长治久安。积极有效地推动维稳工作从应急状态向常态建设转变。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和载体,深入开展文明城镇、文明村社、文明行业创建活动。

四、着力推动统筹发展。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上,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长效机制。更加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狠抓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力度,整合各类项目和支农资金,集中扶持集约化经营、特色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劳动技能培训等,全面协调推进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建立龙头企业、市场中介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与农牧民之间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体。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进一步配套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功能,增强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城镇吸纳人口和促进就业的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主办单位:国域发(北京)县域经济发展信息中心 运营单位:国域发(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县域经济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