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千县博览园>>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北动态 |
|
“支部+合作社”促动 党建与经济双赢文章来源:海北州人民政府门户网 点击数:1042 更新时间:2010-1-14 13:33:01
苏吉滩乡党委在“基层组织年”活动中,以党支部为主导、牧户为主体、产业为依托,在苏吉湾、药草梁两村大力推行“支部+合作社”新模式,通过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基地示范、党员带头,促进畜牧业集约化经营,推进了全乡党建与经济的良性发展。 支部引领,积极探索致富新路子。为加快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并由支部书记担任理事长,28名党员全部带头加入合作社,建立 “支部+合作社”专业化生产体系。支部带领合作社,闯市场、跑销路,有的放矢开展培训,因地制宜组织生产、销售产品,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走出了一条基层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带领牧民共同致富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党支部协助合作社解决各类贷款50余万元,项目资金30万元,新建环村道路14公里,购置大型农机具30套。 合作社带动,拓展牧民增收渠道。坚持党组织引导,以市场为导向,合作社为龙头,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技术引导、产品销售、技能培训、信息服务等为社员和牧户搭建产业服务平台。按照“增草→增畜→增收”的思路,积极发挥苏吉湾村耕地面积较大的优势,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签订多汁饲料种植订单20亩,鼓励引导群众发展舍饲畜牧业,共培育舍饲半舍饲育肥养殖户19户,其中规模达到100头(只)以上5户,50-100头(只)的8户,拓展养畜空间6000个羊单位,上半年育肥出售牛羊871头(只),实现销售收入55.5万元,缓解了草畜矛盾。为进一步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苏吉湾村共转移输出劳动力62名,到目前创收17.8万元,并培育牧家乐2家。 基地示范,带动畜牧业规模化经营。合作社通过整合畜牧业生产要素,建成了以饲草料种植、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和天然草场保护性利用为依托的饲牧结合型生态畜牧业框架。按照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联系帮扶等措施,把畜牧养殖基地建设成为示范点,以此带动畜牧业规模化经营。苏吉湾村科学核定草场载畜量,建立草畜平衡工作档案,签定草畜平衡责任书106份,引进西门塔尔等良种奶牛100余头,培育奶牛养殖重点户12户。药草梁村46户196名牧民,自愿组合为11个生产经营联合小组,按小组内分工协作,效益统筹核算的方式,整合冬春草场1.3万亩,占全村草场的43.3%,整合土地2267亩,折价入股牲畜4536头只(其中羊4200只,牛336头),转移输出劳动力18名,引进黑白花、西门塔等优良品种牛60头。 党员带头,发挥典型带动致富的作用。建立健全党员联系帮带制度,充分发挥牧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其中13名党员按其特长分配到合作社财务组、监督组、养殖经营组和产品营销组等,并结合各自职责进行设岗定责。通过支部委员联系党小组,党小组长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牧户的形式向群众介绍经验、传授技术、提供信息,并从选择致富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培养党员发展等方面制定联系帮带目标,发挥党员在合作社的典型带动作用,使合作社更好地服务于全村牧民。目前,合作社确定6 名支部成员联系 6个党小组,6名党小组长联系28 名党员,28 名党员联系 359 户群众,形成联系帮带纽带。期间,苏吉湾村有4名致富能手加入了党组织,有3 名党员致富能手成为合作社理事、监事。 互推互促,实现党建与经济双赢。 “支部+合作社”模式将党组织的引领、政策引导优势与合作社的技术、信息、市场优势有机结合,党支部与合作社各司其责,相互促进,最终转化为发展优势,有效解决了牧民组织程度差、信息渠道不畅通、抵御风险能力弱、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等难题,引领牧民群众发家致富。通过党支部与合作社的互推互促,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了牧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力,实现了党建与经济的双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