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人民政府市长郑高清

    尊敬的朋友:
    您好!
    德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东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置县,1990年12月撤县设市,已有1800多年的治县历史,唐宋时期是全国重要经济区域和文化旅游胜地。据史料不完全统计,唐代至清末,拥有进士417名,约占饶州进士总数的五分之一,这其中有湿法炼铜“鼻祖”张潜、治荒名吏董谓等许多名人志士。经过多年发展,现在的德兴已经形成[详细信息]
    德兴市首页 >> 历史文化(江西德兴市)

    余贤士建聚远楼(图)

    德兴自邓公发现矿脉,后经朝庭核准,在此开矿设炼银场后,德兴的采矿业便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也自然繁荣了起来。

    话说熙宁年间(10681077年),德兴有一缙绅,姓余名仕隆。此人家盈富足,爱附庸风雅,常与文朋好友对酒当歌。一日席间,仕隆趁着酒兴道:“德兴山水甲旁州,而欲赏山水之美,则楼不可废。当今盛世,百姓安居,百业兴旺。吾欲筑楼一座,为银阳添一小景,请问诸位意下如何?”文人墨客无不击掌称是。然而,楼址选于何处,则各有见解:有提议当座洎水畔,可吸水之灵气;有推荐应立闹市中,以纳人之精华。

    仕隆含笑摇头:“不妥,不妥。近日闲暇,尝登枕山游玩。小憩时忽而寐去,偶得一梦,为仙人数众引入山顶一小楼,是楼玉柱琉瓦,瑞气缭绕,恍若月殿仙阁。遂与众仙凭栏远眺,吟诗作对,好不自在。醒而思之:此枕山莫非神人所指建楼处去?”众文朋诗友皆点头赞同。

    仕隆又道:“选此为楼址,亦余所思而良久。君不见,枕山之巅,居属全城处,实乃胜地也,其位于县署东南,离学宫仅二百步之遥。若于此构筑一楼,登之则可视洎水清雅而心尘净,顾天门挺拔而凌云生;远眺少华,可以闻道,近觑岁寒,可以宁神;俯瞰银阳有民生在目,仰对苍穹觉神灵在胸。此乃合天时地利人和也。”

    众人叹服:“余兄高明,枕山顶乃建楼惟一宝地也。”

    仕隆哈哈一笑:“过奖,过奖。小楼竣工之日,再邀诸位登楼欢聚。”宴毕而归。

    光阴似箭,转眼年余,一座新楼兀然立于枕山之顶。其时恰逢黄道吉日,众贤士受余仕隆相邀,赴新楼欢聚。观此楼形如亭阁,小而精致,素而典雅,赢得众人青睐不止。然而见楼匾空白,未题楼名,不禁愕然。


    聚远楼(资料图片)

    余仕隆笑而不语,只呼客人入座。酒过三巡,仕隆向众人拱手道:“今日诚邀诸位贤士,既非募捐,也非显赫,乃有一事相求。即请为新楼赐一雅名,拜托诸位了。”众人闻之,议论纷纷,有说仕隆是贤士,应取名“聚贤楼”;有说此楼供百姓闲游,不如取名“聚闲楼”;另有说建楼花了钱,不妨经商以收回成本再赚一笔,取名“聚财楼”……

    仕隆摆摆手,待众人静后,抚须言道:“余是否贤士,尚待百姓评说,‘聚贤’之名,固不敢承当;想于登楼者中,闲游之辈自当有之,然非登此楼即闲游之人,故‘聚闲’二字也似不妥。至于取名‘聚财’,则更低俗了。余量力而行、量财而为,建此小楼,意为地方添景,为黎民造福,岂能似贪利商贾,借此楼来敛财发家!”那提名“聚财”者面露愧色。

    正当众人沉思时,忽报,县令单锡大人到。仕隆等人忙起身迎接。寒暄后,单锡道:“余贤士建此楼乃善举也,令人敬佩。只是此楼尚未题名,实属美中不足。” 仕隆即将议楼名一事告之,并请单锡大人赐名。

    单锡临高而立,览望远山,沉吟片刻,侃侃而言:“若依本县观之,此楼非‘聚远’二字莫属。何也?《说文》曰,‘聚’者,会也;‘远’者,广而深邃也。余谓‘聚远’,非仅以山川之景放目而尽得之,而当扬书生意气。以效国为己任,抒贤士之豪情,以忧民为自责。登楼者则当弃戚戚小人之鼠目寸光,纳坦坦君子之天地正气。想此也合余贤士建楼之初衷也?”

    单锡这一慷慨言辞,获得众贤士齐声喝彩。

    仕隆即传来工匠,在楼匾刻上“聚远楼”三个金字。顿时整座楼熠熠生辉。单锡喜道:“余好友苏轼要送子赴德兴任县尉,届时,定请其为此楼题诗。”由此引起苏轼为楼题诗,而高宗又为此楼赐“聚远楼”匾等佳事,乃流传至今。

     

    (作者:李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