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人民政府市长郑高清

    尊敬的朋友:
    您好!
    德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东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置县,1990年12月撤县设市,已有1800多年的治县历史,唐宋时期是全国重要经济区域和文化旅游胜地。据史料不完全统计,唐代至清末,拥有进士417名,约占饶州进士总数的五分之一,这其中有湿法炼铜“鼻祖”张潜、治荒名吏董谓等许多名人志士。经过多年发展,现在的德兴已经形成[详细信息]
    德兴市首页 >> 历史文化(江西德兴市)

    王祜重建三清宫

    三清山位于玉山、德兴两地交界处。主峰玉京峰海拔1817米,因山有三峰,名为玉京、玉华、玉虚,如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列坐其巅,故名。三清山南北狭长,约56平方公里。由于长期地貌变化,形成了三清山别具一格的奇峰怪石、急流飞瀑、峡谷幽云等雄伟景观。

    三清山为历代道家修炼场所,自晋朝葛云、葛洪来山以后,便渐为信奉道学的名家所向往。在三清山修建道观的为唐朝信州太守王鉴的后裔王霖。唐僖宗时(873-888)王鉴奉旨抚民,到达三清山北麓,见到此山风光秀丽,景色清幽,卸任后即携家归隐在此。到宋朝时,其后裔王霖捐资兴建道观,供奉“三清”,即道教三大天尊,成为道家洞天福地。后因年久失修而荒废。

    延至明景泰年间(1450-1456),当时居住在昄大早禾田的王霖后裔王祜欲继承祖业,重修三清宫,弘扬道教文化。其义举即刻得到两个弟弟的支持。此时王家的家境虽在当地还算殷实,但与祖上王霖相比却相差甚远,欲重修三清宫,谈何容易!自有了此念之后,王祜整日茶饭不思。族中长老王景阳得知其这一想法,也十分高兴,于是当即召集全族人到王家祠堂,向全族人提出王祜这一义举。不想,王老前辈此言一出,便得到全族上下的响应,他们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无钱无粮的也摩拳擦掌,表示就是累死在山上也心甘情愿。

        不出十日,全族人所捐之钱粮远远超出了按原制重修的预算,王祜到外地请来的詹碧云也如期到了,此人系浙江常山人士,是远近有名的全真道士。于是王祜又召集两个弟弟并找到王老前辈一起商议:“既然钱粮有余,何不请全真道士重新规划,增其旧制?”王老前辈当然首肯此举。詹碧云提出,新建的三清宫总体布局形要同八卦太极图,即以三清宫为中心(无极),前后二殿象征阴阳两极(太极),围绕此中心的各景点建筑向四面八方辐射全山,按八卦方位营建八大道教建筑。王老前辈提出,此番重修三清宫是全族人的力量,也要体现早禾田的特征。于是他们商定,主体工程按詹道士所言,外围附属工程要结合早禾田村子的布局。

        此工程于景泰七年(1456)动工。为了便于工程管理,王祜举家迁至三清山北麓分水村。此工程逾三年而告竣。此工程依山布景,沿山铺道,遇水架桥,凿岩造像,工程浩大,气势恢宏。从登山处步云桥直至天门三清福地,共兴建宫观、亭阁、石刻、石雕、山门、桥梁等200余处,使道教建筑遍布全山,其规模与气势,可与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媲美。因此,三清山有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工程完工后,全真道士詹碧云便留在三清宫主持道观,直至仙逝后葬于三清。

    弘绍十四年(1501),王祜又在分水等地置买田产,专供三清道观的维护。自此三清宫香火不断,成为道教文化渊源显胜。享有“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高凌云汉江南仙峰”的盛誉,是道教人士必访之地。

    正德十年(1515),王祜逝世,死后也埋葬于他为之付出了毕生精力的三清宫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