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震泽镇——吴头越尾

2010-10-28 点击数:4513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中间有个吴江,震泽就是吴江市的西大门,与浙江南浔接壤,古有“吴头越尾”之称。318国道、在建沪湖高速公路和大运河支流頔塘河横贯东西13公里,水陆交通便利,距上海90公里、苏州54公里,总面积96平方公里,总人口6.7万人,辖23个行政村,2个街道办事处,4个社区居委会。
  震泽,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设镇,因濒临太湖而得名于太湖别称“震泽”。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清雍正四年曾被设县,夏禹治水留下过足迹,万代陶宋事业发祥地,清代“学究天人”王锡阐、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施则敬和“两弹一星”功勋杨嘉墀的家乡,国际篮坛姚明的祖籍,盛产辑里丝,清光绪年间产量占全国十五分之一,慈云塔、禹迹桥、师俭堂等胜迹23处。
  震泽,吴江市的城市副中心。改革开放后,震泽人打开心窗投身现代化建设热潮,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经济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大镇、旅游名镇、中心城镇的目标,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镇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形成亚麻绢纺、光电缆、新型建材和有色金属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以及电梯、电机、电器等新兴产业。其中,全镇亚麻绢纺产品在国内市场覆盖率16%,2005年被命名为“江苏亚麻绢纺名镇”。拥有新申集团、通鼎集团等50家龙头型规模企业,产业集聚发展,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农业上依托苏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神州甲鱼场,粮经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业提档加速,房地产、餐饮业、旅游业、专业市场建设日趋兴旺。2004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5亿元,同比增长18%;财政收入超2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工业销售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7亿元,同比增长28%;批准民资投资额20亿元,实际完成工作量1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和30%;完成批准注册外资5015万美元,完成到帐外资1171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7%和63%;全社会用电量3亿千瓦时。
  震泽,人居和创业的天堂。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镇内交通主干道形成“二纵二横”格局,全镇实现太湖水区域集中供给,拥有22万伏、11万伏和3.5万伏三所变电所和5万KW苏震热电厂,3万吨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水利设施完善,古镇区保护和开发,新镇区拓展展现了千年古镇独特魅力。2005年创建了国家卫生镇,建成了吴江市首家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建设了苏州市治安先进镇。
  震泽,将古老与现代、文化与经济、文明与时尚揉和在一起,谱写出和谐发展的绚丽篇章。
  人文历史
  震泽,原为太湖的别称。震泽镇宋绍兴年间初已设镇。镇上古迹众多,至今保留了宋明风格的小街巷以及古朴豪华的第宅深院。
  震泽镇向以崇文重教、文化昌盛闻名,历史上曾吸引一些名家在震泽定居或盘桓游览。相传唐代张志和(浙江金华人),这位隐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的诗人曾在长漾湖中隐居垂钓,为此湖中一土丘为张墩,至今尚存。另一位唐代诗人陆龟蒙(字鲁望),在震泽镇北栅长时期居住,且有养鸭滩遗址。“震泽八景”,蠡泽湖古迹和双杨风光曾撩拨许多文人们赏景赋诗,流连忘返。现存的古老建筑和名胜有:慈云寺塔、禹迹桥、思范桥、师俭堂、致德堂等。慈云寺塔和王锡阐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属迹桥、思范桥、致德堂、师俭堂被列为吴江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康庄别墅遗址等14处被列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震泽古镇,人文荟萃,人才辈出。自南宋绍兴四年至清光绪三十二年间,先后出过进士15人,举人33人。进士中有宋代儒林三贤,入震泽“三贤祠”的王苹、陈长方、杨邦弼。另有明代按察副史吴秀,清代翰林院编修倪师孟等。
  近现代,震泽镇又涌现出一批广有影响的人士,在政治、外交、教育、医药、实业界享有声誉。那些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那些为人表率的劳动模范及先进人物,那些学有所专的高级知识分子,深为震泽人民尊敬和怀念。
  教育文化
  “王苹而后王晓庵,讲学持躬两卓绝“。柳亚子为育英中学撰写的鹇歌中揭示出震泽历来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宋代,王苹、陈长方、杨邦弼三人进士及第,宝祜元年沈义甫筹建”三贤祠“为莘莘学子树立榜样,同时建义学。元代,建儒学,亦称镇学,设教谕,收徒授课。清末,建义塾,办书院。光绪三十三年,周积里等人创办淑群女学。民国元年,震泽丝业界热心办学,由杨剑秋等人倡办丝业私立小学。民国2年、民国10年,开办女子乙种和甲种师范讲习所,12年,施肇曾、沈秩安等人创办私立震属初级中学,以后又办震属育英高中。13年,省立女子蚕业学校与震泽丝业公会联合举办土丝改良传习所。解放后,教育事业除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有过畸形发展外,一直处于稳定上升趋势。震泽镇中心小学于1960年被定为省示范小学,震泽中学于1962年被定为苏州地区重点中学,1979年列为江苏省重点中学,于1990年办成纯高中。1986年,镇政府集资开办可容纳500多名幼儿的中心幼儿园。至1990年,震泽镇有中学3所,其中高中18个班,初中25个班,职高6个班,教职工238人,学生2202人。有小学29所,112个班级,教职工159人,学生3637人。有幼儿园42所,46个班,教师65人,幼儿1354人。另有成人教育中心校1所,办班79个,培养学员3956人。成人高复班1个,镇工会业余学校1所。
  震泽之地,人文荟萃。自南宋绍兴四年至光绪三十二年(1134-1906)间,先后出过进士15人,举人33人。近现代,震泽又涌现出一批广有影响的人士,在政治、外交、教育、医药、实业界享有声誉。震泽镇文化教育先进,震泽中学为国家级重点中学。
  震泽中学
  江苏省震泽中学坐落在太湖之滨的江南古镇――震泽,毗邻清代天文学家王锡阐(号晓庵)纪念馆。建校于1923年,首任校董事长和名誉董事长是施肇曾和施肇基(中国任驻美公使)兄弟。1962被定为苏州地区重点中学,1979年被省教育厅列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92年通过省重点中学合格验收,2003年更名为江苏省震泽中学。建校之初,确立了“诚朴”的校训。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朴实求是”的校风、“严谨创新”的教风和“勤奋致远”的学风。
  学校占地面积101735平方米,合152.6亩,生均占地57平方米。建筑面积38724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21.7平方米。学生宿舍建筑面积13193平方米,住宿生生均面积8.6平方米。
  校园布局合理,教育、活动、生活区域功能明确,整体性强。“致远楼”、“笃学楼”、“求是楼”、“知新楼”组成教学楼群,蕴含育人精神。修复后的尊经阁更展现老校神采。校园东,小桥流水,不乏江南古韵。校内主干道,林荫森森,展示老校底蕴。道路两旁,树名言牌,沐浴名人思想。空旷地带,花草成趣,感受自然气息。古天文仪与天文台交相辉映,构成一道风景,映射震中科普特色。校园绿化面积42800平方米, 生均24平方米;学校是江苏省绿化达标单位。
  学校现有教学、办公设备固定资产7501760元,生均4205元。教室配备触摸屏电脑、背投、等离子屏、实物投影仪;教师人人配备笔记本电脑;校园网,千兆校园,百兆桌面,达“校校通”工程第三层次以上要求,是苏州市信息化先进学校和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还有天文台一座,天文活动室一间,浑仪、司南、日晷各一座,望远镜及配套设施若干;航模室、机器人工作室各一间,配套设施若干,呈现以天文为龙头的科普特色,是省青少年科普先进学校。食堂建筑面积4095平方米,座位近2000张;图书馆有开架书库、尊经阁、电子阅览室等,阅览室座位420张,是省一级图书馆。学校有体育馆一个,舞蹈房一间,400米塑胶田径场一个(正在建设中),是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全校现有教职员工143人,专任教师113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3人,江苏省特级教师2人、苏州市名教师 2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5人;吴江市名教师 3人、吴江市学科带头人12人;吴江市示范教研组 5个。
  学校教育特色鲜明。以晓庵天文小组活动为主干,形成天文观测的鲜明特色,全国天文夏令营和苏州市天文学会年会曾在我校召开,学校被评为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先进学校”“青少年科技活动特色学校”;以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为途径,形成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特色,学校先后被评定为苏州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江苏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首批“ OEH多媒体教育网络实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集体”,教育部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学校教育质量显著,办学成绩斐然。有 9人获得李政道奖学金,19人获得唐仲英奖学金,50多人获得费孝通奖学金。近年来,连续被评为吴江市窗口学校、吴江市文明单位、苏州市文明单位、江苏省绿化标准达标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
  经济建设
  震泽总人口5万,全镇基础设施完善、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农副产业发达。
  改革开放后,震泽人打开心窗投身现代化建设热潮,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经济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大镇、旅游名镇、中心城镇的目标,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镇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形成亚麻绢纺、光电缆、新型建材和有色金属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以及电梯、电机、电器等新兴产业。其中,全镇亚麻绢纺产品在国内市场覆盖率16%,2005年被命名为“江苏亚麻绢纺名镇”。拥有新申集团、通鼎集团等50家龙头型规模企业,产业集聚发展,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农业上依托苏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神州甲鱼场,粮经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业提档加速,房地产、餐饮业、旅游业、专业市场建设日趋兴旺。2004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5亿元,同比增长18%;财政收入超2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工业销售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7亿元,同比增长28%;批准民资投资额20亿元,实际完成工作量1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和30%;完成批准注册外资5015万美元,完成到帐外资1171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7%和63%;全社会用电量3亿千瓦时。
  近年来,震泽经济蓬勃发展、市场日益繁荣、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的"四大产业",即"绢纺、亚麻、丝绸产业;通讯光电缆产业;有色金属和铸造产业;彩钢板(活动房)建材产业"。此外,震泽的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基本形成占地面积2000亩的民营经济开发区1个,大量外商来震泽投资办厂,现有外资企业12家,外商投资开发区一个。
  震泽旅游
  慈云寺塔
  慈云寺塔“四面湖光绕,中流塔影悬”,被誉为吴中胜的慈云寺塔,坐落在震泽镇东。寺始建于南宋咸淳中,旧名广济,明天顺中改今名,是吴江历史上规模较大工业的佛寺之一,慈云寺塔是寺中现今遗存的建筑。其初建无考,后经明、清、民国,以及一九五四年和一九八二年历次修缮。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慈云寺塔是一座砖身木檐楼阁式塔,总高三十八点四四米,六面五级,由塔壁、回廊、塔心组成。自第二层起每层施平座腰檐,并辟有壶门三,开门方向上下相闪。塔内的第四、五层有楠木刹柱直透顶端。塔刹约为塔高的四分之一,由铁质覆钵、仰莲、五重相轮、宝盖、宝珠、受花和铜质宝瓶组成。仰莲上有明万历五年(一五七七年)修缮时的镌刻文字。宝瓶呈葫芦状,造型精美,塔身除底层一些构件的作法接近宋塔形制外,整体风貌皆为明代建筑形式。
  慈云寺塔外观翼角轻举,玲珑挺秀,塔内置有楼梯,可登临。为吴江八景之一“慈云夕照”,关于慈云寺塔为何又叫“望夫塔”的美丽传说,平添无限情趣。在塔的东南隅有一座为纪念大禹治水而于清乾隆时建造的单孔拱形石桥——禹迹桥,与宝塔互成呼应,构成了“拱桥塔影”这一水乡特有的自然景观。
  王锡阐纪念馆
  王锡阐纪念馆位于震泽镇。王锡阐字寅旭,又字昭冥,号晓庵,又号余不,天同一生等。江苏吴江震泽人,生于明崇祯元年(1628),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是清代最重要的天文学家之一。
  王锡阐自幼嗜学,11岁以后,“闭户绝人事者二十年所。”其“诗文峭劲有奇气”,“尤精历象之学”。他数十年勤奋治学不辍,以观测勤勉著称,每遇天色晴霁辄登屋卧鸱吻间仰察星象,夕不寐。他在天文学历算领域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刻苦钻研西方历法,积极接受西方科学知识。所著《晓庵新法》、《历说》和《五星行度解》等,为中国近代天文学和数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著贡献。
  王锡阐年少时已形成了忠于明王朝的思想,清政府建立后,王锡阐放弃科举,拒不仕清,在与明遗民顾炎武、潘柽章、潘耒、吕留良、张履详等人的交往中,以及穿古衣、用古字的言行,都表现了他“性狷介,不与俗谐”的个性和为明守节的态度。王锡阐虽一生清贫,但矢志于学,所取成就,令人瞩目。思想家、学者顾炎武称“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寅旭”,对王锡阐以高度评价。
  禹迹桥
  位于吴江震泽宝塔街东,跨古塘。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当地人士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而建。乾隆四十年(1775)修,四十四年(1779)重建。南北走向,单孔石拱结构,拱券以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宽4.30米,长43.50米,南堍宽6.20米,北堍分设东西两向石级踏跺。跨径10.45米,矢高5.56米。桥顶面石和拱券内龙门石分别雕刻“轮回”、“云龙”图案,东西两向各刻对联一副。桥面石级刻有各类吉祥图案。不远处有慈云古塔,拱形落虹,塔影横斜,构成水乡特有景观。清。1986年7月1日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思范桥
  为纪念古代越国贤人范蠡而于明代建造
  师俭堂
  师俭堂位于江苏省吴江市震泽镇宝塔街西段,同震泽徐氏先祖徐汝福建于1864年。它坐北朝南,三面临河,可前门上轿,后门下船,水陆称便。
  师俭堂占地2700余平方米,面阔五间,六进高墙深宅。集河埠、行栈、商铺、街道、厅堂、内宅、花园、下房于一体,街中建宅,宅内含街。而建筑布局上三条轴线巧构空间组合,营造出凝重古朴的传统中式风格,兼具官、儒、商三重使用功能,是一座反映晚清工商绅士坐行经商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代表建筑,为近代江南民间建筑所罕见。
  师俭堂布局极为规整严谨,前后六进总开间误差小于5厘米,显系一次建成。若每间洞开,可以从河埠一直望到第六进厅堂上的屏门,庭院深深,体现了封建时代的门第造型。师俭堂地势从进到第六进缓缓抬升,前后高差45厘米,六堵马头墙也一堵高于一堵,以应“步步高升”之谚。
  师俭堂六进古宅的巧妙空间组合,营造出凝重古朴的传统中式风格。堪称水乡大宅门。
  师俭堂内部装饰尽善尽美,其各类雕刻就成为一绝。无论是砖雕、木雕、还是漆雕都精雅别致、形态生动。图案细腻生动、惟妙惟肖。有人物花鸟、神兽吉祥等,还有一些与古镇历史人物传说、名人诗文相关,布局形式丰富,雕刻手法多样,既古朴庄重、典雅美观,又饶有趣味、耐人寻味。
  江南多园林,师俭堂自然少不了花园。花园名锄经园,它依势芾加布局,小巧玲珑,亭台楼阁、回廊假山、花卉树木,一应俱全,巧妙分布在420平米的范围里,堪称江南最小的园林。园内地铺文石,细巧多变。东为沿壁回廊,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西垒假山,上筑倚墙半亭。其间山石花木,垒栽得当,虅蔓交缠,青苔屐痕,悠然古意。春风秋月,闲庭信步,别有情趣。遥想当年小姐游园,在半亭之上抚琴轻唱,怎不令墙外行人驻足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