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汾城镇

2010-10-27 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4147

  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则是三晋儿女的母亲河。汾河水几乎润泽整个山西,滋养着古老丰美的三晋大地,孕育出绵长深厚的三晋文化,亦可称作是汾河文化。比如醇香四溢的汾酒、诚信温和的晋商、端庄美丽的汾城……

  柳丝摇绿、桃花绽红的初春时节,我来到距我的家乡河津市百里之遥的襄汾县汾城镇,探访这座令我向往已久的北国古镇,聆听它蕴藏了千年的深情诉说,领略它坚守了千年的晋风唐韵。

  曾经几次,与汾城擦肩而过,只能隔着车窗远远地望它一眼,深怀遗憾匆匆离开。这一次,放下一切,带着心、带着眼,带着笔和相机,专程为仰慕已久的汾城而来。

  汾城镇,早先为汾城县,1954年与襄陵县合并为襄汾县。撤县改镇,这确乎真的是有点儿委屈了汾城,但是雍容典雅气度非凡的汾城却并不以为然:县如何,镇又如何?只要天生丽质,只要深怀大义,我,不还是我么?汾城镇,有如一颗镶嵌在汾河岸边的璀璨明珠,千百年来静静矗立,熠熠生辉。

  步入汾城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道巍然屹立的古城墙,城墙之内,仅仅1里左右的范围内,建有10余座功能各异、设施齐全的建筑物:城隍庙、古戏台、文庙、县衙、钟鼓楼、文峰塔、社稷庙、射圃、试院、魁星阁、状元桥等等。如此密集而又如此巧妙的建筑格局,在我国建筑史上,实属罕见。

  城隍庙里的五棵古柏,估计树龄大都在千年左右。其中最粗的一棵,三人伸臂方可环抱。这棵古柏,在树身的分杈处,很明显地长有一株“另类”。陪我同去的襄汾县文联主席杨志刚先生告诉我:若在夏季,你一眼就可看出那“另类”的模样。那是一株枸杞,寄养在古柏身上,夏天枝叶繁茂,秋日硕果累累,红扑扑的,一颗颗落下来,人们捡起来尝尝,说是味道极好呢!

  不由暗自感叹:看来汾城的大仁大义、大美大爱在这棵古柏身上也能体现,她以母性的宽容和慈爱收留了风雨中飘落的枸杞的种子,让弱小的枸杞在自己的肩头扎根、结果,与自己共生并存。

  城隍庙前有东、西两座牌坊,东面牌坊上写着:监察坊,西面牌坊上则只有两个字:翊镇。看来它们各有责任,一个扬善惩恶,一个是汾城当年战争时期的保护神。更吸引我的是城隍庙庙门正面一幢砖雕影壁上的一副对联:人化物物化人人物无穷,生了死死了生生死不息。

  这对联妙在它只用了十个字,经过这十个字的巧妙组合和反复运用,道出了人世间人生写照和生死真谛。其意义既在于劝善,亦可以让人了悟人生的至高境界,继而淡泊宁静,了然悲喜。

  出城隍庙,不远处向右拐,即是汾城文庙。文庙大门为石质建筑,门额上方刻有三个大字:棂星门,大门左侧一块石碑,石刻为: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以示对文化、对知识和教育的尊重,当然也是表示对文圣孔子的尊重。

  走进文庙,我特意以夸张的步子在“状元桥”上飘摇而过,想象着当年汾城的状元们来文庙祭拜,在这小桥上走过的样子,我假设自己也中了“状元”,并且是女状元,嘴里哼唱着黄梅戏:我也曾打马御街前,我也曾皇榜中状元!谁不夸我“潘安”貌,谁知纱帽罩呵……罩婵娟哪哈哈……

  而在进入文庙大成殿后的碑廊内,我却不得不赶忙掏出相机,先拍下书法价值极高的文徵明的两通碑刻,又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另外两通碑刻的碑文,“为官十戒”和“持己十箴”。为官十戒是:勿慢君子,勿近小人,勿易言语,勿好财名,勿听谗言,勿滥徭刑,勿嗜旨酒,勿尚浮羸,无作无益,无图幸成。持己十箴是:如山之重,如水之清,如松之劲,如兰之馨,如玉之润,如金之精,如刃之利,如衡之平,如矢之直,如鉴之明。这“为官十戒”和“持己十箴”虽是古人所言,但是对于今人来说,也依然是金玉良言,可当做人生的座右铭。

  汾城镇最、最感人、流传最广的故事是“程婴救孤”,也就是感动了世界的我国名剧《赵氏孤儿》的故事原型。汾城,是这则故事的发生地,故事主人公程婴以及公孙杵臼的墓地也都在汾城。

  在中国,百姓家里的“门神”尉迟敬德也与汾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汾城镇县衙大堂初建于唐初,原是唐代赫赫有名的大将尉迟敬德的帅府。这大堂虽然经过几番重修,却依然保持着大唐盛世不事雕琢但求浑朴的不凡气度,它的雄浑宽阔足以让人惊叹,它的朴拙超然足以让人止步。尉迟敬德身后,这帅府改为县衙大堂,所以又有了“天理人情国法”和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皇帝御笔“忠爱堂”两幅匾额。这样的地方,当然会视如“国宝”,所以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这威风凛凛的大堂前宽阔的院子是汾城镇一所幼儿园所在地,孩子们稚气的笑声在大堂四周如水波一般荡漾开来,那一张张如花的笑脸,与大堂的威严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让人抚今怀古,珍惜今日幸福之来之不易。

  真是想不到,在那样久远的年代,一座规模不大的小城镇,会聚拢了如此之多的文风武脉和大德大义,且又修建得如此精雅,如此完美,如此地具有大家气魄和人文情怀。

  我在汾城的这一天,恰好镇上逢集。古意昂然的街市上,货品丰足,店铺林立,汾城人正在悠闲地购物,有序地交易。看见街市上红如玛瑙的泡柿子,与我同行的两名女大学生村官到底忍不住,去买了来,递给我一只:尝尝看徐老师!可甜呢!我倒是觉得,看她们脸上的笑容,感觉这古镇街市质朴温淳的气息,心里的滋味怕是比这甜柿子还要甜呢。

  告别汾城,真让我恋恋不舍。美丽的汾城,是普天下最为柔情、最为义气也最忠于职守的一座北方古镇。我想起一首小诗,且作为此文的结尾:

  深情大爱古汾城,布衣菜根味犹浓,侠肝义胆清骨在,岁月淘洗亦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