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灵川县大境瑶族乡
大境瑶族乡位于灵川县东南部,距离县城60公里。东、南与灌阳、恭城县为邻,西北与本县潮田乡、海洋乡相近。全乡面积264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大境圩。民间传说“大境”得名于圩所在地有一高山,山崖壁上有一圆形洞,从低望去,洞口对天,犹如一块大镜。族人们口传的“大镜”被后人写为“大境”,而一直沿用至今。
大境瑶族乡境内多山,地形复杂。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有崧坪龙、燕子山、椅子山、三角元、鸡笼山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占总面积的15%。河流有大江源、小江源、松江、澄江、黄泥江等,水资源丰富。这里盛产木材、毛竹、木耳、香菇、竹笋、薏米、茶叶、桐子、棕皮、蜂蜜。药材有山苍子、杜仲、厚朴、茯苓等。矿藏有铁矿、重晶矿、铜及铅锌矿等。乡政府利用大境乡靠近桂林市区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矿产、竹木、土特产以及水资源优势,制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开发矿业、竹木加工,利用水能源造福民众。
大境瑶族乡建于1993年8月。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133个自然村(屯),3212户,12265人,其中瑶族5105人,汉族6558人,苗族102人,其他民族500人。瑶族占全乡总人口的41.6%。
大境瑶族乡气候春迟秋早,日照少,湿度大,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7℃,年均降水量1800毫米,无霜期280天。良好的气候条件和肥沃的土质,适合农作物和林木、竹子、水果等经济作物生长。该乡主要以农业、竹木业、矿业为主。全乡耕地面积14 184、亩,其中水田8079亩,旱地6105亩。山塘水库16 516.5亩,森林317 146.5亩,森林覆盖率为98.5%。
大境瑶族乡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芋头、红薯等农作物为主。随着“科技兴农”的热潮在全乡兴起,农民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实行水稻旱育稀植和抛秧技术,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在抓好农业增产增收的基础上,该乡开展综合性农产品生产开发,种植反季节蔬菜,开发西红柿基地,广泛种植水果等作物,为开辟乡观光型旅游农业打基础。实行长线抓毛竹扩种、开发矿产资源;中线抓水果、蔬菜、土特产品生产;短线养殖猪、鸡、鸭、鱼,并筹集资金维修水利设施,改善水田灌溉条件,修建人畜饮水工程和蓄水柜。
大境瑶族乡过去以林业经济为主,国家提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源林、禁伐森林木材后,农民加强了“严封强管”意识,在有计划地砍伐的同时,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把毛竹生产当作一项支柱产业来抓。增强补种树木并以竹补林,扩大种植面积。政府鼓励农民绿化乡村,采取给予资金补助的办法,多种竹木,新种毛竹800多亩。目前木材蓄积量707 806立方米。竹木年采伐量为4000立方米。扩大经济林木种植面积,新建日本新世纪水晶梨示范基地、杨梅和冬雪蜜桃示范基地。
畜牧业以个体饲养为主,有猪、鸡、鸭、牛。
大境瑶族乡乡镇企业有竹木加工厂,开矿、采矿、选矿厂等。乡政府把乡镇企业作为振兴乡经济的突破口,对现有企业进行整顿、扶持、搞活,充分发挥效益,新寨大竹山铅锌矿开发现已初见成效。
解放前大境瑶族乡无公路,与外界联系主要靠盐沙界—恭城、灌阳—桂林的古道和水路。现有直达桂林市、灵川县及通往灌阳的公路。修通了大境乡至新寨、松江、乐育、黄泥江、群英5个村46.7公里的四级公路。全乡有公路121.5公里,机耕路400公里。
大境瑶族乡有中学2所,其中乡初中1所,私立“育才初中”(由湖南永州市人来办)1所。初中在校生共591人,教师47人。小学(包括教学点)8所,在校生1014人,教师11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2%,升学率为99.2%。
大境瑶族乡有广播电视工作站、图书馆、文化馆。全乡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工程。乡政府所在地有邮电所1所,电话208部(可与国内各城市通话)。
大境瑶族乡的瑶族内部交流多用瑶语。瑶族传统服装除边远村寨的老人还保留外,年轻人已基本不穿。传统节日有盘王节,清明节为拜祖节,农历六月为尝新节。相传很久以前,有一条全身沾满金谷的龙犬,漂洋过海,身上的谷子均被水冲人大海,惟有露在水面的尾巴上的谷子没掉人海中,瑶人用这些谷子做种,从此五谷丰登。为了纪念龙犬,人们在节日里煮新米饭祭拜它。此外,农历正月二十为民间传统节日禁风节,不能砍树,不能大声喧哗,以免招风破坏庄稼和房子,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饮食上有打油茶的习俗,多在早上和饭前或客人到家,打油茶招待。
大境瑶族乡临近桂林市,交通方便。乡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现有新寨一大境漂流旅游线11公里;洞大公路两侧农业综合开发,种植水晶梨、杨梅、西红柿,观光型旅游农业粗具规模;松江百丈瀑布、飞水崖瀑布、溶洞等正待开发。乡政府制定出招商引资、开发旅游的优惠政策,促进大境瑶族乡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