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旅游产业开发>>理论研讨>>正文
理论研讨

旅游休闲文化建设的制约条件及区域规划原则

文章来源:集团经济研究    点击数:2100    更新时间:2010-9-28 9:58:04    

一、旅游休闲文化建设的制约条件

1、旅游休闲与自由时间

目前我国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全年节假日休息时间达到了114天,并且在政策与媒体的引导下掀起了全国性的旅游热潮。大批旅游者在“黄金周”期间节衣缩食地踏上了旅途。而广大城镇居民,由于没有足够的金钱来实现“某某双飞几日游”的心愿,自然而然的走进了城镇休闲生活的活动中来。旅游休闲变成了我国城镇居民工作、家庭生活之外非物质生产过程的一种生命活动状态。旅游休闲就这样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但是,旅游休闲是人类生存过程中的一种生活状态,是人们在闲暇时间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并且通过有偿使用社会或他人提供的空间和设施所进行的各种游乐、休憩活动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选择的生活状态。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的是:法定休假时间不等同于休闲的自由时间。

2、旅游休闲与经济收入

从经济学角度讲,旅游休闲还是一个纯粹的消费经济活动,并且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总体收入与支出比例看,旅游休闲消费活动还表现为一种“极化”现象,并“总体表现为‘强势集团’休闲经济迅猛发展和‘弱势群体’休闲经济缓步增长的两种态势”。这是因为,我国还没有完全进入小康社会,国民收入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较大,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社会成员在休假的时间都能够进入到旅游与休闲消费的活动中来。我们应该冷静思考和研究解决大众化旅游休闲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同社会供应不相适应的矛盾,切不可把旅游休闲打造成“强势集团”的品,而忽略了平民对休闲生活的深切渴望。因为全年有114天节假日的工薪阶层和既“有闲”又“有钱”的富裕阶层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生活中旅游休闲消费的两个重要群体。

3、旅游休闲与文化需求

旅游休闲与文化的关系是双向性的,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观点讲,旅游、休闲都是人类“乐生”思想的具体表现,人们不论是出于对异地、异族生活的了解、经历、体验表现出来的旅游,还是出于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学习、探询表现出来的休闲,都是以个人的文化为背景的,都是以探求和享受文化生活为目的的生活活动过程而不是“谋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文化扮演着媒介的角色,文化需求是旅游休闲的原动力。而旅游休闲文化则是人们在旅游休闲的活动中消费的物质文化条件和精神文化氛围构成的文化特征,是由社会和他人提供的空间和设施折射出的人类文化内涵,是人们在旅游休闲活动过程中了解、鉴赏、体验得到的文化综合。

二、旅游休闲文化建设应制定区域统筹规划原则

1、提炼汉族民族区域文化的精华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因此,要提炼出汉族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艺术精品。首先,要把汉民族所共有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延续了上千年的传统节日过得有情、有爱、有趣、有意,传统节日是华夏儿女世代传承的文化精华。第二,要认清汉族文化的地域文化特征,要把不同的地域文化中带有强烈民俗色彩、伦理道德和精神内涵的纪念活动、歌舞形式、曲艺音乐等文化精华挖掘出来。充分张扬地方个性,创建思想内容真挚纯洁、表现形式浪漫开放,形象鲜明的地域旅游休闲文化。第三,构建“流域”型旅游休闲文化区,因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身土不二”是乡土观念的体现,我们要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的界限,整和流域文化的共性要素。

2、梳理汉族旅游休闲文化的脉络

从文化的视看,汉民族旅游休闲文化中有许多共性的因素,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其一,寄情于山水是汉民族旅游休闲的开始,因此,的山水名胜区成了人们真心向往的好去处,在许多名山大川中都留有历代文人、雅士、高道、圣僧的碑刻、居室、观堂、寺院,成为人们观光览胜、谈古论今、缅怀先贤的好场所。其二,由于汉族文化的厚重,因而形成了传统节日的共同习俗,这是我们在梳理旅游休闲文化发展脉络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第三,不同地域的名山、古镇、村落拥有不同的宗教(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教文化)、民俗和一些约定俗成的民间文化娱乐节目,这是人们渴望了解和欣赏的,因此,必须把它归属到一定的区域旅游休闲文化中来。第四,在地方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现代全球科技文化大融合的双重作用下形成的地方文化具有地域通融的特征,并出现了“抢注文化品牌”和模仿文艺形式的现象,抹杀了地域文化特征。所以,梳理汉民族旅游休闲文化的脉络就是要把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城市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艺形式打上鲜明的地域标识。

3、规范区域旅游休闲文化的构成要素

规范区域旅游休闲文化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要把本地区独有的自然风景名胜旅游区开发好、保护好;二要把地方性人文遗存维护好;三要根除现代城市文化标识中的同化要素;四要把土生土长的地方文化娱乐歌舞形式继承下来;五要建立起大众型、公益型旅游休闲娱乐文化场所;六要严防“强势集团”贵族式型消费思想的示范性影响,在传统文化保护和都市文化创新中为消费者嗜好的改变找到新型的服务方式,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建立节约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作者:张顺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