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在转型路上——无锡建设旅游与现代服务城纪实
无锡,我国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之一,现在已经是我国东部地区一座发达的工商业名城,2009年经济总量超过5000亿元,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实现了社保全覆盖、就业全覆盖。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路上,这座城市取得的经济成就是众多城市的榜样和梦想。
但是,这座城市也有它的烦恼。
2007年的无锡太湖水危机,让这座城市一时蒙羞。
2008年底开始的金融危机,同样“光顾”了这座城市,外贸出口同比下降了30%。
不同的困难,指向同一个命题:无锡的生命力在哪里?
因为困难而更加顽强,创新代替了叹息,这是一座涅槃中的城市。
温家宝总理三次视察无锡并指出:太湖乃至苏南地区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把经济结构调高、调优、调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环保产业。
2009年,无锡人根据总理的指示,提出了加快建设生态城、旅游与现代服务城、高科技产业城、宜居城的“四城”目标。
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提出:到2012年,无锡旅游业主要发展指标跻身全国前10位,在全国、全省率先进入“旅游强市”行列,初步建成最适宜旅游度假的休闲名城。
旅游,成为这座城市的抓手。
目标宏伟,带着梦想和希望,无锡人走在建设旅游与现代服务城的路上。
如何建设旅游与现代服务城,这是无锡的课题,也是众多发达城市的课题。
无锡如何破题,引起全国旅游界的关注。
最近,本报记者再次走进无锡。无锡的经验和做法,无锡的探索和努力,像一道道风景,丰富着我们的视野。
城市发展转型:拆与建
整个华东城市圈的旅游竞争十分强劲,无锡如何在这种环境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实现旅游产品和旅游环境的优化升级。
一到无锡,本报记者就与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一道,采访了无锡市市长毛小平。
毛小平提到最多的词,就是调整结构、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
他介绍,过去无锡二产比重偏重,一度曾达到80%,对外贸出口依赖度大,发展过程中在环境等方面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他分析认为,今后无锡的发展,靠资源消耗已经行不通,再靠投资拉动也已经乏力。无锡的结构调整当前面临非常时期。今后的增长点在哪里?旅游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发展的必然性。靠旅游拉动发展,建设旅游与现代服务城,成为无锡的必然选择。
我们在无锡采访,无锡的拆与建,印证着市长的话。
淘汰落后产能,保护生态环境,无锡在大规模地拆。
2007年至今,无锡关掉了污染环境的3000多家中、小化工企业,拆的力度很大,这是以暂时牺牲二产的GDP,牺牲外贸出口为代价的。
建设生态环保型城市,无锡在大手笔地建。
2009年,无锡拿出2000亿投资固定资产,八大博览园、十大古村落、五大历史街区等项目顺势上马。可协调、可持续发展的GDP也随之而来。
痛下决心,实现产业结构转型,成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拆与建,无锡实施沿湖保护区退耕、退居、退渔、退养和还林、还草、还湖、还湿地工程,加快太湖生态博览园建设,使沿湖纵深
依靠旅游拉动作用,近年来,全市各级坚持把“调高、调轻、调优、调绿”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逐步扭转了产业重型化趋势,二产比重下降到了55.5%。全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提高到现在的42.7%。在二产中,经过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结构,高新技术产业的占比提高到了43.6%。
在采访中,毛市长给我们描绘了无锡下一步发展目标: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实施“旅游即城市”发展战略,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三产比重要占到GDP的50%到70%,与欧美先进城市接轨。
旅游管理转型:破与立
无锡建设旅游城,并非在沙地建楼,而是有着良好的资源条件。记者在无锡看到,这里湖光山色俱佳,文化底蕴丰厚,交通条件便利,并且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2009年,就在建设“四城”目标提出时,无锡召开了全市振兴旅游工作会议。会议出台了《无锡旅游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提出要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旅游收入超过800亿元,入境旅游达到80万至90万人次,国内游达到8000万人次。为此,将挖掘吴地文化,打造8个博览园、5个历史街区和10大古村落。
起点高,压力大。要打造全国旅游的领军型城市,问题不少,难度很大。
经过充分的调研,无锡市旅游局局长王建军认为,无锡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旅游品牌的营销力度不够,没有发挥历史文化名城效应;缺乏不断创新的旅游产品;最关键的,市场竞争的体制机制需要改变。
他是个工作起来无私无畏的拼命三郎。面对无锡旅游存在的问题,王建军带领旅游局改变工作思路,在推动无锡旅游管理上做了有破有立的尝试。
破,破在打破行业垄断,引进竞争机制。
无锡的很多园林曾经风光一时,但是因为满足于门票经济,小富即安,对景区的改造不足,新建项目不多,没有做大做强的动力。门票经济对景区是香饽饽,对城市来讲某种程度上是障碍;当地有118家旅行社,但是很多旅行社因循守旧,满足于过组团社的小日子,对开拓客源市场缺乏动力,加剧了无锡滑地效应。
王建军的思路是,全方位开放市场,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引进旅游管理集团,逼旅行社走出去寻找客源,逼部分景区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依靠竞争,把本地市场激活。目的是培育出全国知名的旅游企业,做大全国的客源地市场。
破,是一个革新的过程,涉及到一些既得利益,无疑在无锡引起很多争议。
但是,不降低门槛,就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王建军决心强势推进,一定要通过强力手段来推动市场竞争。
立,立在加快目的地建设和客源地建设,建立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立,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立,立信息化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依托高科技手段,这个平台已经显露雏形。其中,投资100万元,面积
二立,立放心购物的环境。
无锡有丰富的旅游商品,有的价格不菲。但是,如何才能让游客放心,不怕买到假货,不怕受到价格欺诈?无锡酝酿建立商品质量监测认证系统,以物联网、传感器科技手段为支撑,联合物价、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对每一件500元以上的高档商品从生产、批发、销售各个环节全流程严密监控,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给予严厉处罚,着力营造“世界知名、中国一流、游客满意的旅游目的地”。
三立,立开放市场下的重大项目建设。
全市落实旅游重点项目43个,总投资322.69亿元,初步起到了积聚效应。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盛大科技主题公园”、华莱坞影视城等纷纷落户无锡。
四立,立科学的市场营销。
为加强客源地建设,在国内,他们推进周边市场和市民旅游协调发展。在国际,他们采取“一国一策、一地一策”的方法,巩固传统入境游市场,开辟新市场,主攻市场。他们还抓住机遇积极对接世博,提出“世博在上海,休闲在无锡”的口号。他们改变了开个推介会了事的简单推介办法,深入世博的票务、线路等部门无缝对接。现在,无锡中国旅行社被指定为苏南地区的世博组团社,有6家景区入选世博体验之旅示范点,打造了8条体验之旅线路。
企业经营转型:攻与守
无锡的旅游企业在这场经济变革中,面临着不进则退的竞争环境。
无锡全市有35家A级景区、70家星级酒店、118家旅行社。然而,至今,无锡还没有一家旅游企业进入全国10强甚至20强,这与无锡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是守?
守,意味着景区满足于门票经济,旅行社满足于组团社地位,在小的市场环境中生存。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当地很多旅游企业的领军者对形势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守,就是被淘汰!
是攻?
攻,意味着眼光瞄准全国乃至世界大的旅游集团,找出差距,找到差异,充分竞争,壮大实力,跻身一流。
但是,攻需要局部的牺牲,需要暂时的忍耐,需要刻苦的进取。
其实,已经没有选择余地。
王建军局长打破市场准入门槛的做法,就是在促使企业丢掉暂时的安逸,选择攻的方向。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虽然还有个别企业在观望,但是,改革的思路已经深入到大多数企业的经营方略之中。很多企业已明白,要建设旅游与现代服务城,攻才是出路。
思维的转变,带来的是企业转型的顺利进展。
这里不妨对几个企业做简单的扫描。
无锡灵山景区2009年进入
就是这样一个景区,也面临着如何再次创新,从门票经济转向产业经济的课题。
无锡灵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国平向记者描述了下一步攻略:
1.精细经营小灵山。灵山景区2010年将接待游客350万人次,门票收入要突破3亿元,门票外游客人均消费将从40元上升到80元。
2.精心建设大灵山。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展大旅游的重大决策,抓住构建33平方公里佛博园的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形成禅修静心、温泉养生、度假休闲的创新产品,建设国际级人文旅游目的地。
3.精进谋划大发展。向港中旅、华侨城等旅游集团看齐,从资产经营向资本经营跨越。
记者还采访了江苏康辉旅行社总经理叶建军和无锡市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胡达善。两位老总谈到最多的是建设旅游与现代服务城带来的商机,是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是对未来发展的满怀信心。他们认为,无锡的旅游发展有基础,有氛围,今后,要加强策划,掌控资源,做长产业链;要实行差异化经营,做休闲度假产品,做会展、奖励旅游产品;要克服困难,扩大客源地,开展组团业务。
对于城市发展,他们建言,要进一步增加旅游功能,要从注重游客数量向注意提升游客满意度转变。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这批企业中,目前在体制机制上改革力度较大的,要算是鼋头渚等一批公园。
在无锡打造旅游名城的过程中,以鼋头渚等为代表的一批公园,正经历严峻的市场考验。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公园已经乏人问津。有的虽然暂时客源不愁,但如果再不开拓市场,最多再撑两三年,就会面临更大的困难,企业发展缺乏足够的后劲。
为此,无锡市成立了公园景区管理中心,将这批公园纳入其中,统一营销,统一票务,统一管理。
公园景区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常荣初接受采访时说,园管中心正积极与相关旅游网络合作,开展市场营销,努力走向国际市场。现在,管理中心最大的变化就是从以前的只注意收支平衡向追求发展壮大转变。为此,发展思路上正实现三个转型:从事业单位向旅游企业转型,从单纯观光产品向休闲度假产品转型,从事业管理向公司化运行转型。
在无锡采访,记者时刻感受着无锡人对旅游事业的热情,感受着无锡人遵循科学规律发展旅游的精神,感受着无锡人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勇气。
就在离开无锡不久,记者得到了一组令人兴奋的数字———无锡旅游业2009年度的成绩单。
全市接待国内游客达到4310万人次,同比增长17%;旅游总收入达到618.9亿元,同比增长19%。以上指标均高于江苏全省平均增幅和南京、苏州增幅。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达到66.1万人次,同比增长1.8%,实现了止跌回升的目标。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调查:2009年无锡全市入境游客人均每天消费227美元,列江苏全省13个地级市首位。
这份成绩单,是无锡旅游活力的量化体现。
无锡的努力,有些还存在争议,有些还需要观察,但是,无锡的旅游发展,给了人们充分的信心。
人们相信,无锡的转型,是在做增量文章。转型中的无锡旅游,明天会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