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轴心神山?——西藏冈底斯山脉
冈仁波齐峰是中国冈底斯山脉主峰,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普兰县北部。藏语意为神灵之山。南侧断层降落到象泉河谷地和玛旁雍错和拉昂错湖盆。
冈仁波齐峰屹立在普兰县境内,距狮泉河镇200多公里,距普兰县约100多公里,绵延于中、印、尼三国边境,海拔6656米,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孕育了250多条冰川,带来了大量水源,是恒河、印度河和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西藏最有名的神山,它山形如橄榄,直插云霄,峰顶如七彩圆冠,周围如同八瓣莲花四面环绕,山身如同水晶砌成。东边的万宝山,传说是释迦牟尼脚踏过的山,西边是度母山,南边是智慧女神峰,北边是护法神大山。每年都有许多来自内地、印度和尼泊尔的信徒前来朝拜转山。冈仁波齐还是西藏佛教、印度教和原始苯教等教的朝圣中心,素有“神山之王”的美称。如在藏历马年来神山,被当为人生之大幸事。
冈仁波齐为的佛教圣地之一。在玛旁雍错之北,峰顶四季冰雪覆盖,山峰四壁对称,呈圆冠金字塔状,峰顶上空常常白云缭绕,愈发显得神秘莫测。转山一圈距离为53公里,周围有八座寺庙。
冈仁波齐峰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
印度人称这座山为Kailash,也认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印度教里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的湿婆,就住在这里。而印度的印度河、恒河的上游都在此发源,所以,在冈仁波齐峰可以见到大批的印度朝圣者。
几个世纪以来,冈仁波齐峰一直是朝圣者和探险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但是还没有人能够登上这座神山,或者说还没有人触犯这座世界的中心。
世界上大多数宗教都有一共同特色——朝圣。带着强烈而巨大的心愿,沿着一条相对固定、充满神迹启示的圣路,向一个公认的圣地进发,这便是朝圣之举。朝圣由来已久。在自然环境险绝卓著的西藏,朝圣尤其显得精诚执着。
笃信佛教的藏族人坚信:朝圣能尽涤前世今生的罪孽,增添无穷的功德,并最终脱出轮回,荣登极乐。因此,总是有数不尽的藏族人,以独有的磕长头方式俯仰于天地之间,向圣地跋涉。没有血肉之躯,便无朝圣之举,没有风尘仆仆,便无朝圣之途,不历经千辛万苦并跨越真正的时空,就不会有心灵的虔诚。朝圣对于一个信徒而言,是可以以一生的时间去认真对待的神圣之举。甚至可以这样说:超出“苦行”意义之上的朝圣之旅是将个体生命之旅推向极致的途径!
作为神山的冈仁波齐峰,其地位是世界性的。印度创世史诗《罗摩衍那》以及藏族史籍《往世书》、《冈底斯山海志》等著述中均提及此山。从这些记载推测,人们对于冈仁波齐峰的崇拜可上溯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冈仁波齐峰同时被藏传佛教、印度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它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在梵文中意为“湿婆的天堂”(湿婆为印度教主神),苯教更是发源于此。每年络绎不绝的,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以及我国各大藏区的朝圣队伍们,使得这里的神圣意味不断得以体现并加深。
据说佛教中最的须弥山也就是指冈仁波齐。据《佛学小辞典》:须弥,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前佛教时代的象雄苯教时期,冈仁波齐被称为“九重(万)字山”,相传有苯教的360位神灵居住在此。苯教祖师敦巴辛绕从天而降,此山为降落之处。在公元前5-6世纪兴起的耆那教中,岗仁波齐被称作“阿什塔婆达”,即之山,是耆那教创始人瑞斯哈巴那刹获得解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