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旅游胜地:重大项目建设促石林旅游转型
“十一五”期间,石林县委、县政府按照“创建世界一流景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的战略发展目标,把石林景区扩容改造和度假区开发建设作为石林旅游转型和二次创业的突破口,大力实施 “12345” 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和度假区重大项目突破工程,相继摘取了世界自然遗产、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等国家级、世界级桂冠;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石林旅游,正在向“国际旅游胜地”的目标阔步前进。
扩容改造增强景观效果
五年来,石林景区管理局相继投入资金1.52亿元,进行了景区改造扩容,拆除了石林胜景处的商铺、小石林出口处至石林湖沿线的商铺、小石林歌舞表演场、景区老摔跤场、石林小学、景区派出所、环林路斗牛场及水池、石林鱼庄、乃古石林停车场和门票房等有碍景观效果的建筑设施共计
数字石林提升管理水平
为全面提升石林景区的管理水平,2006年,景区管理局完成了《数字石林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并正式启动数字石林建设。截止2010年底,数字石林项目总投资已达4000余万元,项目先后被列为国家建设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数字化建设全国22家试点之一,国家科技部“数字旅游服务示范工程”八家试点景区之一,省、市高新产业支持项目和石林县“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数字石林”建设完成后,将实现景区信息集中共享、资源优化配置,极大地提高景区的资源保护能力和管理水平、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和景区旅游服务质量。同时,通过景区信息化建设,可进一步延长和整合石林旅游产业链,全面促进石林景区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建设促旅游转型升级
为合理利用景区外围的丰富资源,全面提升石林旅游度假区功能,实现石林景区游览与服务功能分离。“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按照《石林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加快了石林旅游度假区的项目建设步伐。
按照规划,石林旅游度假区将全部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分四个片区进行建设。其中,中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游客接待、餐饮、购物、娱乐、商务会展中心等综合服务区;北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满足游客的生态运动、休闲、娱乐区;西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文化产业、商贸购物、康体度假区;南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彝族文化体验、旅游商品加工销售及旅游地产开发区。
截止2010年,石林旅游度假区已有入区投资项目13个,除彝族村项目属政府投资外,其余的石林狂欢之都、石林旅游散客服务中心、石林生态民族体育运动场、云林度假酒店、石林高盛停车场交通网络项目、石林喀斯特地质科研博物馆项目、苏宁石林旅游项目、张江石林旅游山庄项目、石林佳园、彝米之乡休闲度假山庄、彝族村斗牛城、中核旅游度假村等全部为招商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160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项目投资近15亿元。
石林旅游项目亮点点击
石林狂欢之都项目。位于石林旅游度假区中区,占地面积430亩,计划总投资15亿元,主要建设餐饮中心、购物中心、演艺中心、会展中心及两个国际标准五星级商务酒店和度假酒店。该项目于
云林度假酒店项目。位于石林旅游度假区北区,规划用地206亩,计划投资2.6亿元,主要建设一个集商贸、度假为一体的五星级度假酒店。项目于
苏宁石林旅游项目。主要建设集休闲度假、购物、娱乐、观光、大型演艺活动、企业会所、旅游文化、旅游教育及下游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其中一期项目占地1282.314亩,计划投资33亿元,建设内容为一个超五星级度假酒店和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商业街。目前已完成一期土地收储工作,省发改委已批复同意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计划今年底动工建设。
石林喀斯特地质科研博物馆项目。按照世界遗产地地质遗迹展示和保护要求,建设与遗产地相匹配的喀斯特地质科研博物馆。主要展示石林喀斯特地学知识,增强民众对世界遗产地的保护意识,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已于今年1月28日动工建设,预计明年6月31日完成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拓展石林旅游文化的重要载体。
张江石林旅游山庄项目。位于石林旅游度假区西区,占地面积687亩,计划总投资20亿元,建设周期为2010年至2015年。项目建设主要内容为:五星级酒店、国际会展中心、康体疗养中心、民俗风情体验及商业街区,计划今年11月底动工建设。
彝族村项目。这是传承和弘扬石林阿诗玛文化,增加五棵树村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帮助该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将对改善景区环境、提升景区品质、扩大景区影响、提高景区容量、增加景区收入、推动景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008年9月,石林县启动“彝族村”项目建设。项目按照石林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文化产业发展实验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民族生态旅游村的目标进行高标准建设。占地366.285亩,建设安置住房8万多平方米,安置423户1079人,计划总投资3.9亿元。为确保搬迁后的村民有持续稳定的经济来源,“彝族村”配套建设了59幢、2.4万平方米的商业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