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这五年 “辽宁现象”一鸣惊人
县域经济从全省经济的“短板”,一跃成为全省经济提升的爆发点;“十一五”以来,年平均增速超过20%,县域经济主要指标增速都超全省平均水平;2009年,44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703.6亿元,比2005年增长1.3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90.6亿元,比2005年增长2.5倍
2010年,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布局上,开原以自己独有的发展轨迹为基础薄弱、资源不足的县(市)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范本——“开原模式”。这里是笑星赵本山的家乡,在手握赵本山这张文化名片后,又拥有了一张“全国百强县”的经济名片,开原在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开原的发展是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也是全省县域经济竞争力普遍提升的缩影。“十一五”期间,县域经济从全省经济的“短板”,一跃成为全省经济提升的爆发点,瓦房店、海城、庄河、普兰店、大石桥、东港和开原7个县级市入围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百强”,辽宁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板块,“辽宁现象”一鸣惊人。
拉长“短板”,合力推进的五年
辽宁,举世公认的“工业大省”。但长期以来,县域经济基础薄弱,成为困扰全省经济发展的“短板”。不补齐这块“短板”,就无法实现辽宁经济的腾飞。2006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包括实行财政鼓励支持政策、扩大县(市)经济管理权限、实施税费优惠政策、加强金融服务、改进建设用地管理、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科技和人才支持力度、加大对欠发达县扶持力度等10项政策支持措施,启动了全省县域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的引擎。
为了给县级政府提供足够的动力和资源,省政府舍得下本钱。不仅实施县级扩权改革,给县一级政府更多的经济自主权,还拿出“真金白银”大力支持县域经济,支持政策不断出台:省对县共享税种定比增量全额返还;对县域重点工业园区每年给予2000万元定额补助政策,到今年已累计安排专项资金35.2亿元;新增7.9亿元资金,支持设施农业、养殖基地、林地经济、水产养殖及加工产业发展;每年安排2亿元贴息资金支持县域产业项目的发展;2009年共协调各金融机构向县域贷款170亿元;对进入“全国百强县”和“全国前十强”的分别给予3000万元和1亿元奖励。
政策产生的“真金白银”效应,助推全省县域经济以20%以上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速发展。
焕发激情,加速奔跑的五年
5年前,我省提出县域经济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一县一业”;每个县集中建设一个工业园区,打造超百亿元工业产业集群;集中抓好县城建设,1/3左右的县城达到30万城市人口。
扩权改革和扶持政策极大地焕发了各县(市)发展经济的激情和潜力,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全省各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喜人景象。
曾是我省扶贫开发重点县的义县,这5年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05年的4980万元逐年提高到2009年的3.03亿元,并创造了财政收入3年翻两番的“义县速度”,财政收入增幅连续两年位列全省。从2008年开始,义县每年都引进100个以上项目落地。
开原市,经过5年的奋起直追,综合经济实力从全省第34位一跃而至第5位。“十一五”前4年,县域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实现两个“两年翻一番”的目标;在全国的位次,平均每年超越100位以上。开原打造7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65个,到位资金超过300亿元,城镇化率从19%提高到52%。
作为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排头兵”,瓦房店市以引进“旗舰型”企业,培育集群式产业“舰队”,来带动县域经济的壮大。如今,他们正在加紧建设产值超千亿元的轴承及相关配套产业集群、超500亿元的化工产业集群、超300亿元的风电装备产业集群、超200亿元的清洁能源产业和光电产业集群。
培育特色,强劲吸引投资的五年
这5年,我省县域经济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与县域经济发达省份的差距正逐步缩小。如今,县域经济已成为辽宁经济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这5年,重点园区载体作用凸显,外来资本纷纷将目光投向各个极具特色的县级产业园区。到2009年末,44个县(市)重点园区已入驻企业4665家,全年销售收入实现2569亿元;工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法库县的陶瓷、辽中县的装备制造、瓦房店市的轴承、庄河市的食品加工、海城市和大石桥市的镁质材料、辽阳县的钢铁精深加工、开原市的起重设备、铁岭县的有色金属,都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
经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辽宁县域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基本上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倍的速度增长。尤其是2008年实施“县域经济3年倍增计划”以来,在每个统计周期里,县域经济主要指标增速都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到2009年底,全省已基本提前一年实现了县域经济个“倍增计划”。 2009年,44个县 (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703.6亿元,比2005年增长1.3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90.6亿元,比2005年增长2.5倍。
□记者/韩克铭 徐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