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么当村支书:两位村支书的苦恼
青壮年外出打工的多,管理人才很少愿到村里来——
“老支书”渴求“新办法”
河南信阳市光山县上官岗村党支部书记 刘正双
我1991年4月担任上官岗村党支部书记,这些年,我们村得的荣誉挺多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省级康居示范村等。
村里发展了,可情况也变了,我这个“老支书”也面临不少新问题。现在,村里很多青壮年外出打工、做生意,流动性很大,组织活动时把人员召集来都是个问题。另外,农村党员整体年龄偏大,党组织在年轻人中号召力不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时刻提醒村里的党员,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每年村里都要组织全村党员去先进村、模范村参观学习。回来后都要结合村情承诺如何开展自己的工作,承诺期满完不成任务就通报批评。大家都是乡里乡亲,谁都丢不起这个人,所以都鼓足了劲,想办法完成任务。对在外地的党员,我们利用专门申请的短信平台让党员及时了解村情,也方便他们反馈信息。
建设新农村,目前国家的惠农政策很多,但是太分散,不能捆绑起来用。比如,现在农村搞土地流转,这对豫南农村来说更有实际意义,因为村里的田地条块分割的话就无法进行机械耕作。但政策又要求土地流转必须“自愿”、“有偿”,假如村里想把这一片十块田都流转过来,只有中间这块农户不同意,那就没办法流转,流转了也不能实现机械耕作。同时,国家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是以田地为单位下发的,初衷是要对种田的农民进行补贴,可一旦要土地流转时,这也成了一个障碍——每年土地都有几百块钱的补贴,农民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
村里急需能做群众思想工作、能独立策划运作项目、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人才,但这样的人才很少愿意到村里来,我这个“老支书”得想“新办法”。我们后来确定了人才计划“三步走”战略:首先是“走出去”,村里有组织地带领村干部出去学习培训,有针对性地通过远程教育和暑期培训班提高干部的知识技能。其次是“引进来”,通过市场机制招聘一些经营管理、会计、策划方面的人才;市里统一招考大学生村干部的时候,预计是一村一名,我一下子要了6名。最后是上级组织的支持,我们村作为挂职、调研基地,先后有中国人民大学、南昌理工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教师过来调研、锻炼,使我们受益不小。(刘莲莲 肖潘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