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县域经济快讯 >> 正文
县域经济快讯

四川省县域经济竞争呈“白热化”

文章来源:四川日报    点击数:2422    更新时间:2010-6-10 11:10:55    

   (记者 胡敏 实习记者 黄泽君)几天前,2009年四川县域经济“十强县”出炉。不出各方意料,上榜县(市、区)名单依旧维持上年格局。然而,不变的背后,却酝酿着全省县域经济竞争的风起云涌。

从已公布排位看,丘陵地区的“前十强”出现了两个新晋队员资阳市简阳市和遂宁市船山区。而在平原地区、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类似变动也屡见不鲜,少数民族地区更是打破了“前三强”由凉山州垄断的格局,出现了甘孜州康定县的“上榜”。

省统计局综合处处长熊建中表示,县级经济综合排位的变化,并不完全由GDP一个指标确定,但的确反映出县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

200亿元俱乐部”在全省占比扩大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与灾后恢复重建的双重压力,四川以14.5%GDP增速,跻身全国第4位。这一数字显然得益于全省县域经济的迅猛增长。统计局资料显示,“十强县”中,有7个县的GDP增速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增速最快的郫县更是达到18.6%

除速度外,各县GDP总量历来也受人关注。

2008年,全省有11个县GDP总量超过200亿元,当中包括首度跨越200亿元大关的3个区:成都市龙泉驿区、新都区和攀枝花市东区。2009年,“200亿元俱乐部”又增添一位新成员:德阳市旌阳区(219.58亿元)。

200亿元新成员的出现,也改写了这一群体在全省GDP中占比变化。2009年,“200亿元”强县GDP总和3821.9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约为27%,而在2008年,上述11县(市、区)占比仅为26.4%。“过去一年,四川更加注重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了这一区域经济快速崛起。”熊建中还带来另一个例证:2009年,全省人均GDP的攀枝花市比最低的巴中市多384.4%,与2008年相比,差距缩小了63.3个百分点;人均GDP不足万元的市(州)也比上年减少了3个。

类区排位成逐鹿之势

除“十强县”排位外,另一个引人关注的是类区排位。专家用“已成逐鹿之势”来形容这一年各类区排位的变化——

平原地区:由于去年的排位没有再考虑已纳入“十强县”范畴的县(区、市),平原地区的“前三甲”分别被成都市都江堰市和德阳市什邡市、广汉市占据——以“冠军”身份出现的都江堰市,在2008年还仅仅位列这一区域的第18位。

丘陵地区:“前三甲”维持2008年格局,但是在前十位中,资阳市简阳市和遂宁市船山区成功“挤”掉两个前年的十强,首度“上榜”。

山区:乐山市沙湾区、攀枝花市仁和区和乐山市峨眉山市分处山区的一、二、三位。而在上年,这一顺序为二、一、三。

民族地区:康定县的“上榜”,打破了少数民族地区前三名全部由凉山州包揽的格局,它们分别是:凉山州西昌市、会理县和甘孜州康定县。上年的第三名会东县,则被甘孜州康定县和阿坝州汶川县双双超过,至此,这一区域的前五强中,三州均有席位。

“跑得快”未必“跑得好”

有意思的是,尽管在去年“跑”出了“十强县”最快增速,郫县却依旧被增速较慢的新都区超越,从上年的第五位滑落至第六位。这是何故?

熊建中解释,县级经济综合排位不仅考虑GDP总量、速度,还融入了发展质量、经济效益、经济结构等多重考量。换言之,发展速度快、经济总量大不一定就能排位靠前。典型一例是阿坝州汶川县,去年,该县GDP总量仅为23.64亿元,不及凉山州会东县的13,但在民族地区综合排位中,汶川县却领先后者。

事实上,像汶川县这样在过去一年排位突飞猛进的重灾县不在少数。相关方面称,这在一定层面反映出这些区域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加快重建、科学重建的实际成效。“我们希望借助此排位,引导更多地区走出‘唯GDP发展’的模式,更加注重科学发展,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熊建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