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县域经济快讯 >> 正文
县域经济快讯

新形势下县委书记怎样干才能顺应人民期盼

文章来源:新华网-广州日报    点击数:9443    更新时间:2010-5-19 15:38:40    

县乡财政

    像一张“头脚难兼顾的被子”

    基层财力不足,县乡财政困难,这是当前我国财政体制的现实。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缺少支柱产业,工业发展缓慢,财政收入捉襟见肘。用李昌梧的话说,是“中央财政喜气洋洋,地方财政哭爹叫娘”。在欠发达地区,“财政就像一张被子,这张被子盖了脚就盖不到头,盖了头又盖不到脚,缺口太大”。

    记者:最近人们在讨论地方财政困难的问题。目前在县乡一级,财政困难的问题是不是比较严重?

    李昌梧:欠发达地区的确存在这个状况。一方面是因为地方经济发展不够快,另一方面也与财税政策有一定的关系。比如1000万元的增值税,中央拿了750万元,250万元留给地方,地方承担着大量事务性工作,财政却要依赖转移支付,这就使发达的地区更加发达,欠发达地区更糟糕。对欠发达地区来说,我们要“挖地三尺保税收”,而发达地区税收多,好办事,从而造成了发展的不均衡,特别是对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这个政策很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记者:目前雷州的财政状况如何?

    李昌梧:去年雷州市财政本级收入是2.7亿元,财政总收入14亿多元。但是我们吃财政饭的有3万人,我们的干部现在平均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今年预算缺口达到2亿元,怎么够?我们的财政收入从2004年的不足1亿元翻了一倍多,但与庞大的人口比起来还是远远不够。

    我们的财政,就像一张被子,这张被子盖了脚就盖不到头,盖了头又盖不到脚,缺口太大了。比如现在,靠转移支付,我们财政一年只能给每个镇3万元。一个镇的运作,3万元怎么够?

    记者:你认为需要进行哪些改革改善县乡财政状况呢?

    李昌梧:政策上讲,中央现在的政策是,要调动县乡大力发展工业、培植税源。但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招商引资搞工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工业发展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税源少,大量的民生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地方积累的矛盾越来越多,发展就会越来越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记者:应当怎样改变这种局面?

    李昌梧:地方工业发展起来,财税状况就能得到好转。我们现在准备建一个发电厂,国家批复后,我们的财政状况会有所好转。

    我想,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单靠地方招商引资是不够的,我们希望省里能够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工业项目到偏远落后地区来,给予适当的扶持。

    我们希望财政政策能够有所调整,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实行不同的政策,对欠发达地区给予适当的倾斜。对雷州和顺德,就应该实行不同的政策。

    “省管县”

    有助于降低行政成本

    当前中国的行政架构,是“中央——省——市——县”四级体制,“省管县”改革,是要把现在的“省管市—市管县”模式,改为由省替代市对县进行直接管理。实行 “省管县”模式,涵盖人事、财政、计划、项目审批等各个方面

    记者:广东目前正在推进“省管县”战略,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这一过程中,有不少地方提出要推进“县(市)改区”。你如何看待省管县、市管县或县(市)改区?

    李昌梧: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有利于减少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审批环节,提高效率,使政策传导机制迅速到位,降低“行政成本”,省级政府对县级政府的责任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某种意义上,对地市级政府来说,事权变小了,但对生产力的发展是“松绑”,让县市级经济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经济体,推动县域经济良性发展。对县级政府来说,放下来的权力就是生产力,减少了环节,简化了手续,加快了速度,提高了效率。(记者曾向荣、关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