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县域经济快讯 >> 正文
县域经济快讯

坚持开放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1176    更新时间:2015-11-3 14:33:40    

 

陆海内外联动 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
“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全会高屋建瓴指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说,通过开放型经济走向全球经济的中心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中国经济的各方面将与“开放”紧密相连,全球资源会被“请进来”,到中国参与配置,而中国也将“走出去”参与全球资源配置。
中国改革开放从东部沿海地区起步,积累了深厚的开放经验和优势。五中全会指出,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
“中国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具备全球品牌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中国跨国企业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它们拥有先进的公司治理模式、研发创新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为‘中国制造’赢得美誉度和全球影响力。”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说。
新时期开放战略聚焦东部沿海地区的同时,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腹地。五中全会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一直处于开放“末梢”的中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蓄势待发,向着对外开放的新前沿迈进。
“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源于古丝绸之路但不限于古丝绸之路,地域范围上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说,“一带一路”开放共赢,吸引各国共同参与,将为中国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一带一路”涵盖多个合作领域,包括多种合作形式,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双向的开放在‘十三五’期间会形成一种新的开放格局。”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祖说,这是顺应我国从吸引外资大国到对外投资大国转变作出的决定。
营商环境法治便利 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五中全会为中国未来五年的营商环境建设提出完善目标。
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全球制造业格局随着各国劳动力成本、能源价格、劳动生产率、汇率等因素的变化正在迅速发生重组。
审时度势,五中全会提出“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专家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既是中国的机遇,也是外资的机会。如果外资不能根据新变化作出新调整,就难以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立足;而对于中国而言,亟须提升招商引资能力,从传统的依靠要素引资,向提供更优良营商环境、市场环境转变,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地吸引外资来华投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相继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外开放新体制的构建已初具模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投资法》(草案)已公布,随之取消外资三法确立的逐案审批制管理体制,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大幅减少限制性措施;上海、天津、广东、福建等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基本建立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
“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五中全会提出。
负面清单全面改革已有明确“时间表”。2018年起,中国将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最初的两年里,改革步将在广东、福建、上海和天津等四大自贸区所在省市实行。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徐善长说:“接下来中国还将继续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范围,将考虑在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选择新的试点省份。”
此外,在服务业扩大开放上,中国已确定北京为首个综合试点城市,在科技、金融、文化教育、健康医疗、商务和旅游等领域试点11条开放措施。
“我国传统制造业承压,而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则给予外资新的机会。”白明说,在对外开放新体制之下,在日趋完善的营商环境中,外商投资将从聚焦“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市场”,跨向“中国智造”,将变得“更轻”“更高”和“更新”。
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构建广泛利益共同体
五中全会提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张建平说,中国未来的开放战略着眼互利共赢,将为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为国际组织提供更多必要的资金、人员、软件和硬件等公共产品供给。“这将有助于得到更多国家的支持,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十二五”时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中国用全球视野谋划国际经济合作新方略。一方面,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机制建设,充分利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等平台,成功举办了APEC北京峰会,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另一方面,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与瑞士、冰岛、韩国、澳大利亚先后签署自贸协定,启动并全面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区第二阶段谈判、中国-斯里兰卡自贸区谈判和中国-马尔代夫自贸区谈判。
“十三五”时期要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霍建国认为,中国应继续发挥在WTO中的影响力,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不断提高我国在制定国际贸易规则中的参与力度和影响力。同时要发挥好“一带一路”、自贸区、亚投行的积极作用,树立我国良好形象。
专家认为,“十三五”时期,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更加复杂、更加深远,国际环境将继续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发展的“天时、地利”,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
“从积极角度看,这是中国百年来的历史机遇,承担更多更大的全球公共产品责任,这意味着为世界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也意味着中国的影响力和软实力越来越大,从而推动世界进入共赢时代。”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