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快讯
夯实农业基础 放活生产关系 北大仓激发粮食增产潜能
文章来源:四川在线-四川农村日报 点击数:1176 更新时间:2015-6-4 9:06:53
告别了地趴式的小棚育苗,转而用上智能化催芽车间和现代育秧大棚,黑龙江省桦川县悦来镇万生村农民窦志刚着实感受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给种地带来的新变化—“苗育得更齐,秧长得更壮了”。
5月末,黑龙江省春耕生产接近尾声,在三江平原上耕种了几十年地的窦志刚正给家里的4公顷水稻插秧。去年一公顷地收获9吨半水稻的大丰收,更增加了他种粮的积极性。
粮食丰收来自于农业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水稻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去年突破6000万亩。黑龙江省农委副主任白雪华介绍,去年黑龙江省新建了2.78万栋高标准水稻育秧大棚和200个小型水稻智能化催芽车间,大大提高了水稻种植的科技和标准化水平。
针对质量下降的黑土地,实施了国家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通过鼓励和扶持农民秸秆还田,减缓了耕地质量下降速度。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奠定了黑龙江稳定粮食产能的基础,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则释放了粮食增产潜能。
往回推几年,黑龙江省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凤玉万万想不到,合作社能有自己的储粮仓库、烘干塔,甚至马铃薯良种繁育中心这些家业,“创新的贷款模式让我们合作社拿到了银行1亿元授信,这解决了合作社发展的最大问题—贷款难”。
一些地区的涉农贷款还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捆绑在一起。黑龙江桦川新峰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为签订订单的农民做贷款担保,银行给农民放贷更放心,农民贷款不再难,合作社也有了稳定粮源,多方受益的共赢模式促进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目前,黑龙江省约40个县开办了 “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
黑龙江省农科院总农经师矫江认为,在一系列改革政策措施刺激下,黑龙江农业将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迈进,进一步释放粮食生产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