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快讯
转型升级:延安农业大转身
文章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点击数:1197 更新时间:2015-4-22 9:58:58
.退耕还林是保生态、促民生的“双赢工程”,然而也会使陕北原本就有限的耕地大大减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仅给予退耕农民补贴,并没有相应配套措施跟进,延安农业便不会有所发展,甚至可能会倒退。如何做到既要退得好,也能惠民生?延安市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用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生产绿色农产品,以优势特色农业、生态循环农业、高效设施农业、旱作节水农业作为发展重点,实现了农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蔚为壮观的山地棚栽
南泥湾大型旋耕机在作业
上世纪40年代,美国记者斯诺来到延安,曾如此感慨:“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能生存下来就是奇迹,更别说发展了。”
而今,当我们再次行走在延安大地上,苍劲、悲凉的信天游里那“黄沙漫漫满山谷”的景象已然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满山苍翠,万花点点……
这一切,都得益于退耕还林!
这一切,都得益于现代农业!
2011年,国家农业部正式认定延安市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全国首个以地级市整市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革命老区再一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人们不禁要问:在水资源极度贫乏的黄土高原,即便是已经实施了退耕还林政策,环境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干旱雨涝没收成”依然是个不争的事实。他们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
诚然,这一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固然引以为傲,但那闪光的荣耀背后,却凝结了延安几代农业人的辛酸与汗水……
1 科学规划与标准建设同步
“自2011年6月延安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黄土高原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典型样板的总体定位,认真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全面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2014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779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000多元。”延安市副市长杨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退耕还林是保生态、促民生的“双赢工程”。然而,这势必会导致原本就有限的耕地大大减少,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仅给予退耕农民补贴,并没有相应配套措施跟进,延安农业便不会有所发展,甚至可能会倒退。如何做到既要退得好,也能惠民生?这是延安市委、市政府亟待解决的最大一个问题。
记者从延安市农业局获悉,近年来,延安市委、市政府紧紧依托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目标,确立了“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动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发展,以品牌建设带动市场营销和效益提高,以体系建设带动公共服务和机制创新”的发展思路,用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生产绿色农产品,以优势特色农业、生态循环农业、高效设施农业、旱作节水农业作为发展重点,实现了农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打造两个基地,建设两核多园”,可以说是延安市农业工作大手笔规划与高标准建设同步实施的高度概括。“打造两个基地”:一是“33155”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延安市通过实施治沟造地提高耕地保有水平、苹果北扩和提质增效工程、加大对延河、洛河、秀延河、汾川河、葫芦河五大蔬菜产业带的资金投入和在山区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等措施,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二是农特产品加工营销基地,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和安塞——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力求到2015年,使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建设两核多园”。致力于打造以洛川为中心的南部塬区150万亩现代苹果产业核心区和以宝塔区、安塞县、甘泉县为主的环延安城“菜篮子”产品生产核心区已经初步形成,同时确定33个重点镇和100个新型农村社区为承载对象,针对产业开发、科技示范、生态循环、加工流通、休闲观光等,预计将建设功能门类不同的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00个,带动建设县级示范园100个。
2 农业开发与生态友好并重
多年来,延安市针对水资源异常缺乏、工业化城镇化相对滞后的实际,实行生态优先战略,以生态友好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为主要目标,以旱作节水技术和循环农业技术为支撑,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大规模发展优质苹果产业和旱作谷物、薯类产业,以生态建设促农业发展、以农业发展保绿色生态,逐步形成了以旱作节水和绿色生态为主要特征,劳动密集型节水生态农业建设模式。致力于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循环农业、高效设施农业、旱作节水农业,形成了“良种+高垄+地膜+绿肥”的粮食产业模式、“大改+拉枝+肥水+套袋”的苹果产业模式、“畜+沼+菜”的水肥一体化蔬菜产业模式等一系列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模式,推广应用面积近700万亩。
“就目前而言,我们在提升延安市农业生态化、机械化、科技化、组织化、信息化、品牌化水平方面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物流体系、农业生态循环体系和农业防灾减灾体系。这也是延安农业能够得以蓬勃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延安市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小鹏如是说。
截至目前,延安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00万亩,其中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和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各100万亩。苹果栽种面积达到了350万亩以上,与此同时,以红枣、核桃、花椒等为主的干果经济林也已经突破100万亩。以延河、洛河、秀延河、汾川河、葫芦河五大川道的蔬菜产业带已经形成,种植面积达到了50万亩。与此同时,围绕果畜、菜畜、粮畜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成效明显,2014年,延安市猪、牛、羊饲养量就达到了442万头,肉、蛋、奶总产量达到了17.7万吨,“山绿、果丰、粮多、农民富”已经显现出来。
3 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同行
“延安,离生态很近!”近年来,延安市抢抓机遇,在思路上跨先一步,直接进入后农业时代,参与到科技农业中去,大力推进杂粮业、林果业、棚栽业、畜牧业的标准化工作,全市累计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园294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地20个,基地面积达到了210多万亩,在“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下,引进中菲集团、本香集团、秦宝集团、广升农业、荷兰瑞克斯旺等国内外大型龙头企业,为延安市农业示范区建设注入活力,打造延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的现代农业经营格局的地理品牌。同时引进农作物和果树、瓜菜优良品种461个,玉米、蔬菜新品种应用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延安市还着力打造绿色无公害生态品牌、健康养生文化品牌,努力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先后累计认证的“三品”农产品有507个,建成国家级绿色果品基地80万亩,有机果品基地13万亩,总体认证面积达到了205万亩。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农产品有9个,包括洛川苹果、延川红枣、延安小米、延安地椒羊肉、黄龙核桃等,其中洛川苹果和延川红枣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此外,还有“佛光”牌苹果梨、“保安”牌杂粮、“渤瀚”牌羊绒等22个农产品获得了省级商标。
按照“突出特色、拓展功能、增加收入”的思路,延安市还根据地方特色,大力发展特色产业。2014年,延川县梁家河村、洛川县李家坳苹果旅游景观分别获得农业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中国美丽田园”称号,洛川县菩提乡咀头村、宜川县丹州镇圪崂村、甘泉县道镇六里峁村和安塞县沿河湾镇方塔村被确定为“全省批一村一品提升工程试点村”。同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示范园、休闲农庄等新模式,涌现出了洛川县厢寺川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宜川县丹洲镇南街村休闲生态农庄等一批休闲农业园区。以黄陵、甘泉、黄龙、安塞为重点的食用菌和以子长县涧峪岔镇为重点的蚕桑产业稳步发展并进一步扩大规模,为当地区域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延安市在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的同时,还通过在北京、上海等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建立了112个直销窗口,以品牌建设带动市场营销,使洛川苹果、延川红枣等优势农产品的效益得到了不断提升,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不断扩大。
4 强化服务与保障提升同行
在强化服务方面,以体系建设带动公共服务。延安市通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结对合作,目前,洛川苹果试验站、洛川畜牧科技城、吴起舍饲养羊试验站、延安小米研发中心、延安马铃薯试验示范基地六个农业科技试验基地已经投入运行,122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机构建立和编制核定工作也已经接近尾声,农业信息服务站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并进一步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市场延伸。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安塞-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主要功能区已经完成建设,后续配套设施正在建设和完善当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成绩的取得与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是分不开的。延安市农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靠的是什么?
——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在延安市农业局记者看到,《延安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指出,在这一总的规划蓝图下,针对各县具体情况,进一步编制了县区规划、专业规划等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基本形成了总分相互配套、上下衔接一致、体现区域特色、突出各自重点的完整规划体系。2014年,延安市农业局先后实施农业科技项目14项,依托国家大豆、谷子糜子两个产业体系试验站和西农小杂粮合作研究中心三大科研平台及大豆、谷子、玉米、小杂粮、荞麦、组培、马铃薯、蔬菜八个课题组,共开展试验示范研究52项,建立科研示范基地360多亩。建立苹果矮化示范园6655亩,收集苹果品种及野生种质资源300份,展示苹果新品种(品系)45个。市种子站建立市县两级农作物良种试验示范及良种繁育田1.33万亩,建立省级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展示田270亩。种子和蔬菜系统引进试验和展示粮食、瓜菜新品种88个。各级农业部门组织开展了科技大培训活动,全年共培训农技员3540人、农村实用人才1.1万人,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3.8万人次。开展了“千名农业科技干部服务低收入村活动”,按专业特长落实包扶村,开展科技扶贫活动,将农业技术和科技成果送村入户。
——加大了示范区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延安市通过积极争取中省项目、整合相关涉农项目、增加市县财政投资等途径,加大对示范区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把项目实施作为推动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2014年,先后共争取中、省各类建设项目394个,投资3.6亿元。市农机推广服务中心严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903.46万元,占计划的94.45%,超过了省上年底前完成计划资金90%的目标任务。完成市级配套补贴215.2万元,完成县级配套补贴979.52万元,共计补贴各类农机具19476台(件),受益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9522户(个)。
——强化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延安市委、市政府曾于2014年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工程的意见》和《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若干政策的意见》,并正在研究制定《关于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和《延安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管理办法》等支持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强化对示范区建设工作的协调管理。市、县两级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延安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相应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管理办公室,统筹、协调和指导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并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对市直部门和县区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同时列入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村庄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社区化、设施城镇化的目标,延安市大力实施移民搬迁,统筹城乡规划,加快村庄整合布点,完善现代生活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现代文明和乡土特色相融合的农村新型社区。目前,延安苹果、蔬菜、养殖三业并举,红枣、核桃、花椒、小杂粮等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为补充的绿色产业新格局已基本形成。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延安市在大力开展农业工作中能够始终恪守这一基本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科技支撑,延安,一个现代农业发展新的格局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