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快讯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须解决四个问题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1169 更新时间:2014-6-24 9:16:0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城镇化发展路径正确,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早就预言,中国的城市化和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影响人类21世纪的两件大事。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城镇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8%提高到目前的53%以上。
要实现“四化”同步发展,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键。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人口有序转移并真正成为市民是关键。现阶段,起码要解决四个问题:,就业问题。据统计,城镇全部就业人口不到3.8亿人,而这些人在国有部门就业的不到0.7亿人。也就是说,80%以上的城镇就业要依靠非国有部门。所以,一定要让非国有部门和国有部门获得平等的政策条件和制度环境,促进其更好更快发展,从而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第二,住房问题。改善农民工流入地的住房和基础设施条件,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将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让他们跟当地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公租房、廉租房。第三,社会保障问题。2014年春节假期后的个工作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并轨的决定。这意味着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迈出了关键一步。第四,子女教育问题。目前,随农民工父母进入城镇并且年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孩子超过1300万,相当于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总量,但只相当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孩子数量的10%。因此,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步伐必须加快。
严格来说,新型城镇化这个概念是在这一两年才逐渐形成并被大家接受的。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这个概念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广德福同志长期关注我国“三农”问题和城镇化发展,早在2007年就较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概念框架,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的这本专著提出,中国城镇化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民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是关键,农业产业化是支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是标志,农民民生的改善、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幸福指数的提升是目的。新型城镇化就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我读了书稿后感到深受启发,相信这本书将为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同时衷心希望国内从事“三农”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从事“三农”工作的干部能加强学习思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察民情接地气,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出谋划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