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县域经济快讯 >> 正文
县域经济快讯

现代农业转型面临诸多挑战

文章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北京)    点击数:1172    更新时间:2014-5-28 10:16:18    

 

(记者王群 实习生虞政)在农业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之下,以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弱质化产业为代名词的中国农业的未来之路在哪里?在高度现代化的国际农业巨头进攻面前,中国农村通过发挥一家一户主动性、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还会奏效吗?在5月25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农商高峰论坛上,来自政府、行业、企业的多位代表就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之路进行了探讨。
  “中国农业正在经历一个非常深刻的转型,其中非常重要的转型就是由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由数量和扩张式的增长方式,向内涵式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指出。
  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农业在转型过程中还面临着农业的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农业环境问题也非常突出、农业生态系统退化非常严重等诸多挑战。钱克明透露,当前我国每年农业生产大概消耗1亿吨的化肥,相当于每5斤粮食要用1斤化肥,超出了国际公认安全线的1倍左右,化肥使用效率比国际低了大概50%。另外,我国每年要用130万吨农药,是国际平均水平的2.5倍。这导致土壤的残留物超标,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农药的超标大概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微博)教授则表示,有竞争力的农业是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支柱,而要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其基本途径包括:深化农村产权改革,提高土地要素的市场化程度;加快城镇化步伐,提高城镇化质量;增强耕地保护效力,提高耕地品质;改变农业技术模式,大力发展雨润农业;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组织效率;调整财政支农方式,提高支农效率。
  另外,多年来,我国的现代农业不仅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有着一定的差距,与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相比也有不小的距离。在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当今中国发展的主旋律的背景之下,我国未来的现代农业又该如何定位?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认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定位应该是中国的工业化达到了什么水平,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也应该是什么水平,中国的工业化已经占到了世界整个工业增加值的1%,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品制造大国,那么农业也应该因此而定位。”
张红宇表示,要实现这种定位,需要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有所作为,这种体制机制创新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的问题:即土地制度的创新,推进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经营制度的创新,扶持合作社的发展、家庭农场的发展、种粮大户的发展;解决农业后继乏人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培养新型的职业化的农民;农村金融保险制度的改革,在金融方面进行机构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