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快讯
从“农民工大国”迈向“技工大国”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数:1181 更新时间:2014-3-11 10:05:02
新年过后,一些地方再次出现“用工荒”。从某种程度上说,“用工荒”其实是“技工荒”。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按照这一要求,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把众多新生代农民工培养成新型产业技工,对加快我国从“农民工大国”向“技工大国”转变意义重大
看本质
“用工荒”更是“技工荒”
一边是企业高薪招不到人才,一边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丰城市蕉坑乡驻台州流动党支部书记卢金生认为,所谓的“用工荒”其实是“技工荒”。
黄长林代表的另一个身份是江西省弋阳大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蕉坑乡黄家村小组组长,这让他对“用工荒”有了近距离的双向观察。“从农村和企业的情况来看,现在农村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具备一技之长的不多,而企业最缺有技能的一线工人。”黄长林代表说,为应对用工缺口,公司采取了提高工资待遇、加大培训、提高设备科技化水平等方式。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超过2.6亿人,其中既没有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69.2%,大量农民工未经培训或简单培训后就直接上岗。“缺少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我国民族工业将后继乏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就会落空,国家的创新发展也无从谈起。”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法士特公司齿轮联合一车间工人曹晶对此深感忧虑。
“江西新余市有10余所职业院校,过去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简单培训即可上岗。随着调结构转方式的推进,新落户的高新技术企业对工人素质的要求大幅提升。”全国人大代表、新余市委书记刘捷说,“新余市每年职校毕业生约2万人,很多学生提前两年就被沿海地区预订,本地技工需求则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谋破解
“两个对接”开辟新空间
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不尽如人意,一方面与社会存在轻视职业教育,技术工人的经济社会地位不高有关;另一方面,也表明目前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脱节。
“缺乏技能是农民工成长为现代新兴产业工人的主要障碍。”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教授司富春建议将农民工培训纳入职业教育,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让大多数农民工由普工成长为技工或技师。
解决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不匹配,关键要加强校企合作、产学融合,这是代表委员的共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表示,未来要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首先要提高中职的普及率、让农民工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受职业技能教育,逐步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在此基础上发展高职教育,逐步解决“技工荒”问题。
“短期培训或许可以暂时缓解‘技工荒’,但从长期来看,需要职业教育做好‘两个对接’。”全国人大代表、原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户思社认为,一是与“人”的对接。要建立完整的多样化教育方式,同时要给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留有上升空间。这种空间不仅包括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还需要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二是与产业的对接。职业教育要侧重技能的培养,不能按高等教育的方式来传授知识,这造成了教育和实践的脱节。应建立长效机制,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
抓落实
政府与市场各司其职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职业教育调研中发现,在对现代化人才培养、对经济转型发展的认识上,各部门多强调本部门职能,部门之间尚缺乏共识,这种体制机制的变革已经刻不容缓。
对此,户思社代表认为,职业教育培训计划要避免“碎片化”,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思路和方法,发挥“组合拳”的综合效应。
“目前在职业教育方面我们已拥有许多政策,首先要把现有的政策落实好。政府要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户思社代表说,要让市场真正发挥“试金石”作用。
刘捷代表认为,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社会力量正广泛参与职业教育。“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国家对公办职业学校不仅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还给予一些经费补贴,但很多民办学校还无法享受同等待遇。”刘捷代表建议,对参与办学的社会力量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提高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
“技工大国”目标非朝夕能成。惟有社会、学校、企业多方合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技能的氛围,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特别是新生代广大农民工愿意走上高技能人才这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