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快讯
靖州县“茯苓经济”开枝散叶
文章来源:靖州新闻网 点击数:1252 更新时间:2014-2-26 9:36:12
“中国茯苓之乡”---靖州,近年来该县致力茯苓特色产业,造福百姓,不断依托科技,培植基地,做强龙头,开拓市场。茯苓产业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化:由卖鲜茯苓向卖加工产品转化,由单一化产品向多样化产品转化,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化,茯苓经济每年为地方实现工业增加值3.2亿元,新增税收3000万元以上;销售总收入达11.2亿元,年创利税达8.7亿元左右。
谈到靖州茯苓,茯苓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先有有几分自豪,种植茯苓,靖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培植技术优势和自然条件,茯苓闻名全国。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重视下茯苓业快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茯苓产业成为该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年种植42万袋(窖),年产鲜茯苓1.5万吨。小小茯苓,在靖州苗侗之乡演绎着致富的故事。
科技“领唱”效益增升
为了助农增产,促农增效,靖州坚持把提升品质、增加效益的支撑放在依靠科技进步上。为加快良种选育步伐,靖州5家专门从事茯苓研究的民营科研机构,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成功选育茯苓新品种“湘靖28”,同时在栽培技术上,攻克了由椴木和松树蔸栽培转化为高效袋料栽培技术难题”。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使菌种质量、接种成活率、结苓率、生物学效率和产品产量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并通过 “靖州茯苓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张国家级品牌建立茯苓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茯苓标准化规模生产。近年来,推广茯苓标准化生产技术面积达2万多亩,占全国的25.3%。建立平茶、新厂、三锹、江东等10多个标准化示范基地。带动了周边省(市、区)10余万人从事茯苓种、加、销产业。苓农可实现增收入8760万元,人均增收1280元。
龙头“领舞”基地壮实
龙头企业是实现产业牵动力的核心,该县始终把培育扶持龙头企业作为加快茯苓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采取“外引、内启、嫁接、整合”等方式,以茯苓加工业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竞争力和带动力为目标,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县内龙头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培植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形成“产加销”一条龙产业化经济格局。并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扩大茯苓种植面积,完善基地设施,从而实现基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目前,全县拥有龙丰、补天药业等知名茯苓加工企业,茯苓菌种生产厂家42个,发展茯苓种植42万袋(窖),种植户2510户,其中500袋(窖)以上大户140户。
市场“伴舞”销售兴盛
茯苓种植及其产业大发展了,但销售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农民遭遇增产不增收困境。为了拓宽营销渠道,解决销售难问题,实现增产增收,该县首先成立了靖州茯苓专业合作社,规范行业运作开拓市场;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避免产销盲目性,降低市场风险。此外建成全国最大的茯苓专业交易大市场---靖州茯苓大市场,为买卖双方提供公平、公正、公开、便利的交易平台。目前,市场拥有加工门面520个,营销专业户895户。年交易量3.2万吨,占全国的60%以上,出口1.2万吨,占全国的2/3,产品远销上海、广东、香港、台湾等省市区及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
靖州县委书记钦代寿表示,为做大做强茯苓产业,目前正着手打造“一区两中心三基地”,即打造国际茯苓产业园区,菌种培育中心、定价中心,初级产品加工基地、出口基地、研发和生产基地。“到2020年发展茯苓菌种繁育基地3个,茯苓种植稳定在300万袋(窖)以上,年产鲜茯苓2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