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县域经济快讯 >> 正文
县域经济快讯

黑龙江安达市县域经济跨越发展之路

文章来源:中国县域经济网    点击数:1463    更新时间:2014-1-6 10:31:27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作为国家经济振兴的基石,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综合性、竞争性的基本单元。只有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才能筑牢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实现强国富民的中国梦。特别在新一届中央政府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战略后,县级地方党委政府应以“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高度和站位,依托自身优势,立足科学发展,统筹质和量、快和好,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民生建设,全力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一、县域经济跨越发展需要优势产业有效支撑
  没有产业就不会有真正的县域经济,没有主导产业更不可能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在谋划时要更重视战略思维,要在国家大战略背景下,更加重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重视新兴产业的培育。县一级党委政府应注重发挥比较优势,从政策引导层面,因地制宜地实施产业发展战略,把资源优势变成产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打造个性鲜明、优势突出、活力迸发的县域产业体系。安达市终坚持凡事不要考虑别人做不到,要考虑安达能做到的思维理念,把“产业立市”作为县域发展的主导思想一以贯之,制定完善《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全力破解各种瓶颈制约和现实问题,通过调整结构、扩大总量、提升档次,形成了以千亿高新材料产业、五百亿全产业链安全乳业和新兴文化旅游产业为代表的优势产业发展格局,占据了黑龙江省县域产业的发展高地。
  二、县域经济跨越发展需要规模项目强力拉动
  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聚集程度。如何利用外部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力量推动本地区发展,这主要取决于项目建设的力度。上项目出税收、增就业、富百姓、惠民生,没有项目一切都是空谈。从经济发展先进县以及一些经济欠发达县后来居上的发展轨迹看,项目建设是发展经济的突破口,是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安达市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通过坚持把“项目强市”作为核心战略,紧紧依托80平方公里的哈大齐工业走廊安达开发区、30平方公里的全省高新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的承载基础,大力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招商升级活动月”、“招商之冬”、“招商之夏”等系列活动,市、乡、村三级干部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形成了“全党抓经济、全力上项目、全员大招商、全程搞服务”的良好局面。2011年以来全市共开工产业项目226个,总投资超千亿元。在项目经济的强力拉动下,安达市主要经济指标连续跨越攀升,综合实力持续保持黑龙江省十强县第二位。实践证明,项目建设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为县域经济蓄积了长远发展后劲。
  三、县域经济跨越发展需要生态环境互促共赢
  十八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县域经济的发展更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决避免消耗资源、牺牲环境的“速成经济”,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消耗型发展方式,走科学发展永续发展之路。安达把“生态建市”作为永续发展路径,以争创“全国生态示范城市”为目标,全力打造天然湿地之城,大力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形象;同时,大力推进新兴绿色产业建设,坚持“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坚决拒绝两高一剩产业落户园区,生态化建设产业园区。目前,宜居、宜业、宜游的北部湾新城正在全力推进,生态旅游产业规模正在不断壮大,全国第二个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也即将开工建设。
  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需要环境氛围强化保障
发展环境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社会风气、文明程度的综合反映,体现了地方的内涵、底蕴、形象和品位,更是一种软实力和正能量。安达市通过强化“大气谋事、精细做事、扎实干事、依法办事、全力成事”的工作理念,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政明的发展氛围,努力形成周边地区最具竞争力的比较优势。人心思进、人和业兴,是推动发展的必备环境。全市上下以“开放望远、鼎新图强、创业实干、超越争先”的新安达精神为统领,大力实施“三年会战五年奋战”,以每年深入实施20项重大公共民生工程为抓手,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民生建设和社会保障工作处于黑龙江省领先水平。为挖掘县域发展的更大潜力,从改革创新入手,大胆推行“市乡两级财政”分税体制,促进乡镇事权与财权的相对统一,实现了县域经济与乡级财政实力的双提升。同时,以打造诚信安达为目标,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面提高部门服务质效,打造宜居靓美的生活环境、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健康持续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