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快讯
新农村建设:莫忘为农村文化注入新鲜元素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点击数:1235 更新时间:2013-6-13 8:55:49
湖北团风县总路咀镇神树铺村,群山环抱中,民居散落在山腰间、樟树丛中。男人外出打工,女人留守家园。每当夜幕降临,留守村民聚集在镇福利院院内,灯光骤亮、乐曲声起,女人们翩然起舞。“现在的农村文化注入了动感、时尚、健康元素,健身舞、广场舞发展迅速,这对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繁荣基层文化有着推动作用。但目前遇到了瓶颈。”6月初,团凤县文体局局长余秋明告诉记者。
首先是资金问题。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比,内地发展基层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很低,远没有达到“规划纲要”要求。团风县38万人口,是199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共和国最年轻的县。因为县治时间短,无论地方经济实力还是基础文化设施都很薄弱,基本的“三馆”(文化馆、体育馆、博物馆)到现在还只能“纸上谈兵”,根本原因是地方财政无法配套资金。
其次是人才问题。比资金更令人头疼的是,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无法引进来、沉下去。记者为此采访了武汉一些艺术院校负责就业的人士,答复如出一辙:每年毕业的艺术类大学生基本是两个出路:专业型人才在艺术圈里漂流;普及型人才因为编制问题,不愿“拿青春赔明天”,纷纷改行。
武昌中华路某民宅租住的华姓女孩,来自恩施山区,本科就读于某艺术院校,参加过一次行政事业单位招考,但因为文化类招录岗位“僧多粥少”,不得不打算通过考研来改变命运。在她看来,考研如果成功,至少2至3年不用为工作发愁。至于研究生毕业后怎么办,她的回答令人哭笑不得:备考期间,我恋爱了,男友在武汉当警察。关于反哺家乡的问题,她反问:寒窗20年的目的就是回家乡吗?
基层对文艺人才的渴望较之对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在团风商业步行街上,一位舞者对记者抱怨:广场舞、健身舞很好,但一种舞跳几年,再好的菜也会吃腻。
余秋明告诉记者,为不断顺应老百姓对新时尚、新元素的需求,县文体局请来专门老师,原本计划培训20人,没有想到一下子来了60多个。
注入新的文化元素,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与地方经济建设相适应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文化生活需求,是新时期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