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丹东县域经济演绎新速度
2010年,辽宁丹东县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6%;县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9.6%。
核心提示
今年春节,辽宁省东港市龙王庙镇、十字街镇的许多菌农是在大棚里过的年。“节日期间食用菌价格高,能多卖钱,这比在家过年还高兴啊!”龙王庙镇和十字街镇的食用菌产业已辐射周边50多个乡镇,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近年来,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丹东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2010年,丹东三县(市)产业集群县均实现销售收入170亿元,从业企业数量达2200家,从业人数达5万人。三县(市)“一县一业”产业实现产值41.3亿元。三县(市)县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7.7亿元,同比增长29.7%;县均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88亿元,同比增长96%;县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59.6%。东港市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凤城市进入全省前十五强,宽甸排名前移五位。
明确目标高起点开局
2011年是 “十二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丹东将立足北黄海,依托沿江沿海经济带,把丹东建设成为辽宁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辽宁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国际化港口城市和“文明、生态、繁荣、富裕”的宜居佳地,构建大气秀美新丹东。作为丹东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丹东三县(市)围绕着新坐标,确定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目标——到2015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东港力争进入全国百强县前五十强,凤城进入全国百强,宽甸力争进入全省十强。
新年伊始,东港市充分利用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优势和丹东产业发展布局向西转移的有利时机,确立了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和壮大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强中心城镇建设带动城市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广开增收渠道,大力保障民生促进群众生活的显著改善,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十二五”末期,经济总量比“十一五”末期翻番增长,确保百强县位次前移,实现城乡环境整洁美好、群众收入大幅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努力把东港建设成为 “文明、生态、繁荣、富裕”的现代化沿海中等港口城市。
凤城市围绕“打造一个基地、推进两个建设、发展三个产业、做大四个集群”的发展重点,实现富民强市升位,向“十二五”期间进入全国百强县(市)”的奋斗目标全力推进。到2015年,他们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6%,实现经济总量增长2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2%;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5 :59 :3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3%;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0%;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年均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