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布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
《人民日报》贵阳1月15日电 走进“十二五”的贵州,正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魄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拿“落后”开刀,向“贫困”总攻,缩小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贵州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贵州贫困落后,表现在农村,根子在城镇、在工业。”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认为,“贵州当前最主要的矛盾是‘慢’,要想加速发展、实现跨越,根本出路就是工业化和城镇化。”
发展工业,推进城镇化,贵州蓄势待发。西部大开发十年,全省铁路通车里程205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4万余公里;投资80亿元的水利工程黔中水利枢纽开工,将解决黔中地区340余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难题;电力总装机容量超过3000万千瓦,以电力为主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发展成为贵州支柱产业。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4400亿元,为发展储备了提速动力。
“十二五”期间,全省将重点振兴电力、煤炭、冶金、有色、化工、装备制造、民族制药和特色食品、建材、高新技术等十大产业,打造100个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园,建成200余家技术研发机构,培育20余户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大企业,到2015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要超过1万亿元,是2010年的1.5倍。
贵州山多人多地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要靠城镇化。贵州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发展以贵阳市为中心的黔中城市带,建设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培育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节点上的中小城市,打造一批交通枢纽型、旅游景点型、绿色产业型、工矿园区型、商贸集散型等不同类型城镇。力争“十二五”末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0%,每年新增城镇人口70万左右。
“贵州生态脆弱,发展无论怎么加速,环保是‘硬杠杠’,要坚持集约发展、集群发展、循环发展、持续发展。”省长赵克志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多次强调。省委、省政府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新型工业,做好城镇规划,努力追求发展与环保同步、经济与生态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