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县域经济快讯 >> 正文
县域经济快讯

坚持强农惠农 夯实农业基础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1951    更新时间:2011-1-11 10:24:39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粮食连续丰收,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仍然需要坚持狠抓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不放松、实施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不减弱,不断夯实农业基础。

夯实农业基础的重要性

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扩大内需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而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但农村消费在全国消费中仅占1/3。可见,农村消费需求潜力巨大。提高收入是扩大消费最直接、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因此,扩大农村消费,需要努力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使农村蕴藏的巨大消费需求转化为巨大的现实购买力。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例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农村公路、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完善农村电网和通信设施等,既有利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改善农民的生活生产条件,又有利于大件耐用消费品在农村的普及。

工业化、城镇化顺利推进的前提是农业发展。因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而产生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人力资源;农业提供的农副产品,不断满足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并促进城镇经济繁荣;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发展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市场需求扩大,是拉动城镇经济和二、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农业生产率水平决定着农业与非农业人口的比例,农业进步的速度影响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如果超越农业的承受能力或以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则会严重影响农业发展。而农业发展受阻,反过来又会制约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关键阶段,正处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夯实农业基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夯实农业基础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可喜成绩,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农民收入增长明显加快。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农业发展还面临不少不利因素。一是粮食稳定增产难度加大,农业发展的基础依然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务农者素质不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加重,重大动物疫情造成的损失增加。二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在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难度加大。农业粗放的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农业资源浪费较大,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农业整体效益不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发展面临的土地、水等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压力将十分突出。三是市场约束明显增强,农产品贸易竞争加剧,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农业是弱质产业,生产周期长,回报率低;农业投入不仅要承担市场风险,而要承担自然风险。加上农业投入缺口仍然较大、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保持粮食增产、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难度不断加大。四是农村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外流加剧,影响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外出就业稳定性较差,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大部分农民生活水平仍然比较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因此,夯实农业基础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必须始终给予高度重视。

夯实农业基础的核心及措施

夯实农业基础,核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尤其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充分调动和保护地方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继续增加涉农补贴规模,扩大补贴种类。完善价格支持政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和区域结构,提高单产水平。第二,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尽快改变抵御灾害能力弱的局面。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着力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第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健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加快推进良种培育和植保工程建设,做大做强种业。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第四,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进一步加大农网改造力度,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农村居民用电水平。第五,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产品市场网络,搞好主要农产品市场调控,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