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县域经济快讯 >> 正文
县域经济快讯

促发展 惠民生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5482    更新时间:2010-12-2 13:53:57    

  全县今年投入1000多万元,改造了民生大楼,建立了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指导服务中心,18个乡镇、社区建立了服务民生工作总站,164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服务民生工作站。全县投入1.8亿元,改造泥草房3000户(22.5万平方米),建设廉租房108户(3900平方米);新增就业6780人;投入70万元对德建社区、传声社区进行了改造,完善了休闲广场和娱乐设施。全县164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和自来水化,被国家确定为全国人畜饮水安全示范县;县直医疗机构向农村派出3支“流动医疗队”,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有效改善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兴办了城市居民暖房子工程、垃圾处理、绿化美化、道路拓宽改造、燃气入户、“五馆”建设(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中学教学楼建设、县医院门诊楼建设等10件为民实事,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发展的目的就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今年以来,广东省增城市,以“争当创先争优活动排头兵,创建高水平科学发展示范市”为主题,进一步提出着力建设“现代产业新区”和“生态宜居新城”新目标。增城工业园区地处珠三角黄金走廊,近年来,由于坚定不移地遵循“先进制造业立区、高新技术产业强区、现代服务业旺区”的发展思路,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良性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今年初成功获得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开发区的强劲带动下,增城市综合发展力继续位居广东,领跑67个县(市)。今年19月,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65.86亿元,同比增长14.5%;工业总产值1060.5亿元,同比增长16.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76元,同比增长12.7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564元,同比增长13.86%;财政总收入98.39亿元,同比增长31.2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07亿元,同比增长14.35%

  “我们发展的目的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实惠,过好日子!”增城市市长叶牛平坚定地表示。

  今年,世界旅游日全球主会场庆典在增城隆重举行,广州亚运会的飞碟、龙舟、体育舞蹈3个比赛项目也相继在增城举行。以此为契机,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推动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建设生态宜居新城。今年110月,市财政安排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支出28.25亿元,占到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4.7%。如今的增城,鹤之洲、小楼人家、东西境老街、湖心岛、白水寨等景区,如同洒落在古老荔乡的七彩珍珠,被绵延不断的500公里绿道天然地串在一起,传颂着增城人“工作在公园,生活在花园”的幸福生活,来访的联合国副秘书长安娜赞叹不已:“增城的人居环境真好,是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围绕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如何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如何解决农村困难户就业,增城北部山区的小楼、派潭、正果三镇做了大量探索,并把落脚点放在了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和乡村度假休闲旅游、打造“魅力小镇、生态乡村”上。小楼镇更把绿道网建设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和农民致富结合起来,创出了“支部+协会+农户”、“支部+绿道+农户”的党建新模式。今年7月,有着20多年党龄的广州市近贤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锦潮,以自己承包经营的“四站一道”(小楼、江坳、东西境、约场四个单车绿道驿站和东西境森林公园绿道)为载体,成立起全市首个绿道非公经济组织党支部。党支部围绕改善用工环境、加强人文关怀、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等方面作出承诺,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部8名党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和专业特长,在提供优质服务、联系农户、结对帮扶困难户等方面作出承诺,充分发挥党员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目前,该支部已帮助27名当地农民就业,带动400多名农民参与绿道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