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
密码
首页
数据中心
高层论坛
千县博览园
中小企业视窗
科技富民强县

今年我国培育17个高产棉花新品种并建立数据库

文章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09-12-30 10:00:03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喻树迅博士29日介绍,2009年,中国农科院棉花所累计培育适合不同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17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6个,省级审定11个,培育参加国家或省级区试的新品系80个.创制新材料319份。

  他说,今年棉花所重点解决了产量、质量和效益不协调问题,大面积提高棉花单产、改善品质和提高植棉效益。在20个综合试验站区域内开展高产示范和高产创建活动工作,示范种植1000亩。在江西省九江市创下长江流域棉区百亩棉花种植籽棉亩产超千斤的记录。形成20个区域大面积高产种植技术模式;培训区域内主产县的农技人员5000人,并提供给“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棉农协会。

  在基础性工作方面,建立不同植棉区棉花长势数据库,累计入库数据40万个,建立不同植棉区气候指标数据库,累计入库数据100多万个;建立新疆棉田土壤质量档案和缺素状况数据库;完善了江苏省主要产棉县的棉田档案;建立长江流域品种信息数据库;完成化控和密度互作下棉花结构功能虚拟模型的建立--形成界面良好的数字化、可视化棉花作物生长系统。建立棉花病害(枯萎病、黄萎病、苗病、铃疫病等)、虫害(棉铃虫、棉蚜、棉叶螨、棉盲蝽和烟粉虱等)和草害(主要危害性杂草)害种类和各区域发生情况档案、主要农药企业和农药产品档案。

  在前瞻性研究方面,针对我国棉花需要进一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开展棉花产业发展的储备性、跟踪性和前沿性研究。开展棉花超高产育种,培育超高产棉花品种中棉所63和赣杂棉1号等,创建百亩超千斤棉示范点,创制抗(耐)逆境基础材料102份,研究棉花抗黄萎病的远缘杂交和转基因改良技术,获得抗病水平达到抗性的转基因材料11份,高抗棉花枯萎病、高抗黄萎病新种质2份,抗虫抗除草剂新种质5份,优质新种质2份。研究气候变化对北纬40°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盐碱地咸水安全高效灌溉的探索性试验研究,滨海盐土棉田棉花水盐无损实时监测技术研究。制定我国棉花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建立棉花产业国内外市场信息动态变化数据库,对全国7个棉花主产省1500户棉农问卷调查,对目前我国农户从事棉花生产以及市场行为做了深入分析。

  在体系运行机制的创新和学风建设情况方面,棉花产业体系通过设立首席科学家和6个功能研究室及综合试验站,开展研究工作。主要以棉花生产应用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法,切实解决各大棉区的生产问题。

  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上获得了创新。该体系首次将全国棉花研发、推广和生产有机结合,以生产应用为主要目的,倡导运用多种新技术、新方法,扩宽研究领域,开展应用型研究,初步实现新品种、配套技术、产业化技术相结合的生产模式,提高了国家政策的响应力度和咨询力度,促进我国棉花产业的良性发展。

  在学风建设方面,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以促进棉花生产和服务棉农为基本原则,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注重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学术氛围浓厚。在棉花产业体系项目的支持下,进行棉花产业发展建设,为我国棉花产业建立和培养了一支国内棉花育种、推广、产业、经济研究队伍,以及政策咨询人才队伍。吸纳构建了全国24个棉花生态试验站、26名从事棉花研究工作的岗位科学家,涵盖了我国几乎所有从事棉花育种、栽培、植保、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和权威,为我国棉花产业的全面、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主办单位:国域发(北京)县域经济发展信息中心   运营单位:国域发(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县域经济在线   中文域名:县域经济在线.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