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
密码
首页
数据中心
高层论坛
千县博览园
中小企业视窗
科技富民强县

江苏省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粮食连续6年增产丰收

文章来源:新民网    更新时间:2009-11-26 9:15:39

  统计显示,今年江苏省粮食总产量322.5亿公斤,比上年增5亿公斤,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6年增产丰收。全省粮食单产在一直位居全国粮食主产省之首的基础上,今年又创下了60年来历史成绩――首次连续4年保持在400公斤以上。

  在耕地面积并无增多背景之下,我省粮食生产走出了一条稳步上升的漂亮红线。

  补贴到位,让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

  2003年到2009年,江苏粮食生产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政策不断完善,补贴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建立了“一免四补”的政策体系,主要为免除农业税,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推广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据统计,今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近8000万亩,比2003年有所增加。全省水稻“直补”面积超3000万亩,“农资综合补贴”面积超5000万亩,仅这两项就向全省1300多万农户发放补贴资金42.59亿元。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良种补贴”实现了全覆盖;水稻“良种补贴”资金超过了5.3亿元。

  徐州铜山种粮大户金承德对记者说,他种了100亩水稻和小麦,每亩地今年从政府拿到的财政补贴就有112元,他的田块今年每亩纯收入超过了500元。

  粮食价格高低,是农户有无种粮积极性的风向标。1999年到2002年之间稻麦价格屡创新低,直接导致农民不愿种田,很多耕地抛荒。这6年中稻、麦年年丰收,按照供求规律,谷子多起来了价格自然下降。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粮价调控措施,连续在江苏等粮食主产省对小麦和水稻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收购政策。今年,江苏继续执行国家最低价收购政策,白小麦最低收购价达到每公斤1.74元,粳稻是1.9元,分别比2003年提高了0.64元和0.86元;而小麦的对农户收购价与国际小麦到岸价持平。

  高产示范,凸显科技种田潜力

  省农委副主任徐惠中认为,科技对稻麦生产产能的释放具有关键意义。其作用,绝不亚于其他因素对农业的拉动。

  为推进适度规模的粮、棉、油生产,全省各地按照技术推广“一推四普及”和专业化服务“五有五统一”的要求,大力开展高产增效万亩示范片创建,促进稻、麦大面积平衡增产。2008年,部、省两级扶持建设粮、棉、油万亩示范片达44个,今年全省各级共建万亩示范片297个,覆盖了全省所有粮食生产主产县(市、区)。今年夏粮53个小麦万亩示范方平均单产达504公斤,比全省平均单产高出了111公斤。

  记者在兴化钓鱼镇万亩示范片看到,丰收后的田野沟渠整齐开阔。据介绍,这里是全省水稻产量的田块,平均亩产为746公斤。我省水稻专家凌启鸿担任专家指导组顾问,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张洪程担任首席指导专家。张洪程告诉记者,通过先进的育种及种植技术,科技进步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粮食产能潜力,实现“藏粮于田”。据省农委有关人士介绍,部、省扶持的水稻万亩示范方,今年大部分亩产都超过了650公斤。

  科技种田不只是万亩示范片创建。省农业局局长倪锡林说,江苏已经在全省大范围推广了稻、麦良种,2003年来培育审定稻、麦新品种152个,全省良种覆盖率今年超过了95%。今年,水稻插秧机猛增1万台,全省机插秧面积达到了1100万亩,而直播稻则从去年的1041万亩压缩到了790万亩。同时,测土配肥技术在过去5年间年年扩大,应用面积增加到5500万亩次,并开始通过财政补贴鼓励农户使用有机肥。

  农业专家认为,农业很脆弱,风灾、冰雹、干旱始终威胁着农民的生产经营,只有不断提高科技种田水平,才能继续保持好收成。

  高度重视,助推从小农到适度规模经营的嬗变

  全省粮食连续丰收,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有很大关系。据徐惠中介绍,今年省政府办公厅首次发文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工作,加快发展粮食生产专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省财政投入高产创建的经费,也从去年的200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4000万元,翻了一番――促进粮食高产丰收,由部门行为上升到政府行为。今年,全省还成立了重大病虫应急防控指挥部,目前,针对号称“水稻癌症”的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新技术,可以覆盖全省90%的农田。

  记者注意到,全省稻麦土地集中经营、合作经营和统一服务经营的面积已经占到三成左右。省农委有关人士说,合作社提供的耕种服务,不仅可以让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去,还使得良种推广、科技种田有了抓手。截至11月,全省仅各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机构,就超过了2万个,全省的粮食生产合作社已达到1000多个。

 

主办单位:国域发(北京)县域经济发展信息中心   运营单位:国域发(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县域经济在线   中文域名:县域经济在线.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