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
密码
首页
数据中心
高层论坛
千县博览园
中小企业视窗
科技富民强县

贵州积极探索生态治理石漠化区创出“生态奇迹”

文章来源:中国政府网    更新时间:2009-10-29 9:08:52

  贵州是全国石漠化分布面积最广、威胁程度最深的省份。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石漠化重灾区,当地群众与政府千方百计探索生态治理和脱贫新路,在石旮旯山中创出“生态奇迹”。

  建“绿色银行”:农民从生态“破坏者”变成“受益者”

  地处贵州毕节的朱仲河流域是长江上游一片河谷流域,因为过去数百年当地农民过度开垦,这片有8个村庄1.8万余人生活着的山谷已经严重石漠化,瘠薄的土壤被雨水卷走,田园正在变成裸露的石海。

  “开荒开到边、种地种到天”的落后生产方式,使当地农民生活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极度贫困恶性循环。

  为扭转生态恶化局面,贵州加大对石漠化治理力度,并将生态建设与农民受益相结合,以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问题为重点,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农民从生态“破坏者”变为“受益者”。

  在石漠化治理中,贵州将生态畜牧业和药材、果树、茶叶等种植项目与石漠化治理结合起来,为农民兴建“绿色银行”,解决长远生计。同时,努力提高粮食产量并大力推进沼气池、小水电等农村能源建设,解决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在政府的资金补助和技术扶持下,一些农民开始在石旮旯地里种植中药材和果树。在朱仲河流域中,最早从深山采集野生药材种植的农民蒋云明经过10多年勤奋劳作,从“小孩读书都交不起学费”的极贫户,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药王”老板,年收入数万元。

  石漠化治理:模式多样灵活

  像朱仲河流域这样因生态治理、特色产业种植让贫困农民致富的探索,只是贵州石漠化治理的一种方式。贵州各地群众结合实际,开拓出多种有效治理模式。

  特色林果发展模式。通过整合生态、扶贫、移民等相关项目,推行产业化综合协调、合股经营、引资经营、能人带动、部门扶持等多种经营模式,探索出一条兴林与富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特色林果产业发展路子。

  金沙县官田乡自上世纪70年代修建乌江电站后,由于库区蓄水使大量农户成为移民,许多群众不愿离开家乡,纷纷搬到半山腰开荒种地,库岸边大量表土流失到乌江中,致使土层薄弱,肥力下降,基岩大量裸露。不过,当地地处河谷地带,热量充足,非常适合柑橘等果树生长。面对这种状况,乡政府决定在海拔800米以下的青山村试种柑橘。1995年,经过反复探索,柑橘开始投产,亩产量达到1500公斤,产值2000多元。种植柑橘不仅使农民脱贫致富,而且保水固土、减少水土流失,项目区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

  此外,贵州还探索出多种模式: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就是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和生态畜牧业项目的实施,把种草养畜和生态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植被恢复结合起来,大力推广退耕地林草间作和林下畜禽养殖模式,探索林牧协调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模式,就是以沼气为纽带,上联养殖,下接种植,配套改圈、改厕、改厨,发展畜、草、沼、粮(林、果、药、菜)“四位一体”农村循环经济;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就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设计治理措施,采取以坡改梯为重点的工程措施,配以植物措施和农耕措施,对全流域山、水、林、田、路进行综合治理。

  两年内:8000平方公里秃山重披绿装

  解决石漠化问题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贵州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贵州省提出,将全力加大对石漠化“生态癌症”的治理力度,2010年前将使8000平方公里裸露石山重披绿装。

  据了解,贵州88个县(市、区)中有78个不同程度存在石漠化问题,全省石漠化面积仍达到3.3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8.78%。

  同时,全省还有潜在石漠化面积3.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9.31%,若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很容易形成新的石漠化。贵州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达2.7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石漠化面积的84%,治理难度很大。

  2008年国务院制定颁布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在全国确定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其中贵州占55个。到2010年,贵州治理石漠化面积将占全省石漠化总面积的25%,到2015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54%。

 

主办单位:国域发(北京)县域经济发展信息中心   运营单位:国域发(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县域经济在线   中文域名:县域经济在线.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