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手持近百项“绿卡”勇闯国际市场(图)
文章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09-10-26 10:38:56
22日,一位采购商在黑龙江站台上了解玉米价格
HACCP认证、BRC全球食品标准认证、IFS国际食品标准认证、AIB果蔬类产品出口资格认证……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绿色食品获得近百项国际认证。
这一张张令人眼花缭乱的证书,是一张张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使得烟台市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纵横驰骋”,处于不败之地。
质量安全全程控制
日前,牟平区王格庄镇王格庄村近5000亩“王格庄”牌红富士苹果喜获丰收,70%的果品被海外客商订购一空。不仅是王格庄村的苹果走向国际,截至目前,该区的苹果先后吸引了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新加坡、泰国、香港、澳门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销商前来洽谈选购
牟平的苹果为何不出家门就能打进国际市场?该区农业局局长杨严正一语中的:“海外客商之所以来牟平选购苹果,主要是我们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苹果质量追溯制度,实现了苹果质量从田园到餐桌的全程控制。”
杨严正告诉记者,凡是出口的苹果他们都建立了三本台账。本台账就是将果农的果园目数、树龄、品种、土壤地质一一进行登记造册;第二本台账是,把苹果采摘时间、验货时间、入库时间及供货人员的编号和家庭电话进行编码,形成收购流程台账;最后一本台账是对果农所提供的纸袋、肥料、农药、反光膜等生产投入品,以及发送时间、使用时间等进行登记,特别是对每次果蔬喷药进行登记签名,建立一本生产全过程台账。之后,由苹果种植负责人将这些情况录入质量追溯管理系统数据库,以便让收购的客商查询。
这种做法如今已在烟台市广泛推广。据市农业局局长梁传松介绍,随着国际市场绿色壁垒等限制措施不断增加,标准化已成为农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成为提升烟台市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必由之路。目前,以龙大集团为首的一批大型农产品种植出口加工企业,适时改变“公司+农户”较为松散的产业化模式,实行“车间式基地”的产业模式,以农产品源头生产的标准化应对产品出口的高要求,不仅突破了海外标准的严密“封锁”,还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手持‘绿卡’闯市场
产品如何走出厂门,走出国门?“参与认证——手持‘绿卡’闯市场。”采访中,很多出口企业的负责人这样回答。他们认为,产品质量认证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也是企业进行国际贸易的“绿卡”。
记者在蓬莱京鲁渔业有限公司采访时发现,近几年来,尽管我国海洋食品出口屡屡遭遇国外的限制,但京鲁公司出口日、韩、美和欧盟的产品销售额却不减反增。究其原因,该公司副总经理闫丽英直言:“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公司有更多通过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截至目前,该公司先后通过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口水产品厂库注册”、美国HACCP认证、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欧盟认证等十多项国际认证。作为亚洲最大的父母代肉种鸡生产企业的山东民和牧业,更是将质量视为生命,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0、HACCP、ERREPGAP国际认证,所出口的食品经出入境检验检疫合格率达100%。
随着农业国际化战略的调整和农业产品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越来越多的企业向国际认证上靠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烟台市100个多产品已获得百项国际认证,其中蓬莱已有6家单位通过欧盟GAP认证,11家企业的14个产品通过国际认证;牟平4家企业11个产品取得国际认证;龙口10个企业14个产品取得国际认证。
继续扩展海外市场
“安德利”果汁远销欧美、“观水”苹果享誉全球……一个个优质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热销,而且还远销世界各地,成为烟台市出口创汇的“金字招牌”。
为继续扩大和占领海外市场,近几年来烟台市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特色农业,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性转变。围绕苹果、花生、蔬菜、畜牧、食用菌等优势产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扶持和壮大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全国第三大葡萄酒品牌的烟台威龙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在抓好品牌建设的同时,还积极研发新的品种,以便让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继续扩大。据该公司副总经理王绍琨介绍,目前,公司已经在甘肃省建立了2万亩的有机葡萄酒种植基地,开始运作生产有机葡萄酒。在龙口,有机葡萄酒种植基地也已经开始运作。
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实施农业国际化战略,让烟台市的更多农产品正源源不断地进入国际市场。统计显示,目前,全市累计出口农产品90多亿美元,出口创汇过1000万美元的龙头企业近60家,农产品出口连续8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0多亿美元,建立农业三资企业1400多家;全市有80多个农业龙头企业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办事处、分公司,有2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家投资从事国际资源开发,投资规模超过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