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即墨市程戈庄村农民巧用网络念起致富经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更新时间:2009-10-15 9:59:50
这几天,即墨市程戈庄村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喜上眉梢,他们通过网络与上海一处批发市场签订了常年的蔬菜订单,并开始成批出货。
近年来,即墨市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优势,积极挖掘远程教育功能,引导农民群众用网络学科技,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拓展销售渠道,有力提升了全市农村多项产业的经营效益。
从“信息难求”到“资源网罗”
即墨市螯山卫镇东里村靠近海边,鱼池、虾池密布,是个水产养殖的专业村。有着水产养殖传统的东里人,最头疼的就是养殖效益忽高忽低。如何科学预期市场需求信息,合理规划养殖结构,有效规避市场风险,成了养殖户多年的梦想。而这一切,在该村建立起远程教育网络的那时起,就逐渐变成了现实。建站点,搞培训,学网络,强技能,短短几年时间里,东里人尝到了现代科技带来的方便、快捷。通过网络,养殖户们学会了如何查找、比对、分析市场需求,如何借鉴外地先进的养殖模式,如何合理调整养殖结构等方面知识,养殖收入逐年攀高。
即墨市根据全市主导产业特点和“一村一品”产业特色,分类筛选网络相关资源,有针对性地整合成一个页面,建成了“ 网上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政策链接、市场导向、生产指南、便民服务等多个服务直通窗口。党员群众通过点击不同的窗口,实时、准确、快捷地查找各类涉农信息,提高了利用网络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的效率。
从“外出拜师”到“在线冲浪”
即墨市段泊岚镇农民张信阳在外地从事生猪销售多年,积攒了一些资金后,回到家乡办起了生猪养殖厂,并依托该厂成立了生猪合作社,搞起了生猪养殖加工。由于没有科学的养殖技术,其生产的肉猪产品多次因质量不达标被退回,一度影响了养殖厂的经营效益。畜牧科技示范园远程教育教学基地知道后,及时找到他,为养殖厂建起了远程教育点,并对其进行技术培训。通过网络,张信阳查阅了大量的设备技术资料,并和市兽医站的网上辅导专家建起了热线联系。如今张信阳的养殖厂进入了高速运转的良性轨道。
“师傅外地找,技术年年新,只求手艺好,天天出门跑。”几句顺口溜道出了早年农村群众拜师学技的难与苦。即墨市根据不同区位发展特色和产业优势,确定了18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全市批镇级学用示范基地。同时将市属农业高新区、水产种苗基地和畜牧科技示范园3个远程教育教学基地升格为市级学用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镇级学用示范基地。并结合远程教育“一线双送”入户,为270余户合作社骨干成员家安装数字接收盒,在家直接接收远程教育卫星节目。
远程教育站点全面建成后,即墨市因势利导,组织涉农部门建立网上专业培训平台,打造开放式的技能培训学校。党员群众通过网络及时提送产销需求,实时与专家面对面交流,随时点学相关知识,有效提升了自身的生产经营能力和水平。
从“走四方”到“点天下”
近年来,即墨市移风店镇的黄瓜、西红柿等蔬菜通过火车、轮船、飞机远销海内外,成为该市农民通过网络拓展市场的一个缩影。移风店镇近靠大沽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是即墨的蔬菜生产基地。长期以来,信息闭塞使农户与外地客商之间缺乏沟通,致使要卖的卖不了,想买的又买不到,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瓜果蔬菜有时只能烂在地里。
2003年,该镇借助市里实施的上网直通车工程,搞起了远程教育,快速便捷的互联网络为蔬菜种植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些头脑灵活的青年农民利用网络建起个人网站,及时上网发布蔬菜销售信息。该镇大庄村青年农民韩泽兵利用网络结识了国内外20 多个固定客户,把四村八疃的蔬菜销到了大江南北乃至海外,不但帮乡亲们解决了卖菜难的问题,他一年下来也能赚30多万元。
坐在家里上网,点点鼠标也能赚大钱,移风店人以前想也不敢想。村民纷纷效仿韩泽兵,购置电脑,学习上网,做起了网上生意。现在,移风店镇已是一个集蔬菜种植、蔬菜交易、良种培育于一体的“网上生意特色镇”。
目前,该市像韩泽兵一样运用网络做生意的有数千人,网上生意涉及养殖、种植、服装等多个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