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中国县域宏观经济数据 >> 正文
中国县域宏观经济数据

2009年梅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文章来源:梅州市统计局    点击数:1875    更新时间:2010-5-27 11:21:26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梅州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政策措施和要求,紧紧围绕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省委“三促进一保持”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以“双转移”工作为抓手,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主线,着力创建“三名城一基地”,全力谋求“绿色崛起”新突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较好发展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509.51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98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205.92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97.61亿元,增长11.9%。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2009年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构成为20.840.438.8,对比“十五”期末的2005,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2.3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276.45亿元,增长9.7%。人均生产总值12321元,增长9.3%2009年全市税收收入82.56亿元,比上年增长3.8%

  据抽样调查,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7.0%(上年为100%),下降3.0%。其中食品类下降4.8%,粮食价格上涨1.9%,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10.8%;水、电、燃料类价格下降8.5%。市区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95.5%,下降4.5%。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6.5%,下降3.5%2009年末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22.76%124.51%,分别比上年增加16.99个百分点和18.48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在岗职工22.16万人,比上年增长0.3%。全市城镇通过各种途径安置失业人员就业2.8万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2.53%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方式与结构调整矛盾仍较突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小;工业基础仍较薄弱;县域经济实力不强,有待进一步加快发展。

 二、农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179.38亿元,增长6.4%。其中种植业产值105.82亿元,增长8.1%;林业产值4.26亿元,增长8.0%;牧业产值57.99亿元,增长3.3%;渔业产值7.44亿元,增长8.0%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1.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1%,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1.6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9%

  全年粮食总产119.73万吨,比上年增长2.9%,其中稻谷总产104.42万吨,增长1.7%;玉米3.3万吨,比上年增长27.8%;花生3.16万吨,增长2.8%;烟叶1.19万吨,增长2.8%;水果总产93.16万吨,增长11.8%;茶叶总产1.12万吨,增长3.9%

  全年肉类总产26.93万吨,比上年增长3.4%,其中猪肉17.95万吨,比上年增长2.0%。当年肉猪出栏245.29万头,比上年增长2.2%,年末生猪存栏173.7万头,比上年增长0.7%

  渔业水产品产量达8.61万吨,比上年增长3.0%

  当年林业迹地更新面积205公顷,比上年增长100.0%;低产林改造7271公顷,比上年增长74.1%;木材砍伐量15.3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7.7%;年末森林覆盖率69.0%

  乡镇企业营业收入25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应交税金1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利润总额17.32亿元,比上年增长4.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69.92亿元,比上年增长8.0%。工业增加值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134.93亿元,增长8.1%。其中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124.67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六大支柱产业中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机电制造、矿业加工分别增长2.0%16.1%13.8%24.1%8.0%4.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9%;集体企业增加值减少9.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3.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5.5%;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11.1%。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3.7%,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2.1%。工业产品销售率98.4%。全年全部工业用电量38.6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9%

  111月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203.7%,比上年上升13.3个百分点。其中:资产负债率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4.1%,全年实现利税总额6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利润总额22.83亿元,比上年增长36.5%

  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6.00亿元,增长16.0%。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7.51亿元,比上年增长6.0%;税金4.69亿元,比上年增长7.1%。建筑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44.4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8%,房屋竣工面积439.45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5.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2.98亿元(含小部分跨区域投资),比上年增长14.6%。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42亿元,增长17.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5.38亿元,减少2.3%;农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17亿元,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2.25亿元,比上年减少21.2%;第二产业投资55.18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投资102.15亿元,增长19.3%

  城镇以上单位投资(不含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电力及水生产和供应投资23.22亿元,占19.4%,交通、电信业投资31.83亿元,占26.7%;工业投资50.11亿元,占41.9%2009年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新建县乡公路14.5公里,改建公路1038.88公里;桥梁10座,延长1001;新增11万伏及以上输变电线路350.6千米;新(扩)建公路客、货运站71个,共7951平方米;新增城市污水处理3万吨/日等。

  五、交通、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7.75亿元,比上年增长4.9%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69.87亿吨公里,增长8.3%,其中公路58.96亿吨公里,增长10.1%;完成旅客周转量46.33亿人公里,增长8.6%,其中公路42.96亿人公里,增长10.2%

  年末全市汽车拥有量8.66万辆,比上年增长18.8%。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6.93万辆,比上年增长24.0%。本年新注册汽车1.41万辆,增长35.6%

  全市初步形成较为发达、多层次、多类型的立体交通网络。实现了到汕头市、广州市、深圳市通高速公路。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建制村2042个全部通公路及水泥硬底化)、通电话、通广播、通电视。全市实现了市区到各县(市、区)县城一小时交通圈的目标。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542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5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为97.6公里

  全年邮政、电信业业务总收入16.88亿元。移动电话继续增加,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205.35万户,增长22.2%。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49.28万门,与去年持平,固定电话用户87.02万户,增长3.6%,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1.32万户,增长5.9%;乡村电话用户45.70万户,增长1.6%。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2.97万户,增长36.1%。据市区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固定电话88部,移动电话198部,接入计算机互联网用户68条。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04.33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6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24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0.1亿元,比上年增长20.5%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进出口总额7.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出口总额6.71亿美元,增长16.0%,其中 “三资”企业出口3.36亿美元,增长10.3%,私营企业出口3.24亿美元,增长19.3%。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5.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3%,占出口总额的78.5%

  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项目43个,金额2.12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9.5%,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0.8亿美元(按国家商务部确认口径),比上年减少37.7%

 据抽样调查测算,全市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国内外旅客55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国内旅游者54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8%。旅游总收入54.56亿元(含旅游外汇收入折本币收入、销售旅游商品收入以及旅游服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7.0%。全市共有4A级旅游景点4个。

  八、金融和保险业

  全市金融业增加值1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700.08亿元,比年初增长17.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6.90亿元,比年初增长14.1%。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73.40亿元,比年初增长32.4%。全年现金净回笼51.49亿元。

  财产、人寿保险费收入13.79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减少6.5%,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3.65亿元,比上年增长5.3%,已决赔款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4%;人寿保险费收入10.14亿元,比上年减少10.1%

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自然和社会科学专业技术人员73181人。全市获市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37项,其中省级2项。全市我市专利申请量485件(其中发明73件,实用新型133件,外观设计279件),比上年增长48.8%;专利授权量277件(其中发明17件,实用新型76件,外观设计184件),比上年增长33.8%,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均创历史新高。

  普通高等教育当年实际招生人数6826人,在校学生19282人,毕业生2904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当年实际招生人数19352人,在校学生49201人,毕业生11944人;普通高中实际招生人数41293人,在校学生114898人,毕业生35371人;普通初中招生89256人,在校学生266363人,毕业生84712人;普通小学招生49404人,在校学生347443人,毕业生86762人;技工学校招生5954人,在校学生15506人,毕业生3303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46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91008人。小学人口入学率100%,初中人口入学率99.9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3.96%,高中毕业生升学率74.8%

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不含广东汉剧院)、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9个、广播电台8座、电视台8座、有线电视台8座,电影放映单位9个,全市电视覆盖率98.69%。全年出版报纸3010万份、各类期刊128万册,公共图书馆藏书123.3万册。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172,拥有病床9360张,平均每万人拥有病床22.58(按常住人口计.下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98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750,注册护士4242,平均每万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6.15人。

  全年全市运动员在参加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奖牌61块,其中:金牌14块,银牌29块,铜牌18块。全市各级组织举办县级及以上各种运动竞赛会18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0.66万人次。

  十、人口、环境与人民生活

  据抽样调查推算,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02‰,死亡率为5.58‰,自然增长率为5.44‰。公安部门统计全市年末户籍人口为507.36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25.17万人。年末常住人口414.49万人。

  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9个。当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12.75亿元,其中污染源治理投资总额5.01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9座。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7.6万立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1.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0.0%,烟尘排放达标率96.1%,全市空气质量均达到一级标准,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6.6%。“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15877万元。

  全市设立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51个,面积17.56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8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79平方米

  据抽样调查,梅州市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113元,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6%;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5390元,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0%。市区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均呈现下降(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其中:市区为44.1%,比上年降低0.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为45.9%,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4097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全市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29.63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135.3万平方米。

  年末,全市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有29.9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有17.85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25.81万人,参加职工失业保险的有21.2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有16.87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有40.3万人参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有345.03万人参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90.4%。全市五大险种社会保险费收入19.7亿元,比上年增收2.5亿元,增长14.5%

  全市各类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数3257人,其中131间敬老院入院人数2667人。全年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各级政府救济人数24.8万人次。全市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达228865人,其中城镇18543人,农村210322人。目前,全市大部分乡镇初步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 3、本公报中各项指标对比基数,为上年《梅州市统计年鉴》公布的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