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中国县域宏观经济数据 >> 正文
中国县域宏观经济数据

2009年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文章来源:镇江市统计局    点击数:2459    更新时间:2010-5-24 9:49:58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目标任务,抢抓机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揽子宏观经济刺激政策和措施,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城乡建设、生态建设、民生建设,经济内生动力增强,跨越发展之势初显,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呈现经济企稳回升、结构优化调整、效益改善提高、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态势,基本实现了年度各项计划目标。

  一、综合

  经济运行积极向好。初步测算,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2.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9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972.21亿元,增长11.9%,其中工业增加值895.76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623.95亿元,增长17.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4732元,按当年汇率计算折合8017美元。经济回暖步伐加快,发展速度逐季提升,全年GDP增幅高于上年0.9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7:58.9:36.4调整至4.5:58.1:37.3,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持续改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6.0%,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经济预期明显好转,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景气指数回到较为景气区间,达135.9125.9,比上年分别四季度提高24.113.2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较快发展。初步测算,2009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29.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GDP比重达55.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年末全市拥有私营企业28929户,注册资本616.52亿元,从业人员45.83万人,其中本年新增私营企业4828户、注册资本103.96亿元、从业人员5.50万人;全市拥有个体工商户97938户,注册资本44.54亿元,从业人员16.24万人,其中本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8179户、注册资本15.30亿元,从业人员3.01万人。

  物价总体温和上涨。2009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6,比上年下降0.4%。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五升三降,其中:食品类上升0.1%;烟酒及用品类上升1.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略升0.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升0.9%;居住类上升2.0%:衣着类下降1.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3%。但,由于粮食、蔬菜价格的刚性上涨,猪肉价格的触底回升,水价、电价、燃料价格的普遍上调,房价的高位运行,市场物价上涨预期和压力明显增强。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逐步改善,加之积极有效的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措施,劳动力市场逐步升温,就业形势由紧趋稳发展。全年新增城镇从业人员5.2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3万人,年末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达173.2万人,比上年增加7.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对外贸易降幅依然较深,工业经济效益改善仍较困难,投资结构有待调整优化,居民收支增长逐步放缓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2009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3.2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农业总产值58.6亿元,增长8.4%;林业总产值4.59亿元,增长7.8%;牧业总产值18.6亿元,增长0.2%;渔业总产值14.7亿元,增长5.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6.7亿元,增长7.8%

  粮食生产面扩产增。2009年,全市粮食总产连续五年实现增产,粮食种植面积264.33万亩,比上年增长0.2%,其中夏粮面积106.05万亩,增长1.7%;秋粮面积158.28万亩,下降0.8 %。粮食总产量达117.9万吨,比上年增长4.9%,其中:夏粮33.64万吨,增长5.3%;秋粮84.24万吨,增长4.7%。油菜籽播种面积40.98万亩,比上年下降4.7%,总产量5.96万吨,比上年下降4.9%

  高效农业步伐加快。年末全市高效农业面积90.2万亩、高效渔业面积10.8万亩,比上年分别增加22.4万亩、3.2万亩,占比重34.9% 33.0%,比上年分别提高8.69.7个百分点。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重为74.6%,比上年提高7.0个百分点。年末拥有省级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518个,其中本年分别新增33个、3个和15个。全市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23个,总面积13.9万亩。

  畜牧业恢复性增长。2009年,全市肉类总产量6.96万吨,比上年增长6.3%;生猪存栏量48.6万头,比上年下降10.8%,出栏量为55.2万头,比上年下降4.8%;家禽存栏量520.9万头,比上年下降5.9%,出栏量1408.6万羽,比上年增长15%;水产品产量8.5万吨,比上年增长3.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先抑后扬。2009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86家,比上年增加382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2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实现增加值79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197.3亿元,比上年增长9.2%;重工业增加值59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4%。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增加值31.2亿元,比上年下降5.4%;集体工业增加值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7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民营工业增加值45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1%三资工业增加值2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按企业规模分,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81.6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全年工业用电量117.1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1%

  重点培育主导产业发展。2009年,积极实施千百亿工程发展战略,五大主导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49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占比重达83.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造纸销售收入157.8亿元,增长6.8%;新材料销售收入206.9亿元,增长22.4%;特种金属销售收入295.7亿元,增长12.2%;绿色化工销售收入571.6亿元,增长5.0%;装备制造销售收入1266.0亿元,增长20.4%

  企业盈利状况逐步改善。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总额3003.4亿元、252.5亿元和148.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4.5%16.0%17.3%。年末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39家,比上年增加7家,其中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3家;拥有利税超亿元企业35家,比上年增加5家。企业亏损面为14.4%,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7.11亿元,比上年下降5.4%

建筑业快速发展。2009年,在扩大内需尤其是投资的强劲推动下,建筑业产效呈现快速增长。年末全市拥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408家,比上年增加34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其中竣工产值15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建筑业实现利税总额7.6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0.5万元/人,比上年增长23.9%。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0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03.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33.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1%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抢抓机遇加快投入。2009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0.57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7.12亿元,增长32.5%;第二产业投资634.26亿元,增长36.9%,其中工业投资624.67亿元,增长36.5%;第三产业投资359.19亿元,增长48.3%。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规模投资834.21亿元,增长35.8%;城镇投资606.65亿元,增长32.9%。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投资287.61亿元,增长106.1%三资投资227.34亿元,增长15.6%;民营投资495.62亿元,增长29.3%

  重大投资项目进展顺利。2009年,全市在建规模投资项目(500万元以上)1458个,比上年增加53个,其中: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21个,比上年增加70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52个,比上年增加23个,10亿元以上项目21个,比上年增加17个。在建规模投资项目中,当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5个,5亿元以上项目2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巨宝科技一期、索普60万吨醋酸造气、台泥二期、江苏胜华造船等项目竣工或投产;二重一期、国电谏壁电厂100万千瓦、中石油物流中心、中储粮镇江储备中心等项目顺利推进。

  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2009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5.47亿元,比上年下降1.6%。商品房竣工面积291.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4%,其中住宅254.41万平方米,增长7.2%;商品房销售面积457.2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3.6%,其中住宅414万平方米,增长115.4%;商品房销售额187.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1%,其中住宅165.67万平方米,增长158.1%。全市商品房住宅销售均价4002/平方米,其中市区4249/平方米,比上年分别增长19.8%15.2%

  五、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持续转旺。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7.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7.4亿元,比上年增长34.5%。按城乡分,城市实现零售额4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9.1%。按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84.9亿元,比上年增长18.4%;限额以下企业实现零售额107.6亿元,比上年增长26.8%;个体实现零售额19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0%。按消费品分,食品、烟酒、日用品、家用电器实现零售额分别增长14.7%34.2%25.4%21.4%

  积极落实扩大消费政策措施。2009年,一系列鼓励和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对消费市场发挥了积极的示范效应,全市家电下乡销售7.97万台、家电以旧换新销售4.97万台,累计实现销售额3.56亿元。全年汽车类实现零售额36.7亿元,比上年增长57.9%。全年兑现家电、汽车销售财政性补贴3514万元。

  各类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全市拥有限额以上企业492家,比上年增加114家,其中:批发和零售业349家,增加96家;住宿和餐饮业143家,增加18家。全市拥有星级宾馆(饭店)41家,其中三星级以上13家。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亿元以商品交易市场20个,交易额126亿元,比上年增长37.0%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形势依然严峻。2009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60.4亿美元, 比上年下降19.1%,其中:进口总额25.0亿美元,下降22.2%;出口总额35.4亿美元,下降16.7%。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完成出口23.45亿美元,下降22.3%;加工贸易完成出口11.93亿美元,下降3.3%。按企业性质分:国有企业完成出口3.37亿美元,下降26.5%;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出口20.56亿美元,下降11.9%;私营企业完成出口10.32亿美元,下降21.6%。按国别(地区)分:对亚洲出口总额16.13亿美元,下降15.0%,其中对香港出口下降20.2%、对日本出口增长6.6%、对韩国出口下降30.3%;对欧洲出口总额7.51亿美元,下降27.6%,其中对欧盟出口下降25.4%;对北美洲出口总额7.45亿美元,下降5.2%,其中对美国出口下降6.3%。按出口商品分,机电产品出口13.35亿美元,下降18.9%。纸及纸制品出口7.39亿美元,增长9.3%;金属制品出口总额4.73亿美元,下降40.4%

  外资形势相对稳定。2009年,全市完成协议利用外资2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2%。工商新注册企业164家,比上年增加18家。新批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00个,比上年增加23个。实际利用外资14.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9%。开发园区外资集聚效应明显,全市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0.9亿美元,增长30.4%,占比重76.1%

  外经保持平稳发展。2009年,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完成营业额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年末境外劳务人员11030人,本年新派境外劳务人员5221人,比上年增长1.3%;年末拥有境外投资企业53家,中方投资7067万美元,其中本年新批境外企业14家,中方投资3647万美元。新签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7209万美元,增长7.2倍,新增服务外包企业70家。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稳定。2009年,全市完成旅客运输量、货物运输量13275万人次、9405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6.9%16.7%;完成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80.2亿人公里、57.6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7.6%16.4%。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0132万吨,比上年增长0.8 %,其中:长江港口吞吐量8713万吨,增长0.1%,港口集装箱运量2.81万标箱,比上年下降4.0%。年末全市等级公路里程6732公里,本年新增25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3公里。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15.7万辆,比上年增长22.1%,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1.0万辆,比上年增加3万辆,增长29.7%

  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2009年,全市实现邮电业务总量30.3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7亿元,电信业务总量26.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0%7.2%。邮电业务收入 24.1亿元,比上年增长 8.1 %。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9亿元,电信业务收入21.2亿元,分别增长19.4%6.7%。年末拥有邮政局()127处,邮政报刊图书销售亭()165处,邮政线路总长度5853公里;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4.8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3.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31.0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37.1万户,新增8.1万户。

  旅游业持续较快发展。2009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22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8 %;国内旅游收入234.3亿元,比上年增长26.6%。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5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外国人46.4万人次,增长12.6 %;港澳台同胞12.5万人次,增长1.4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54亿美元,增长8.1 %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状况有效改善。2009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9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工商税收完成82.9亿元,增长18.1%;非税收入完成18.67亿元,增长20.5%。按国地税分:地税完成50.0亿元,增长28.4%;国税完成24.9亿元,增长7.6%。按税种分:增值税完成18.54亿元,增长3.7%;营业税完成26.26亿元,增长54.0%;企业所得税完成8.65亿元,下降10.2%。全市财政总支出231.27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20.74亿元,增长26.9%,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民生保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比重不断提高,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一般预算支出为22.25亿元、6.43亿元、6.32亿元和4.9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1.0%29.3%62.9%156.3%

  金融信贷投放力度加大。2009年,金融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华夏、民生、浦发、大新、招商银行分支机构相继落户镇江。全市金融机构有效落实积极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规模创历史新高。截止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85.29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年初增加522.5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72.86亿元,比年初增加212.66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47.64亿元,比年初增加160.9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86.64亿元,比年初增加365.6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645.87亿元,比年初增加150.55亿元;中长期贷款532.46亿元,比年初增加184.53亿元。票据贴现贷款108.2亿元,比年初增加30.6亿元。在各项贷款余额中,工业性贷款266.34亿元,个人消费贷款160.3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34.55亿元、74.7亿元。

  保险市场有序稳定发展。2009年,全市拥有保险机构42家,本年新增7家,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40.8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财产险收入8.4亿元,人身险收入32.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9.3%25.4%。保险机构赔付支出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财产险赔付5.6亿元,增长28.6%;人身险赔付4.9亿元,增长0.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研发步伐加快。2009年,全市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31.8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占GDP比重1.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年末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4万人,其中研究与发展(R&D)人员1.02万人。拥有市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86家,其中省级以上40家。新建东南大学镇江工业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镇江智能电网研究中心东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镇江工作站。年末全市拥有10个省级科技孵化器基地,本年新增2个,累计面积达25万平方米。

  高新产业加快发展。2009年,全市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45家,其中当年新认定75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087项,其中当年新认定132项。新立项国家火炬计划26个,总投资5.6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63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占比重达33.1%,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软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6.7%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2009年,我市第7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誉称号。全年专利申请数8608件,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发明专利1341件,增长18.3%;专利批准数4064件,比上年增长56.8%,其中发明专利1341件,增长18.4%。在专利批准数中,荣获国家优秀奖2项,省金奖1项、优秀奖10项。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242件,百亿元GDP发明专利申请数80件,比上年分别增加69件和5件。

  质量检验稳步推进。2009年,全市拥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4,其中:国家检测中心1家。全年开展产品质量检验120266项,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企业671家,食品检测合格率达93.3%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2009年,全市教育事业支出3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9.4%。提前实现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全面完成基本教育现代化创建任务。年末全市幼儿园在园人数6.09万人;中小学校在校学生人数26.33万人,其中:小学12.90万人、中学13.43万人;职业技工学校在校学生人数2.35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8.66万人,其中研究生0.67万人。幼儿园入园率达97%,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达10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2.6%,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4.5年。全年义务教育减免学杂费5862万元,发放助学金3091万元,全面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产业建设加快推进。2009年,积极实施“626”工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全年完成文化产业投资40.65亿元,比上年增长65.3%。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广泛开展,组织了46文化嘉年华项目;成功举办迷笛音乐节文心公益行动放映免费电影38场,公益演出16场,广场文化活动20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年末拥有镇(街道)文化站52个,605个行政村建成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覆盖率达100%。创作一批文化艺术精品,话剧《三国龙凤呈祥》、专题片《瘗鹤铭》、纪录片《诗话镇江》、音乐剧《水漫金山》等作品获得广泛好评。文化馆藏更加丰富,年末全市拥有图书馆8家,本年新增1家,藏书量190万册;博物馆9家,藏品3.71万件。全年各类报纸出版4432万份,比上年增长11.3%;各类期刊出版15.1万册,增长15.2%;各类图书出版3863万册,增长22.1%

  广电事业构筑新平台。2009年,新广电中心竣工并交付使用,建筑面积5.92万平方米,为镇江广电事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100%,有线电视覆盖率达70.1%,新开通有线电视自然村100个,完成市区数字电视整转工作。电视节目质量有新的提升,新闻综合频道、影视剧频道、生活娱乐频道进一步贴近时政、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努力打造品牌栏目。

  各项体育活动蓬勃开展。2009年,南徐体育会展中心正式开工建设,建筑面积达17.2万平方米。年末全市拥有体育场馆178个,健身点1322个,健身俱乐部500个,万人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1.05万平方米。年末拥有等级运动员241人,全年向省级以上运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19名。成功举办迎新年万人健身长跑、百日万人健步行活动。成功承办全国少年男子排球比赛、全国俱乐部女子篮球联赛、全国象棋甲级联赛等全国体育赛事。竞技体育再获佳绩,参加省级比赛共获得金牌34.5枚、银牌22枚、铜牌37枚。全年完成体育彩票销售3.16亿元,比上年增长26.2%

  卫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2009年,全市拥有卫生机构89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00个;卫生机构床位867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8529张;卫生技术人员14484人,其中医生5230人、注册护士4400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87.0%,社区卫生机构覆盖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58.3万人,覆盖率达99.9%。全年医治入院人数22.2万人,治愈好转率达96.9%。孕产妇死亡率为零,婴儿死亡率3.07‰。积极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与救治,建立30支应急处置队伍,收治危重病人18例。推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成立江滨、康复两大医疗集团。医卫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市一院内科医技楼、中医院门诊综合楼工程进展顺利,新二院工程开工建设,口腔医院完成改造搬迁,市三院结核病楼及负压病房建成并投入使用。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乡面貌显著变化。2009年,全市完成城乡建设投资305.1亿元,比上年增长31.7%一中心四区域城市雏形初显。南徐新城、北部滨水区、大市口AB地块、双井路片区和三铁一桥等建设顺利推进,金港大道、南山西入口、新南门汽车站、滨江旅游专线等工程顺利竣工。城市综合功能不断完善,全年新增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25辆,新辟和优化公交线路22条,出租汽车全面更新,燃气普及率达到96.1%,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市区完成房屋拆迁381万平方米,增长1.1倍,定建拆迁安置房面积达228.5万平方米,其中竣工交付60万平方米。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全市城市化率达60.0%,市区建成区面积102.2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4平方公里。

  环境保护扎实推进。2009年,生态市创建全面推进,青山绿水工程加快实施,21个乡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考核。全年环境保护投资完成85.3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占GDP比重达5.1%。太湖流域140项重点治污工程基本完成,已建和新建34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3.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达99.0%。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实现,全市GDP单位能耗比上年下降4.69%,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为2.46千克/万元、二氧化硫(SO2)排放强度为3.62千克/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20.1立方米/万元。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达80.4%。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全年空气优良天数优良率达91.0%,酸雨天数出现率下降至26.7%。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3.2%,森林覆盖率达20.7%,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9平方米,人民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逐年提升。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小幅增长。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0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9万人;户籍人口269.9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35.2万人,女性人口134.7万人。人口出生率7.6‰,人口死亡率6.7‰,人口自然增长率0.9‰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4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4%;人均消费性支出13031元,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42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056元,增长7.3%。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居民用于交通和通讯、文化娱乐教育、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分别达900元、1859元和727元,恩格尔系数为39.8%;农村居民用于交通和通讯、文化娱乐教育、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分别达816元、1016元和419元,恩格尔系数为38.7%。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35.2平方米,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79台,家用电脑80台,空调176台,移动电话182部,汽车5辆;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48.4平方米,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58台,家用电脑34台,空调95台,移动电话183部。

  社会保障日臻完善。2009年,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62.7万人、71.4万人和42.9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2.7万人、1.5万人和0.8万人;覆盖面分别达98.4%98.7%98.3%。农村养老参保人数8.62万人,覆盖面达66.0%。社会救助机制不断完善,弱势群体和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全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5万人,其中城市1.4万人,农村3.1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经费6143万元,增长25.4%。慈善资金总收入(含增值)4915万元,救助总支出1571万元,救助8754人次。

注: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增加值按现价计算,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