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荣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扩内需、促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五个第一”发展举措,突出“六个荣昌”建设重点,在逆境中迎难而上,团结拼搏,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9825万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792万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694803万元,增长24.8%;第三产业增加值380230万元,增长12.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3%,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5%,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9.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2009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777元,比上年增长17.0%。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全年粮食产量288064吨,比上年减少9286吨,减产3.1%。蔬菜产量347231吨,增长3.9%。肉类总产量66141吨,增长7.5%;水产品产量6654吨,增长7.5%。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9650万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农业134328万元,增长6.1%;牧业153453万元,增长5.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07916万元,比上年增长2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6户,比上年增加53户;实现新产品产值182351万元,增长220.3%;中国名牌产品产值29626万元,下降28.5%;重庆名牌产品产值60593万元,增长1.1%;产品销售率99.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7.8%,比上年提高18.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1746968万元,增长39.5%;利税总额151383万元,比上年增长24%;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2999元/人.年,增长17.4%。
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6887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6家,从业人员1.52万人。全年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02.8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5.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8.13万平方米,下降22.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1596万元,比上年增长49.2%。分城乡看,城镇投资817746万元,增长63.2%;农村投资133850万元,下降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1766万元,增长39%;第二产业投资456382万元,增长41.2%;第三产业投资463448万元,增长58.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23941万元,比上年增长89.8%,其中商品住宅投资86634万元,增长73.8%。完成开发土地面积29.42万平方米,增长27.6%。商品房施工面积293.43万平方米,增长6.4%;商品房竣工面积35.56万平方米,增长12.0%。商品房销售面积79.98万平方米,增长36.9%,其中商品住宅75.64万平方米,增长36.9%。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569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84925万元,增长17.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6254万元,增长23.8%;其他行业零售额9390万元,增长25.2%。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销售收入509788万元,增长19.5%,其中批发业增长11.9%,零售业增长22.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110157万元,增长23.9%。
六、对外开放
2009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8722万美元,增长43.9%。其中:出口总值达8720万美元,增长49.4%。分品种看:茶叶类出口893万美元,下降0.1%;夏布类出口4670万美元,增长350.2%;金属制品类出口1152万美元,下降37.9%;化工类出口1729万美元,下降7.8%。
全年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417个,到位资金达到59.72亿元,增长80.8%。全年实际利用内资19.45亿元,比上年增长79.3%,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利用内资17.15亿元,增长78.6%。
实际利用外资1428万美元,增长26.7%。外派劳务523人,比上年增长23.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7083万元,比上年增长4.4%,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
全年公路客运量完成28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8 %;公路旅客周转量85044万人公里,增长4.7 %;公路货运量完成329万吨,增长14.6%;公路货物周转量15148万吨公里,增长37%。水路客运量20.2万人,增长2 %;水路货运量9.7 万吨,下降28%。
到年末,全县拥有民用汽车2755辆,其中私人汽车1434辆,城市公共汽车营运车549辆,出租汽车160辆。
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932万元,比上年增长24.4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337万元,增长33%;电信业务总量19595万元,增长2.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10.2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2.58万户。
全年接待游客7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实现旅游总收入9806万元,比上年增长21%。年末实有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5家、二星级1家。
八、财政、金融
全年县域财政总收入达到184590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收入141526万元,增长33.7%。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81741万元,增长33.7%;政府性基金收入59785万元,增长22.7%。从税收看,全年共完成县级税收收入41268万元,增长30.8%。其中:工商税收33677万元,增长22.1%。全年财政支出243843万元,增长41.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81066万元,增长47.0%;基金支出62777万元,增长28.2%。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108354万元,比年初增长18.4%。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98961万元,比年初增长15.6%。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557100万元,比年初增长60.2%。不良贷款率为1.19%,比年初下降2.91个百分点。
2009年全县保费总收入32418万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466万元,增长36.4%;人身保险保费收入27952万元,比上年增长24.8%。12月末,全县保险业承担风险总额达959589万元,同比增长25.7%。全年保险理赔总额5740万元,比上年增长2%。其中,财产险理赔1980万元,下降16.6%;人身保险理赔3760万元,增长15 %。
九、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城市骨架拓展到35平方公里。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24亿元,实施了迎宾大道北延段、22处农民安置房、市政道路等工程,海棠桥、奥林匹克广场、西部宜居区观景亭1、2、3号道路及海棠桥匝道等工程如期完工,城市配套功能不断完善。城镇化进程加快,全年有城镇人口25.1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8.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完成全年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社会化学需氧量(COD)5345.76吨,比上年下降0.32%。全社会二氧化硫排放量15412.65吨,下降2.07%。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86%,提高9.86个百分点。城区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310天,主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全县森林面积达到55.86万亩,森林覆盖率34.63%。城区绿地总面积
十、教育卫生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19所,在校生115381人。其中教师进修校1所,普通中学35所(含4所高完中),在校生40359人,职业中学2所,在校生4772人,小学186所,在校生49396人,幼儿园194所,在园幼儿20681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生173人。全年全县中学的毛入学率为100%,小学的入学率为100%。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班毕业率均为100%;初中的流失率为2.84%,小学的流失率为0.79%,比去年下降0.12个百分点。
到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8个(不含诊所、医务室、卫生所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2640张,卫生机构人员总数1611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986人、注册护士496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就业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83.33万人,比上年增加2552人。其中农业人口63.79万人,非农业人口19.54万人。分性别看,男性人口42.76万人,女性人口40.57万人,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户籍户数29.15万户。全年出生人口9106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出生率为10.9‰;死亡人口5985人,死亡率为7.1‰;自然增长率为3.7‰。全县常住人口65.89万人,比上年增加2.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15万人,增加1.28万人,城镇化率38.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全县城镇经济单位职工人数为3.4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15655元,增长10.3%,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14918元,增长10.3%。总收入中,人均工薪收入9441元,增长6.7%;人均经营收入1816元,增长14.2%;人均财产性收入52元,增长15.5%;人均转移性收入4346元,增长17.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7.2%。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44元,增长11.4%。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062元,增长36.4%;人均家庭经营收入3365元,减少2.2%;人均转移性收入308元,增长55.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46元,增长12.9%;其中,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等消费分别增长22.1%、31.8%、18.7%和17.7%,交通通讯消费下降0.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7.7%。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全年新转移农村劳动力3.86万余人,城镇新增就业5483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5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3%。
十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0361人,其中离退休30939人,参缴比60%。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799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4959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1996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2258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8330人。
拥有社会福利收养单位22家,床位数1844张,收养五保老人1188人。救助站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93人次。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1829户42567人,比上年增加13516人,增长46.5%。全年发放低保金4439万元,其中农村低保发放29894人次1637万元,城镇低保发放12673人次2802万元。
全县605203名农村居民参加了2009年度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3.35%,全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补偿总额7374万元,982184人次受益,受益率162.29%。597186名农村居民参加了2010年度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3.61%。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民间投资指除国有、外商及港澳台以外的投资。
4、基础设施投资指用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的投资。
5、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贸易统计指标为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核定数。
6、邮电业务总量完成额和增长速度按现价计算。
7、户籍人口数来源于公安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