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中国县域宏观经济数据 >> 正文
中国县域宏观经济数据

2009年绍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文章来源:绍兴县统计局    点击数:1434    更新时间:2010-5-5 15:50:10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县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带领全县人民攻坚克难,紧紧围绕“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社会和谐”工作主题,积极落实一系列“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举措,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县域经济率先实现企稳回升向好,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城乡统筹展现新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事业得到全面提升。

  一、综    

  初步核算,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5.2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8%,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91491(按户籍人口计算),增长9.3%,按平均汇率计算约13394美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3.96亿元,增长4.0%,对GDP增长贡献率为1.5%;第二产业增加值408.18亿元,增长8.0%,对GDP增长贡献率为52.9%,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370.84亿元,增长7.8%,对GDP增长贡献率为47.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23.12亿元,增长14.2%,对GDP增长贡献率为45.6%

  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3.5663.8932.55调整为3.6662.2934.05

  二、农    

  2009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80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农、林、牧、渔各业产值分别达到20.39亿元、2.97亿元、7.76亿元、4.51亿元,分别增长9.0%12.1%4.0%2.3%

  全县完成粮食播种总面积44.29万亩,总产量20.93万吨,比上年增长5.1%6.1%。生猪总饲养量64.13万头,比上年增长6.9%;家禽年末存栏172.42万羽,比上年增长8.6%。肉类总产量3.38万吨,比上年增长7.3%,淡水产品产量2.4万吨,比上年增长0.8%,茶叶产量9509吨,比上年增长10.7%

  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全县299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产销利分别为95.56亿元、91.29亿元和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5%11.14%18.74%。农业企业当年新联接基地2.34万亩,累计联接基地90.58万亩,联接农户48.63万户。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2家,合作社总数达到202家,合作社社员5900人,带动农户4.9万户。全县59家农庄型和村户型农家乐共接待游客76.76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2.11亿元,比上年增长5.0%32.2%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县当年完成现代农业投资2.01亿元,全县新建扩建蔬菜基地2500亩、畜牧生态小区7个,完成省级标准渔塘建设2500亩。一批高标准、高效益的设施农业基地相继建成投产。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2372.27亿元,增长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034.03亿元,首超2000亿,增长8.0%,实现了四年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平稳增长,布及丝织品30.97亿米、印染布156.16亿米、针织布48.91万吨、无纺布3.52万吨,化学纤维243.39万吨,服装12533万件,分别增长7.2%13.7%50.9%40.0%16.8%13.7%;塑料薄膜30.15万吨、聚酯57.9万吨、PTA152.99万吨、黄酒17.01万吨,分别增长36.4%7.7%12.1%3.2%

  工业企业月度利润增长“V”型反转,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由一季度下降14.1%到上半年增长9.4%,前三季度的18.1%,全年增长25.0%,回升速度远远快于产销,产销利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回升。全年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321.86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984.66亿元,比上年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7.12分,比去年同期提高6.1分。

  规模企业不断壮大,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308 家,比上年增加11家,其中超10亿元及以上的企业33家,超50亿元的企业(集团)5家,超百亿的企业(集团)2家。

  主导产业稳定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大纺织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10.95亿元,比上年增长9.0%,高于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幅1.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23.08亿元,比上年增长6.2%,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35.5%。节能降耗稳步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综合能耗0.2749吨标煤,同比下降5.1%

  工业经济

  建筑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728.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完成建筑企业增加值149.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实现利润15.90亿元,比上年增长16.7%,税金总额2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012万平方米。年末拥有资质等级建筑施工企业115家,其中:特级资质施工企业4家、一级资质施工企业24家,二级资质施工企业54家。2009年,共创建省级及以上优质工程62项,其中:“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1 项、“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9 项、“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1项、“白玉兰奖”8项、“钱江杯奖”9项、湖北“楚天杯”4项、天津“海河杯”4项、江苏“扬子杯”1项、河南“中州杯”1项、“浙江省市政金奖”和“上海市市政金奖”各1项、老挝“南塔杯”1项等,创优业绩在全省名列前茅。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工业性投资15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城市建设及非工业投资11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在全部限额以上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40.45亿元,增长5.5%;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投资结构调整明显,新兴产业投资加速,占工业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纺织与非纺类投资占比由2008年的56.643.4调整为48.251.8

  年末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177家,其中二级资质及以上企业23家,新增4家。房地产施工面积480.1万平方米,增长1.9 %;竣工面积58.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3.7%。商品房销售面积107.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3.2 %,创历史新高,商品房销售额8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3.8%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8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5.4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0.4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柯桥商贸中心地位日益体现,蓝天·市心广场、昌隆·都市春天投入使用,易城数码、金仕堡健身、王子宴会等一大批企业开业,沃尔玛、大连万达等大型商贸相继落户。城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3.89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增速比农村市场高出8.2百分点。

  年末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81个,实现商品市场成交额738.76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中国轻纺城纺织面料市场成交额39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化纤布成交量40.55亿米,比上年增长17.9%;钱清轻纺原料市场成交额31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市场布局更趋合理,“南北中西东”五大市场区域格局已基本形成,南部传统交易区改造升级初现成效,中部国际贸易区日益繁荣,北部创新发展区基本形成,西部钱清原料交易区改造提升,东部的物流仓储配套区成熟发展。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总体逐渐企稳回暖。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全年有出口业绩的企业由上年的2167家增加到2473家,完成进出口总额 84.2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8%。其中出口60.0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6%,出口总额居全省之首,降幅低于全市、全省、全国3.37.29.4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额2.76亿美元,同比下降44.3%;进口总额24.24亿美元,下降30.1%。传统产品出口好于非纺产品出口,2009年全县纺织品出口额 55.8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8%,占出口总量的93.1%;非纺产品出口额4.1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6.1%,占出口总量的6.9%

  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47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5.6 %,实际利用外资10230万美元,下降55.9%。非纺利用外资比重明显提高。非纺项目已占绝对优势,合计到资6313万美元,占总量61.7%,比去年的43.4%上升了18.3百分点,改变了纺织业主导外资利用的传统,其中矿业技术开发和咨询填补了我县的外资行业空白。非纺项目中三产服务业新批项目17个,占总数的51.5%,占比同比上升13.6个百分点。

  七、交通、旅游业

  2009年交通重点工程建设当年完成投资10.6亿元,其中萧甬铁路柯桥城区段高架改造工程正式开工;绍诸高速绍兴县段征迁工作连续三次获得全市全线综合考评第一名,成功争取到投资达1亿元的陶堰互通立交项目,并由绍诸高速市指挥部全额出资建设;杭甬铁路客运专线全面开工,征迁工作走在全省最前列;104国道综合改造进展顺利;西上线、西南通道等山区重点工程全速推进;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安保工程进展顺利;杭甬运河绍兴县段全线通航,柯袍线二期基本通车;轻纺城仓储物流中心一期工程主体结顶,并被列为交通部、省政府部省共建的五大重点物流基地之一;全县道路通车总里程已达1569.43公里,道路密度达133.3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县公路路况、好路率稳中有升。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了新突破,公交事业政府扶持力度继续加大,调整完善30多条公交线路,开辟11条公交新线,夜公交覆盖城区、柯岩、华舍、安昌等,全县450辆城乡公交车100%为空调型公交车,城乡公交、城区公交、夜公交、镇街区域公交、市县公交、柯杭城际公交等线网更完善便捷、出行更优惠舒适,“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绍兴模式”被誉为全省“交通十大模式”之一。全县公路客、货运输量均出现较大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客运周转量13935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3.3%,货运周转量42332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8%

  加快旅游项目开发,大香林二期工程、王坛香雪梅海景区建设稳步推进,乔波室内滑雪滑冰馆建成投运,安昌古镇安康寺正式对外开放,鉴湖大酒店正式开业、汇金国际广场雷迪森大酒店、新天马大酒店等一批高星级酒店正在建设之中。加大市场营销、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和旅游商品博览会,成功举办了绍兴县春秋两届旅游节,进一步打响“稽山鉴水金柯桥、绿色时尚轻纺城”旅游品牌,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585.23万人次,境外游客13.9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8.6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6.6%7.8%18.6%

  八、财政、金融、证券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1.20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收入结构得到优化,地方税种大幅增长。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分别入库2.770.981.63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85.3%140.5%53.4%25.0%。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重点保障民生支出。全年财政支出42.06亿元,比上年增长23.7%,高于收入增长16.5个百分点,其中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支出分别增长22.8%30.0%28.3%33.0%,增速均快于全县财政收入增幅。

  金融机构贷款增幅创近六年来新高。全年新增存款超200亿,余额突破1000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1030.21亿元,同比增长25.5%,当年新增存款209.30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303.98亿元,同比增长32.5%,当年新增存款74.57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421.25亿元,同比增长18.7%,当年新增存款66.41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我县人均居民储蓄存款达59076元。贷款余额794.94亿元,同比增长33.0%,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9.5个百分点,为2004年以来年度增幅的新高。去年新增贷款197.42亿元,同比多增83.44亿元,是上年全年新增量的1.7倍。存贷比达77.2%,比年初提高4.4个百分点。

  积极构建县镇两级新型担保体系,全县先后组建了16个新型融资平台,其中政策性担保公司8家,转贷基金8家,注册资本3.49亿元。

  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稳步推进,汇金公司增资扩股工作完成,增资 2亿元,总运作资本达5亿元;新增1家小额贷款公司即绍兴县星光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上市工作有序推进。新增上市公司3家,绍兴唐龙针纺服饰有限公司和绍兴绅花纺织有限公司在澳交所挂牌上市,分别首发募资约3200万和7500万元人民币;浙江众禾投资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买壳上市”。年末共有上市公司13家(含两家买壳上市企业),累计募集资金45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围绕“三创一集”总体要求,以培育创新型企业和建设纺织创意产业中心为重点,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强化创新主体,构筑创新平台,推进科技创新。成功创建国家火炬计划绍兴纺织装备特色产业基地,浙江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牵头创建的国家纺织产业创新支撑平台已获得国家立项,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17家、市高新技术企业22家、省区域科创服务中心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家、省农业科技企业2家,省级专业科技孵化器1家。企业科研攻关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112只、各级科技计划50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9项、省级科技计划41项,争取上级科技经费1500多万元。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新增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家、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3家、省农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2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1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3家。全年专利申请量为4428件,其中发明专利185件,比去年同期增长17.8%;获国家授权专利2674,其中发明专利40件,发明专利比去年同期增长122.2%。以浙江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为重点的纺织面料创意中心和轻纺服装家纺市场、创意大厦为依托的服装家纺创意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引进中华网等32家企业签约入驻,注册资本达3600万元。

  着力推进品牌大县建设。新增浙江名牌产品8只、绍兴名牌产品53只,累计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4只、浙江名牌产品47只,绍兴名牌产品175只。新增省著名商标8件、市著名商标18件,累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6件、省著名商标99件、市著名商标223件。新增国内注册商标453件,累计有国内注册商标4738件;新增国际注册商标232件,累计有国际注册商标748件。

  质量标准建设持续发展。全年共参与上级各类标准制订并发布37只,其中国家标准24只,行业标准13只。累计发布国际标准5只、国家标准93只、行业标准72只。

  “学有所教”扎实推进。年末拥有普通中学30所,在校学生5.10万人,专任教师3308人;小学97所,在校学生6.02万人,专任教师2766人;中等职业学校4所,在校学生1.47万人,专任教师509人。其中各类民工子女学校17所,中小学外来民工子女在校学生3.5万人。完善教育经费保障,近10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育,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全县十五年教育普及率保持高位稳定,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9.7%,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100%,初升高入学率99.0%。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19个镇(街道)全部成为市教育基本现代化示范镇,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到95%。实施人利初中、柯北一小二期、鲁中柯桥校区、县特殊学校等新建扩建工程。改造塑胶田径场33个,新建风雨操场2个,基本实现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班班通”。新建新农村幼儿园10所,创建成为全市首个学前教育先进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323名教师城乡交流任教,“优质轻负”素质教育经验全省推广,教育质量再创新高,高考上线5744人,上线率93.26%,比全省平均高出近11个百分点。成为全国农民培训工作联系县,在“2009年中国教育状况最满意城市”评选中列县级城市全国第5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面推动文化大发展。全县共有县级艺术表演团体1 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6个,全年书刊发行量655万册,各级图书馆藏书量380万册。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实施广播村村响达标工程,实现全县村村建有广播室的目标,有线广播覆盖农户达到90%以上;有序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工程,整体转换12.8万户。蓬勃开展城区群众文体活动,组织开展第五届“鉴湖之春”广场文化月、“越剧天天演”、“乐在柯桥”春节系列等活动。成功承办2009中国曲艺高峰论坛、中国绍兴·铜镜与东亚古代文明国际学术论坛。文化精品创作实现新突破,新编越剧《一钱太守》晋京献演并在全国巡演,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越剧《李慧娘》在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南北片)展演中获二等奖;莲花落“二次创业”以来推出的首部单剧本电视剧《三朵兰花》完成拍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参加首届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王星记扇和绍兴铜雕参展,并分获博览会最高荣誉“指定特展项目”奖和铜奖;完成了印山越国王陵原址保护和舜王庙扩展工程,并重新对外开放。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拥有卫生机构3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个;实有床位292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2820张;卫生技术人员3832人,其中医生1696人;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41张,每万人拥有医生24人。进一步健全医疗服务体系。中心医院发展态势良好,县中医院迁建柯桥城区并试运行,第二医院平水分院、中心医院滨海分院顺利推进,组建县妇女儿童医院,出台惠民医院医疗优惠政策。市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新建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19家,全县社区卫生服务站数已达182家,规范化村卫生室176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第五轮新农合参保人数56.49万人,参保率96.6%,比上一轮提高1.44个百分点,共为174.77万人次报销医药费1.14亿元,人口受益率54.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爱国卫生工作全面推进,通过首批省级卫生强县创建验收和国家卫生县城复评。

  体育事业快速发展。扎实推进县体育中心建设,顺利完成相关拆迁工作。全县拥有标准体育场馆数15个。竞技体育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年共获世界级金牌1枚、亚洲级金牌3枚、国家级金牌9枚(其中在十一届全运会上获得31银,列全省各县市区首位)、省级金牌51枚、市级金牌102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成功承办第十届全国公开水域游泳公开赛。

  十一、环境保护

  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工程。扎实实施新时期治水工程和新三年“蓝天行动”,全面推进污水“进管过标、处理提标”专项行动,污染减排成效明显。全年SO2COD排放量同比削减4%3.2%;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75%;督促引导企业进行污水预处理和中水回用,82家企业建成污水预处理,77家建成中水回用设施,处理能力分别达到47万吨/日和25万吨/日;淘汰县域内全部手烧锅炉,热网范围内的企业实行集中供热,拆除40408蒸吨蒸汽小锅炉,关停小火电项目,永庆、永科2家热电企业已全面关停。县域空气环境质量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327天,优良率为89.6%。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建成全国环境优美镇8个,省级生态镇15个,实现全覆盖。另有市级生态村52个,170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5家企业成为省级绿色企业、25家企业成为市级环境友好企业。滨海工业区成功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并积极创建国家绿色印染示范基地;萧绍区域印染化工行业污染整治绍兴县片通过省预验收。

  十二、城乡建设

  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编制完成城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一系列专项规划;按照“好快稳省”原则推进征地工作、“城中村”拆迁改造和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完成房屋拆迁135.36万平方米。全面开展违法违章建筑的整治,拆除违法违章建筑27.5万平方米。深化城市管理,顺利通过“数字城管”国家试点城市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县级试点城市。扎实开展市容环境和卫生整治工作,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90万吨,垃圾无害化年处理量15.37万吨。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82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25平方米

  按照“三集一化”(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进一步推进“三集中”工程,积极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制和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制,新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17家,全县土地流转率达50.6%。规范农民建房管理,加强农民公寓建设,新启动12个村的农民公寓建设。以清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为重点,改善社区公共环境为目标,不断深化村庄环境建设,全面开展对公路沿线堆积物和垃圾物的清理,列入省年度整治计划的69个村通过省级考核验收。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年报统计,年末户籍人口为71.78万人,其中男性人口35.45万人,女性人口36.33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4%50.6%。出生人口4937人,出生率为6.88‰,死亡人口4672人,死亡率为6.51‰,全年净增人口265人,按户籍登记计算的自然增长率为0.37‰,比上年提高0.65个千分点,年末全县暂住人口69.42万人,同比增长 20.8%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96元,比上年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682元,比上年增长9.8%。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9.1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8.2%37.3%

  多措并举稳定并促进就业。认真落实“减负稳定就业、政策促进就业、服务帮助就业、培训推动就业”的基本思路,实施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重点帮扶被征地农民中的“4050”人员、低保家庭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再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3058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5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6%;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鉴定9653,培养高技能人才1117人。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出台《绍兴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贯彻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我县社会保障制度。稳步推进社会保险费“五费合征”工作,全县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4.09万人,当年新增2.3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23.18万人,当年新增1.0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6.39万人,当年新增2.8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12.52万人,当年新增2.29万人。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全面落实,全年支付基本养老、工伤、基本医疗、生育、失业保险待遇分别为28891万元、2223万元、16289万元、1594万元和590万元。全县纳入“61”式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人群达48.89万人,16.02万名城乡老年居民享受到相应的基本生活保障或补贴待遇。建立实施长寿老人补贴制度,为1.65万名符合条件的80周岁及以上的长寿老人发放补贴。

  扎实推进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年末列入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937人,比上年增加595人,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2005.7万元;1564人得到国家抚恤、补助。城镇、农村居民低保标准从原来的300元、210元提高到340元、240元。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年末拥有各类福利院23个,比上年增加1个,床位2487张,新增227张,供(寄)养737人,新增113人,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集中供养率均达100%

注:

  ①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今后均以《绍兴县统计年鉴》数据为准;

  ②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是按现价计算的初步核算数,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

  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④由于计量单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