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前11个月太原市市经济运行情况简述
编者按:2009年是我市经济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世界金融危机给我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这种局面,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奋斗,积极应对,确保增长,确保民生。目前经济下行的趋势已经得到有效遏制,加速回升的积极走势更加明朗,经济运行情况明显好于年初的预期,为2010年全市经济实现加速回升奠定了基础。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进一步收窄,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呈增长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态势。但同时也应看到,在经济回升的过程中仍面临着工业回升速度缓慢、投资内在动力不足、财政收入走出负增长区间的难度很大、外部需求没有明显改观等诸多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年经济稳定增长,特别是实现工业经济提质提速仍是当前和谋划好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前11个月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进一步收窄。前11个月,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9.5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7%。降幅比前10个月(-12.7%)减缓2个百分点,比前3季度(-13.1%)减缓2.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17.2%)减缓6.5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呈增长态势。前11个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4.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增速比前10个月(10.2%)下降0.3个百分点,比前3季度(6.7%)提高3.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9.2%)提高19.1个百分点。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8.80亿元,增长9.0%,增速比前10个月(9.1%)下降0.1个百分点,比前3季度(5.8%)提高3.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10.0%)提高19个百分点。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前11个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50.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8%。增速与前10个月(16.8%)持平,比前3季度(16.3%)加快0.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14.8%)加快2个百分点。
四、外贸进出口总额降幅仍然较大。前10个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6.7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4.3%,降幅比前3季度(-45.5%)缩小1.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51.6%)缩小7.3个百分点。前10个月,全市出口总额15.69亿美元,下降70.4%,降幅比前3季度(-71.7%)缩小1.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73.5%)缩小3.1个百分点;进口总额31.05亿美元,增长0.5%,增速比前3季度(0.3%)扩大0.2个百分点。
五、财政总收入降幅有所减缓。前11个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54.1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9%,降幅比前10个月(-18.2%)减缓2.3个百分点,比前3季度(-17.5%)减缓1.6个百分点,与上半年(-15.9%)持平。
前11个月,全市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05.1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3%,降幅比前10个月(-9.1%)减缓1.8个百分点,比前3季度(-9.2%)减缓1.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11.5%)减缓4.2个百分点。
六、消费价格总水平仍在低位运行。前11个月,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99.6%,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下降0.4%,降幅比前10个月(-0.6%)和前3季度(-0.6%)缩小0.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0.9%)缩小0.5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特点
一、工业降幅继续收窄
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41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9.4%,比10月份加快20.9个百分点,成为今年以来单月增幅最高的月份。
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19.58亿元,下降10.7%,增幅低于去年同期13.5个百分点,比前10个月回升2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企业增加值66.80亿元,下降6.8%;省属企业增加值237.65亿元,下降3.0%;市属企业增加值17.08亿元,下降1.1%;县属及以下企业(含无主管企业)增加值98.05亿元,下降28.3%。
从轻重工业看,11月份,轻工业增加值3.68亿元,增长7.6%,比上月回落18.7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加值39.73亿元,增长20.5%,比上月加快23.7个百分点。前11个月,轻工业增加值37.12亿元,增长4.8%;重工业增加值382.46亿元,下降11.8%。
从主要行业看,前11个月,在我市工业35个大类行业中,工业增加值实现增长的有14个,下降的有10个,1个行业持平。绝对量居前的10个行业中,增长的有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4.1%、烟草制品业增长12.4%;持平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降幅小于全市的有通信设备制造业下降9.7%,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9.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9.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下降1.9%;降幅大于全市的有煤炭业下降38.8%,炼焦业下降17.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4.1%。全市四大支柱行业煤炭、炼焦、电力、冶炼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3.6 %,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 9.7个百分点。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前11个月,冶炼行业的十种有色金属下降83.7%;化工类的化肥下降75.1%、烧碱下降57.4%;煤炭行业的原煤下降15.2%、焦炭下降20.9%。在传统产业产品产量下降明显的情况下,不锈钢产品产量增长36.1%。同时,矿山设备增长25.1%,水泥增长50.3%。
从工业产品出口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9.58亿元,下降10%,降幅比上月缩小12.2个百分点;前11个月,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89.30亿元,下降49.7%,比前10个月收窄1.4个百分点。
从工业经济效益看,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2.21,比上年同期下降56.74点。前10个月,主营业务收入1237.58亿元,下降22.8%;实现利税96.85亿元,下降52.2%;利润总额26.94亿元,下降72.0%。全市5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95家,亏损面由上年同期的27.0%扩大到37.7%;亏损企业亏损额27.49亿元,增亏95.3%。
二、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
前11个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4.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增速比前10个月(10.2%)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8.80亿元,增长9.0%,比前10个月(9.1%)下降0.1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投资完成情况看,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9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64.43亿元,下降43.0%,影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4.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63.46亿元,下降42.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86.63亿元,增长72.9%,拉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8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6.37亿元,增长54.8%。
第二产业投资下降的主要原因仍是工业投资的大幅下降。工业投资比上年同期下降42.5%,下降额达到124.26亿元,其中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大行业投资仍然呈现大幅下降态势。采矿业完成投资11.75亿元,下降66.0%;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35.28亿元,下降41.1%;制造业完成投资116.43亿元,下降38.6%。
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是带动投资回升的主要动力。前11个月,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86.63亿元,增长72.9%,三次产业投资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0.1:56.3:43.6 演变为1.4:29.4:69.2。在第三产业投资中增幅较大的行业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27.5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2.5倍;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3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1.1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87.7%。
从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完成投资58.39亿元,增长33.7%;省属项目完成投资133.23亿元,下降4.7%;市属项目完成投资367.18亿元,增长11.6%。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完成315.65亿元,增长23.0%,非国有投资完成243.15亿元,下降5.0%。
三、消费继续平稳较快增长,旅游业保持旺盛
11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0.36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6.8%。前11个月,累计达到650.18亿元,增长16.8%,增速与前10个月(16.8%)持平。
城乡市场均保持较快发展。前11个月,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23.13亿元,增长16.7%,增速与前10个月持平,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5.35%,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0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为27.05亿元,增长19.1%,增速比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高2.4个百分点。市场消费呈现了农村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市场加速回升的良好态势。
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快速增长。前11个月,全市批发业实现零售额79.83亿元,增长35.5%;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11.09亿元,增长15.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7.57亿元,增长12.2%。批发零售业合计实现零售额590.92亿元,增长17.4%,增速比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0.6个百分点,比住宿餐饮业零售额高5.2个百分点。
汽车销售“热”情高涨,石油制品消费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受多项利好措施影响,全市汽车销售一直呈快速发展态势。前11个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11.60亿元,增长64.2%。受汽车消费的直接拉动和石油油价的影响,前11个月全市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9.52亿元,增长33.4%。
旅游业继续保持旺盛势头。前11个月,全市共接待海外游客21.10万人次,增长19.0%;国内游客1779.44万人次,增长7.7%;实现旅游总收入190.14亿元,增长17.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81.70亿元,增长14.3%;旅游外汇收入1.25亿美元,增长33.9%。
四、对外贸易降幅仍然很大
前10个月,进出口总额46.7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4.3%,降幅分别比前3季度(-45.5%)缩小1.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15.69亿美元,下降70.4%;进口总额31.05亿美元,增长0.5%。
前11个月,全市新批准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2户,比上年同期减少5户;外商直接投资新签合同(协议)27项;项目总投资6.26亿美元,合同外资额2.21亿美元,下降60.3%;直接到位外资达到2.47亿美元,下降17.5%。
五、财政收入低位波动
11月份,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5.11亿元,增长51.0%,是继3月、6月后第三次实现单月增长。
前11个月,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54.11亿元,比上年同期减收48.13亿元,下降15.9%,其中:市级财政完成152.21亿元,下降13.4%;县区级财政完成101.90亿元,下降19.4%。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05.17亿元,减收8.31亿元,下降7.3%。其中:市级财政完成59.84亿元,下降8.5%;县区级财政完成45.34亿元,下降5.7%。
主体税种中多数税种降幅趋缓。前11个月,全市税收收入完成235.2亿元,下降19.4%,降幅较10月末缩小2.2个百分点,减收49.6亿元。主体税种呈现“
财政支出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年以来,全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总体要求,加快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重点支出得到了切实保障。前11个月,全市执行一般预算支出1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增支7亿元。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支出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增幅分别为20%、16.3%和25.8%。
六、金融贷款规模明显扩大
截止1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981.43亿元,比年初增长33.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06.91亿元,增长16.1%。其中:城镇居民储蓄1879.31亿元,增长16.6%;农村居民储蓄127.60亿元,增长9.6%。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116.86亿元,增长40.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6.8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244.18亿元,增长28.2%;中长期贷款余额2544.43亿元,增长50.0%。
贷款比例逐渐攀高。11月末,贷款与存款的比率为68.8∶100,与10月末持平;与2008年末的65.3∶100相比,贷款比例上升3.5个百分点。
七、物价继续低位运行
CPI继续低位运行。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1.6%,与10月份下降0.5%相比,涨幅提高2.1个百分点。
前11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下降0.4%,降幅与前10个月(-0.6%)缩小0.2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价格所涵盖的八大类消费中,价格水平呈现“三升五降”的态势。其中上涨的有:烟酒及用品类上涨4.3%、食品类上涨1.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0%;下降的有:衣着类下降4.5%、交通及通讯类下降2.8%、居住类下降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5%。
PPI降幅继续收窄。11月份,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5.5%,降幅比10月份缩小6.3个百分点。前11个月,PPI累计下降12.6%,降幅比前10个月缩小0.7个百分点。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继续下降。11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下降9.2%,降幅比10月份缩小2.1个百分点。前11个月累计下降5.0%。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工业方面:虽然目前工业降幅有所减缓,但回升的速度比较缓慢,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11个月下跌。11月份下降5.5%,1-11月累计下降12.6%。主要工业品价格低位徘徊造成工业经济低迷、企业盈利能力明显下降、订单回落、开工不足。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2.51,比上年同期下降56.74点。在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七项效益指标中,仅资产负债率和产品销售率情况好于上年同期。
投资方面:首先是进一步增加投资的难度较大。虽然从4月份开始,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回升,降幅逐月减小。8月份、9月份、10月份连续三个月实现正增长,但与全国、全省投资快速增长的势头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其次是国家扩大投资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资金规模偏小,受带动的行业较少,中央和省属重点项目对全市经济发展和投资增长的拉动效应不够强。第三是我市投资的内在动力不足。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外延扩张型投资增长明显,而内涵效益型投资降幅较大。前11个月,以改建和技术改造为主的内涵效益型投资完成101.97亿元,下降24.8%;以新建和扩建为主的外延扩张型投资完成264.08亿元,增长17.5%。
财政方面:前11个月,全市财政收入持续负增长,始终未能走出下行区间。市级和部分县(市、区)收入下滑严重,短收差距过大。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全市主要经济指标都在低位运行,虽然下半年略有回升,但对财政收入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全市主导行业市场持续低迷,产品销售受阻,价格大幅下跌,企业利润下降,税源萎缩。二是政策因素影响。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并实施了大规模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政策性减收影响较大。三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大。前11个月,全市一般预算收入下降15.9%,一般预算支出增长6.1%,支出增速高于收入22个百分点。
全年经济走势分析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仍未走出衰退的困境,复苏基础仍不稳固,实现复苏还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目前,一些国家消费需求回升,但同时仍存在着高失业率、房价下跌等情况,因此全球经济全面复苏的时间还难以确定。
从全国形势看,全国经济运行初步遏制了增速下滑的势头,呈现出企稳向好的积极变化,而且这些积极因素正逐步累积增加,为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奠定了基础。工业进一步企稳。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比10月份加快3.1百分点;投资加速,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1%,继续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国家扩大投资的政策效果正进一步显现;消费持续向好,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3%。特别是在家电下乡等政策推动下,农村消费市场正在开始走向活跃。但是,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特别是,当前推动复苏的因素还过于单一,经济复苏动力主要来自大规模的政府刺激计划,而复苏不稳定性因素还大量存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仍在持续。
从我市经济运行总体情况看,今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和我市各项保增长保民生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市场信心的日渐恢复,全市经济将继续保持企稳回升走势。国内生产总值一季度下降0.8%,二季度扭负转正,增长0.8%,三季度增长1.4%,在这种回升趋势中,四季度积极因素增多,全年GDP增速将继续保持加速走势。目前,虽然经济增长中的不平衡问题还比较突出,但是总体经济在“波动中逐步上扬”的恢复期运行特征将会进一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