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1月淮安市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保增长促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好发展态势。
一、工业经济较快增长
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37.07亿元,同比增长24.2%;实现工业增加值373.82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当月实现工业增加值38.05亿元,同比增长21.6%。市直工业的当月增幅首次超过县区,分别实现产值、增加值48.02亿元、14.4亿元,同比增长40.7%、40.5%,比县区产值增幅高5.2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1-10月份,全市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270.41亿元,同比增长22.2%;实现利税140.55亿元、利润60.55亿元,分别增长23.1%和26.2%。亏损企业亏损额2.57亿元,同比下降79.0%。随着经济企稳回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5月份以来实现利润增幅逐月提高,累计增幅分别为0.2%、8.9%、13.5%、19.5%、19.5%、26.2%。
二、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带动下,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完成额642.77亿元,同比增长32.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32.38亿元,增长31.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49.54亿元,增长39.3%;房地产开发投资160.86亿元,增长32.7%。商品房销售量保持较大幅增长。1-11月份,全市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481.7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427.2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19.1%、117.3%;商品房销售额139亿元,其中住宅118.29亿元,分别增长144.1%、140.9%。
三、内需拉动不断增强
今年以来,在国家扩大消费政策的推动下,我市消费品市场供给充足,销售额稳定增长,1-11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9.99亿元,同比增长18.7%,增幅位居全省第三,增幅比全省快0.3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28.4亿元,增长18.7%;县的零售额78.47亿元,同比增长18.6%;县以下零售额53.12亿元,增长19.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05.52亿元,同比增长18.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0.05亿元,增长21.4%;其他4.63亿元,增长22.2%。
四、外向型经济形势平稳发展
1-11月份,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0.62亿元,同比增长24.5%。实际到帐注册外资5.16亿美元,同比增长43.7%。其中,楚州区和淮阴区的增幅均超过了100%。承包劳务完成营业额2.23亿元,同比增长14.6%。
五、财政金融保持持续增长
1-11月份,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88.42亿元,同比增长24%。县区发展快于市直,完成收入115.15亿元,增长30.9%,快于全市增幅6.9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1.92亿元,增长30.3%。财政总支出134.47亿元,同比增长34.1%,一般预算支出112.12亿元,同比增长31.7%。1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931.16亿元,比年初增加229.56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为660.13亿元,比年初增加195.94亿元。
六、城市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1-11月份,市区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预计为15369元,同比增长16.3%,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14411元,增长12.5%。工资收入在居民家庭总收入中仍占主要地位,比重达62.2%,同比增长16.5%。
七、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低走
1-11月份,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从分类看呈现2升6降局面: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其余均呈现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