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赤壁市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赤壁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目标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工作会议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大力实施“大工业、大城建、大旅游、新农村”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国民经济取得健康稳定较快发展。
元至11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8亿元,占全年任务的89.3%;完成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3.57亿元,占全年任务的82.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亿元,占全年任务的84.8%;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0.6亿元,占全年任务的93.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3亿元,占全年任务的9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50元,占全年任务的94.2%;完成外贸出口总额2120万美元,占全年任务的72.9%;实际利用外资4030万美元,占全年任务的122.0%;招商引资金到位资金18.4亿元,占全年任务的76.9%。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工业经济持续发展,运行质量继续提高。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影响,市委、政府大力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积极出台一系列方法对企业进行扶持,继续认真实施“大工业”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元至11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0.6亿元,占全年任务的93.7%。工业经济运行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规模工业企业数量增加,带动工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2009年,我市规模工业企业数达到183家,较上年净增21家,新增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6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6.5%;二是骨干企业依然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体。元至11月,晨鸣纸业、华润电力、华新水泥等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12家,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7.5亿元,占到整个规模工业的43.0%,全市电力、机械、建材、纺织等六大支柱产业元至11月实现工业增加值33.3亿元,占到整个规模工业的82.1%;三是园区建设日趋完善,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元至11月,经济开发区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1%,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5.2%。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继续增长。元至11月份,我市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农业生产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夏粮作物播面和产量大幅增加。全市夏收粮食作物面积达到66077亩,比去年同期增长28.8%,夏收粮食总产量达到10812吨,同比增长24.2%;二是春播早稻面积增加。由于我市认真宣传贯彻中央惠农政策,加上出台了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农民种植双季稻的热情有所上升。今年全市种植早稻139061亩,同比增长6.5%,增加8537亩;早稻产量53613吨,同比增长12.1%;三是渔业生产稳定增长。水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坚定了养殖户的信心。据统计,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1.2万亩,比同期增长1.4%,创历史新高,尤其是高档鱼、特色鱼养殖面积增加较大,稻田养虾、网箱养鳝面积大幅增长,预计全市稻田养虾面积在3万亩左右,大湖精养面积增加,提高了单产水平,元至11月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1241吨,同比增长6.8%。五是农民收入有所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元至11月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500元,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于由于去年的打工经商和生猪价格上涨改变为林业和建筑业收入增加。另外由于农村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并提高了住院报销比例,解决了农民治病难问题,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三)财政收入增长,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元至11月,全市完成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3.57亿元,占全年任务的82.4%。财政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地方税收收入增长较快,非税收入增长适度,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是财政支出增幅较大,保证了政权机构正常运转、社会稳定和重点支出的需要。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招商引资取得成效。元至11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3亿元,占全年任务的92.5%。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投资比重大。元至11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5.5亿元,占整个投资额的43.0%;二是非国有投资是整个投资的主体。元至11月份,全市非国有投资达到36.6亿元,占整个投资的62.8%;三是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元至11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达到190.9%,同比提高127.4个百分点。
(五)市场购销活跃,物价指数平稳。元至11月,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亿元,占全年任务的84.8%。消费品市场运行呈现以下主要特征:一是市场规模上新台阶,零售额增幅连创新高。元至11月,我市月均零售额达到3241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低开高走,总体波浪上升态势。二是城市市场稳中见旺,农村市场日趋活跃。元至11月,城市消费品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1373万元。农村市场消费力增强,元至11月农村市场实现零售总额64385万元。三是大型超市不断增加,规模化经营发展趋势明显。元至11月,我市大超市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20万元,同比增长28.5%。
二、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元至11月我市经济保持了稳步较快的发展势头,但是经济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需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前进中遇到的困难,确保我市全年目标的顺利完成。
一是规模工业企业发展速度逐月回落,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储备量较少,发展后劲堪忧。自今年5月份开始,我市规模工业企业增速逐月呈下滑趋势,5月增速为28.7%、6月增速为25.5%、7月增速为25.4%、8月增速为24.6%、9月增速为23.2%。增幅的下降,直接影响到我市经济总量和速度在全省考核的排位。从目前我们掌握的新增企业和新增项目来看,我市09年的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数仅10余家,各乡镇办场新增企业数少之又少,企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二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容乐观,农民主体收入结构发生变化。我市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成效不突出,还没有一个象嘉鱼蔬菜,通城生猪那样在全省叫得响的产业。农业产品名牌不多,并且有下滑趋势,在今年湖北省公布的“湖北省十大名茶”中,我市茶叶无一上榜,猕猴桃产业也是停步不前。农民主体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市外出务工农民返乡人员持续增加,继续在外务工人员工资减幅较大。畜牧业种养形势严峻,受农资价格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农民养畜积极性受挫。农民收入也随之下降,收入增长主要来源由去年的打工经商和畜牧价格上涨改变为林业和建筑业经营。
三是新增大项目少,引进项目科技含量低。今年除国家项目快速通道4个亿、电厂二期81亿、陆水航电枢纽3个多亿等几个少数大项目之外,其余引进项目普遍偏小且科技含量低,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三、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对策
从元至11月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我市经济发展总体形势较好。但要完成全年目标,必须继续加大力度,强化措施,乘势而上,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一是继续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支持力度。
从元至11月全市规模工业生产形势来看,要持续保持企业产值的高增长,必需继续加大对新上企业的支持力度,保证企业尽快投入正常运营,继续加大对原有骨干规模工业企业实行技术更新改造,拓展企业生产能力。金融部门在关键时期体现银企鱼水情谊,根据企业的实际和发展前景给予企业必要的资金扶持;劳动就业部门针对企业的用工需求,有目的地为企业培训熟练工人,保证企业正常用工;行政服务中心进一步强化职能,优化企业生产发展环境。
二是继续以大举措促农民增产增收。
要确保我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必须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价格、质量等问题的监管力度,降低农户经营风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进一步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力度,把农技知识直接传送到农户手中;三是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生产力;四是加大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建设力度,切实解决农田和干旱期人畜用水问题,增强农民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五是加大组织返乡农民工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合理搞好农民工的再就业问题。
三是加强税收监管力度,解决好财政收支矛盾。
要解决我市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督税、促税,努力寻求可用财力增收点;二是进一步优化分配资金,以科学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为主线,做好各项民生工程的配套资金使用;三是分期分批次偿还到期债务,减少财政支出压力。
四是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和在建项目督办力度。
从元至11月引进项目情况来看,我市新引进大项目较少,小项目科技含量不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选择性的发展,宁缺勿滥,对我市资源实施整合,着力引进一批高科技高质量企业。从在建项目情况来看,重点项目建设相当迟缓,有些项目一拖就是几年。必须加大项目建设督办力度,实行市级领导督办制和部门项目建设责任制,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建设。一是对市委、政府主要领导挂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督进度、保协调、促发展;二是以战线、部门为依托,对重点项目实行包保责任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促进已达成意向项目早日开工,在建项目早日完工,切实加强项目建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