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能源矿产——石油与天然气的分布与勘查
浙江省石油地质勘查工作始于1956年。至今已逾40年,从事油气地质勘查的单位主要有地质部华东石油普查大队、石油部华东石油勘探局、华东石油物探大队、浙江省石油地质队、浙江石油勘探处(包括其前身浙江省第五地质大队、浙江省石油地质大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勘探分公司、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等。石油地质勘查的重点地区是浙江省3个较大的沉积盆地(杭州湾盆地、金衢盆地、宁波盆地),投入勘探工作量较多的还有长兴煤山一泗安地区、永康盆地、沿海平原第四系分布区。浦江一墩头盆地、寿昌盆地和浙西古生界分布区也进行少量油气勘探工作。其他地区特别是大片火山岩分布区,只进行地质调查和少量电法、磁法、重力剖面工作。
多数勘探区的工作时断时续,先后有不同单位从事不同项目的勘查工作,项目过多而且变化较大,故按地区与开展油气勘查工作时问分述。
一、长兴煤山一泗安地区
1956年,地质部华东石油普查队在长兴县煤山地区进行含油气调查。
1958~1961年,石油工业部华东石油勘探局在煤山地区开展石油普查,钻探浅井8口,进尺3472.77米,3口井龙潭组中部砂岩采用提捞方法进行了试油,其中:一口井产气,产量14.8立方米/天~15.3立方米/天;一口井产水,水量297升/天;另一口井为干层。
1971~1974年,浙江省石油地质大队屈永隆等对煤山向斜进行油气普查,钻浅井6口,进尺4120.45米,坑深190.3米,试油2口。采用提捞、酸化和爆炸试油,煤1井日产油O.2升,CK609井日产油O.5升~4升,累计产油28升;千井湾西大巷一200米巷道累计产油103.75升(91.3公斤),平均日产油0.43斤,均属干层。
1979~1984年,浙江省石油地质大队冯之尧等对煤山一泗安地区进行油气普查,完成二维模拟地震剖面108.22米,地质浅井13口(其中煤山地区7口、泗安地区6口)、中深井1口,合计进尺13210.16米,试油井1口3层,发现油气显示。
1987年,浙江省石油地质研究所陈溥鹤、朱国华等对煤山盆地油气富集与保存条件以及龙潭组砂岩储层孔隙演化与油气关系进行研究。指出储集岩宏观和微观特征是煤山盆地油气勘探的关键,粗一中砂级以上粒度砂岩保留较多粒间孔隙并形成少量溶孔,因而渗透性较好。提出了包括3口井的勘探总体设计。
1991~1993年,浙江省石油勘探处楼基胜、俞日德在煤山东风齐煤矿-450米巷道进行试油,试油层位上二叠统龙潭组中段Ⅰ砂层。砂岩层平均厚3.3米,孔隙度一般为6%~8%,平均为7.03%,渗透率为O.46~23.85×10-3 um2。在油砂层中用风钻钻了109个蜂窝孔,孔深0.8米左右。油砂中见有构造裂隙,石油由裂隙交会处流出最多。除钻蜂窝孔处未采取其他措施,只是挖集油池进行计量。1992年11月21日~12月9日平均日产油量21.13公斤,产水3.97公斤,1993年8月2日~9月29日平均日产油量为23.27公斤,稳定低产,油质甚轻,密度为O.8545~O.8781。
煤山地区二叠系龙潭组含油砂岩较致密,含油性不均匀,不经改造难以形成有经济价值的油流,浅部由于煤矿开采,地层压力损失殆尽,仅在保存条件较好、埋深较大的部分,通过压裂等措施,可能获得少量有经济价值的油流。
二、沿海平原第四系浅层天然气
浙江省沿海第四系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两岸、台州湾和温州湾的人海附近,总面积约15800平方公里。浙江省石油地质大队、浙江石油勘探处和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开展浅层天然气勘探工作。
1958~1961年,浙江省石油地质大队陈陟阳在杭州市区进行第四系浅层气勘探工作,以人力浅钻为主,共116口,总进尺6310米。发现产气井,因水淹而停产。
1971~1972年,浙江省石油地质大队胡全亨在萧山、余杭境内开展天然气普查勘探,打浅井160口,总进尺8069.63米。发现有透镜体状储气层3~4层,单层厚度1.2米~1.5米,主要气层埋深30米~40米。其中最具价值的是埋深35米~40米的第4气层,岩性为贝壳层和贝壳砂层,井口压力一般0.2MPa~O.4MPa。初步计算萧山宁围、余杭九堡和余杭塘栖天然气地质储量1041.27万立方米。余杭九堡CK6井平均产气量1349立方米/天,最高4700立方米/天,1971年10月~1976年4月用天然气烧砖约400万块。
1988年,浙江石油勘探处张维孝、钟懋荣选择萧山宁围地区作为浅层气勘探突破试验靶区,打浅井20口,总进尺1002.15米,进行浅层纵波地震勘探试验工作,其中一次试验剖面19.03公里,6次覆盖试验剖面11.04公里,获得波形稳定、延续性较好的3组反射,实际分辨率纵向为7米,横向为44米。钻井所发现的气层厚度均小于0.5米,气量小、压力低,无利用价值。
1991~1997年,浙江石油勘探处蒋维三、叶舟、郑华平在杭州湾和温州湾地区开展浅层天然气勘探,突破传统勘探方法,采用静力触探为主、配合少量横波地震勘探方法,施工横波地震剖面55.49公里,打触探井3290口,进尺14598.5米,采气井及资料井(旋转钻井)98口,进尺3929.64米。找到萧山市夹灶、义盛、德清县雷甸、平湖市黄姑、海盐县海盐、余杭市九堡一下沙和温州市龙湾等7个浅气田。气层深度30米至50余米不等。获得控制储量为4.3922亿立方米,国家储委油气专业委员会批准控制储量4.2422亿立方米,预测储量0.49亿立方米。
杭州湾地区第四纪地层自下而上由河床相、河漫滩相、浅海海湾相和河口湾相等几个部分组成。生气层主要为浅海相的粘土层,其次为湖沼相的粘土层。一般厚14米~24米,最厚31米,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碳含量平均0.376%。储集岩为砂层和贝壳砂层,属河流相和海相冲积层中串沟沉积。储层物性甚佳,孔隙度平均34.3%,渗透率平均603×10—3um2。盖层为粘土层,气藏类型是岩性气藏,气水同层,具有面积大、分布广、埋藏浅、规模小、单储系数小、物性好、压力低、单井产量相对较高的特点。最具有开发价值的是埋深40米至50余米的气层,6毫米气咀测试,单井日产天然气1000立方米至2000余立方米,无阻流量10000立方米/天左右。由于气水同层,产量较高则容易出水。
1992年,浙江石油勘探处委托浙江省地球物理技术应用研究所在萧山夹灶气田附近进行电法勘探试验。采用对称四极测深法及五级纵轴测深法。2条剖面,4极测深点14个、5极测深点10个。由于精度较低,难以满足浅层气的勘探要求。
1993年,浙江石油勘探处委托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在杭州湾北岸的德清、余杭约3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沿河道进行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可行性试验。完成地震剖面调查160公里,其中有效工作量46公里。由于工作区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交错,坑塘和小型湖泊密布,河道狭窄,形成复杂难辨的侧反射和绕射,以及较浅的水深造成的震源轰鸣和极强的多次反射,使地震剖面信噪比低、干扰背景大,记录面貌比较模糊和混乱,以致给识别有效信息和解释带来很大困难,未能取得成功。
1992~1998年,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严经芳在台州湾和温州湾地区进行浅层天然气勘探工作,椒江、温岭、平阳、仓南等地施工浅层地震剖面37.6公里,打触探井101口,进尺5555米,打采气井和资料井4口,进尺220米。发现多处天然气,椒江黄礁等地进行过采气。
1998~1999年,浙江石油勘探处委托北京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在萧山地区开展微生物法寻找浅层天然气试验工作。1998年采集180个样品选择指示菌并建立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模式,1999年采集200个样品进行现场应用研究。预测2个气藏范围,其一与已知气田符合较好。主要技术负责人:阮万才、金文彪。
1999年,浙江石油勘探处委托核工业247技术开发部在萧山夹灶已知气田附近24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进行静电阿尔法薄膜法寻找天然气试验,共207个测点,发现21个异常点,组成4个异常区,与夹灶气田的位置符合较好。主要技术负责人:阮万才、杨忠廷。1999~2001年,中油浙江勘探分公司郑华平、蒋维三等在嘉善地区开展埋藏较深的(埋深
三、永康盆地
1959~1964年,浙江省石油地质队陈清泉、蒋维三在永康开展石油普查勘探,进行1:50000地质填图,建立磨石山组、永康组(馆头段、朝川段)、方岩组的地层剖面顺序,至今仍是浙东地区最主要的标准剖面。华东石油物探大队进行1:100000电测深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主要勘探手段是钻井,井深一般
四、金衢盆地
1959~1961年,地质部华东石油物探大队在金衢盆地开展1:200000重力、地面磁法、电测深勘探,面积3700平方公里。905航测队进行航磁测量。对盆地基本格架和凹陷、凸起、大断裂的分布,有概略了解。浙江省石油地质队陈清泉、杨柳舒等开展盆地地质调查,施工地质浅井5口,最深井
1970~1979年,浙江省石油地质大队张华巨、蒋维三、潘秀清等在盆地开展油气普查勘探,包括地质填图、地震、非地震化探、钻井等。施工地震剖面507.67公里,均为光点和模拟剖面。打深井4口、中深井4口、浅井28口,最大井深
1991~1993年,浙江石油勘探处陈家和等在金衢盆地开展数字地震勘探试验、非地震物化探工作,进行金深8井重新试油。1992年采用数字地震仪再次进行方法攻关试验,主要进行浅井组合、高次覆盖和地震枪试验。完成数字地震试验剖面50.88公里。通过试验,浅井(多井)组合和高次覆盖所得数字剖面质量较模拟磁带记录阶段有所提高,由于金衢盆地属丘陵区,表层地震激发条件太差,白垩系反射系数低,且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地震方法仍未过关,资料地质解释比较困难;在以龙游为中心的270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油气化探工作,10条测线,164个采样点,采用方法为土壤吸附烃、蚀变碳酸盐和热释汞法,圈出4个综合异常,一级异常2个(十里丰、箬塘),二级异常1个、三级异常1个;1992年浙江石油勘探处MT队在盆地中西部进行大地电磁测深工作,面积2400平方公里,7条测线,84个测点,通过一维、二维反演和井旁MT资料分析等技术,划分3个一级构造单元,11个二级构造单元,确定5条大断裂,对江山一绍兴断裂提出了一些新认识,分析了盆地基底起伏、石炭二叠系的分布及上白垩统的厚度变化;1992年浙江石油勘探处委托上海浦江勘查技术公司和浙江省物化勘察院在金衢盆地主体部位进行1.50000高精度重力细测,面积2764.5平方公里,计23492个物理点。通过此阶段的工作划分出主干断裂及次级断裂33条,其中控制盆地边界和一级构造单元4条,控制二级构造单元的主干断裂7条;划分出一级构造单元3个、二级构造单元14个,识别局部重力异常22个,其中6个甲类异常可能与有意义的局部构造密切相关。通过非地震物探工作对盆地的结构、断裂系统、地层的分布和厚度有更深入的了解。
1996年,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委托地矿部第四物探大队在金衢盆地开展数字地震勘探25公里,结合原有地震资料在龙游北圈定钱家构造,该构造钻金66井,井深
五、杭州湾盆地
杭州湾盆地包括杭州湾北岸的桐乡一平湖凹陷、南岸的长河凹陷和水域内的王盘洋凹陷及一些小凹陷及期间的隆起区,总面积14745平方公里。 1959~1960年,地质部华东石油物探大队进行1:200000重力普查、1:100000地面磁法勘探和1:200000电测深勘探,通过工作对区域构造有一定了解,划分几个构造单元。
1971~1978年,浙江省石油地质大队在盆地开展以中新生界为目标的普查勘探工作。越一忠、徐献高在桐乡一平湖凹陷施工地震测线270.25公里,钻井12口,进尺
1977年,石油化学工业部物探局重力队在杭州湾盆地进行1:100000的重力详查。范围为杭州湾两岸的平原区,覆盖了桐乡一平湖凹陷的全部和长河凹陷的陆地部分。划分二级构造单元,指出长河凹陷为油气有利勘探区,桐乡凹陷、平湖凹陷、德清凹陷和太湖南缘凹陷为比较有利的勘探区。确定6个重力梯级带,认为是大断裂所致,比较清晰反映白垩纪盆地基底起伏形态。
1978~1981年,浙江省石油地质大队王正亚等在桐乡一平湖凹陷进行以古生界为目标的油气勘探。施工地震剖面134.32公里,钻井7口,进尺
1982~1988年,浙江石油勘探处屈永隆以桐乡一平湖凹陷为重点,进行以中生界为目标的油气勘探。完成二维地震勘探1201.95公里(其中数字地震测线310.6公里);打深井一口、浅井11口,总进尺
1989~1997年,浙江石油勘探处俞正国在杭州湾盆地开展以数字地震勘探为主的勘探工作。长河凹陷完成数字地震测线529.25公里,其中201.05公里测线在海涂,海洋石油物探联营公司于1992年施工,采用水陆两栖施工方法,96道遥控数字仪,30次覆盖。所得资料讯噪比较高,下第三系地震剖面可见2~3组反射同向轴;白垩系剖面有反射,但波组连续性较差。长河凹陷陆地部分完成1公里×1公里地震测网,滩涂地区测网密度达2×2公里;平湖凹陷完成数字地震剖面405.48公里,编制5层构造图,发现3个局部构造。1992年浙江石油勘探处委托成都理工学院在该盆地进行大地电磁测深工作,5条测线,87个物理点,剖面总长348公里,对火山岩的厚度和断裂的位置提出了新的见解;1992年冬在平湖凹陷进行720平方公里的油气化探,圈出一级异常3个、二级异常3个、三级异常5个;1991~1992年打检查井2口,进尺
六、宁波盆地
1959年,华东石油物探大队开展1:200000重力、地面磁法普查,范围涉及全盆地。1973~1981年,浙江省石油地质大队王正亚、姜涌泉等开展油气普查工作。除地质调查外,主要为地震勘探和钻井。1973年和1981年先后两次进行地震勘探试验工作。1973年采用多次覆盖方法,试验性进行两条测线生产工作,完成模拟地震剖面31.78公里,所得的资料质量不佳;1981年再次试验,采用仪器类型仍为模拟地震仪,试验段选在具有代表性不同构造部位,进行激发条件(选择激发岩性、组合爆炸方式)和接收条件(对比面积组合和线性组合的效果)试验。覆盖次数增加至12次,采用5井组合激发,资料质量有所提高,施工试验剖面51.68公里,地质浅井19口,中深井1口(井深
1977年,石油化学工业部物探局重力队在宁波盆地北部进行1:50000重力细测,面积约420平方公里;宁波盆地南部进行1:100000重力详查,面积约350平方公里,测线总长2092公里,重力观测点2036个。根据重力二次微商显示,确定可能为构造反映的局部异常7个,面积较大有五丰、压赛、望春3个,以靠凹陷中心的北部五丰异常所处的构造位置最为有利。
1987~1993年,浙江石油勘探处阮万才再次开展宁波盆地工作,整体作为勘探前期工程。采用地震、电法、化探、钻井等方法进行综合勘探。地震:地震勘探采用120道数字地震仪施工,以正规、正交网格布线,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完成941.0公里地震测线(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物探局用可探震源施工地震测线111.48公里)。测网密度达4公里×4公里,部分地区达2公里×2公里至1公里×1公里。通过调查和8个点上试验,取得较好成效。发现在深度
电法:1992年,浙江石油勘探处大地电磁测深穿越盆地9个测点,认为盆地沉积岩厚约
1988~1989年,浙江石油勘探处在800平方公里的第四系覆盖区开展油气化探,1988年完成198个测点;1999年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加密114个测点。采用方法为水化学法和土壤吸附烃法。圈出一类异常2个、二类异常6个、三类异常12个,其中,楼下陈异常面积约7平方公里,邻近深凹陷构造,且靠近地震勘探所确定的楼下陈断块构造。各类指标显示齐全,叠合程度较高。 热释光剂量测量:1990年,浙江石油勘探处与地矿部物化探研究所协作在盆地开展热释光剂量测量,共195个测点,圈出8个异常,面积80平方公里。一号异常呈北东东向,西起望春桥,经宁波市北东至汉塘,是主要找油靶区。
钻井:1991~1992年,浙江石油勘探处在地震勘探确定的楼下陈断块构造上钻参数井一口(宁参1井),井深
七、浦江一墩头盆地
浦江一墩头盆地是东西相连的两个沉积盆地,两盆地的形成、发育时期和地层分布有较大的差异,但两者属同一构造带又紧密相连。盆地周边劳村组至寿昌组中见到原油和沥青显示。1971~1974年,浙江省石油地质大队冯之尧在盆地开展油气普查工作。进行地质调查、地震试验工作。钻井4口(墩头盆地3口,浦江盆地1口),进尺
八、寿昌盆地
1972年、1975年,浙江省石油地质大队徐克定先后在寿昌盆地开展石油地质概查和普查,测制地层剖面,对地层时代、岩相、构造和油气地质条件和远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井位建议。1986~1987年,浙江省石油地质大队陆逊等在寿昌盆地施工两口地质浅井,进尺
九、浙西古生界分布区
1977~1983年,浙江省石油地质大队徐克定等在浙西地区开展以古生界海相地层为重点的普查勘探。进行地质调查和构造、岩相、石油演化与保存条件等方面的专题和综合研究。以淳安~桐庐地区为重点,1978~1981年施工地震剖面332.91公里(其中一次剖面112.45公里,多次覆盖剖面220.46公里),初期测线多沿沟布设,各自独立互不连接,后测线逐步向小山沟布设并翻越山头,测线基本成网。地震剖面显示,深部构造比地面构造简单和平缓,构造顶部的位置上下有较大的偏移。1977~1980年在施工深井两口,浅井1口,总进尺
研究结果认为:浙西北古生界有雄厚的生油物质基础,范围大,生油岩厚度大,母质类型好,发现60余处碳沥青点,已可确认是石油的衍生物,在地质历史上曾生成过大量油气;西峰寺组和寒武系中的石英砂岩、藻礁灰岩等可能成为储层,而其上覆的奥陶系、志留系以泥岩为主,总厚达
十、其他地区
1959~1960年,华东石油物探大队穿越东火山岩区,完成曹娥一健跳、金华一海门、龙游一温州等3条1:200000重力大剖面和曹娥一龙游、金华一临海、龙游一永嘉等3条1:200000磁法大剖面,并在黄岩一平阳沿海平原作了1:200000地质磁法勘探,通过工作圈定火成岩分布区,提出构造单元划分意见。 1989年,中国石油开发公司区域勘查项目经理部委托浙江石油勘探处进行淮南一温州大地电磁测深(MT)剖面,对区域构造和火山岩之下可能存在沉积岩分布区提出见解。
1991~1992年,中国石油开发公司区域勘查项目经理部委托浙江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对浙闽粤东部地区火山岩基底沉积岩油气地质条件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各种物探、地质资料,对几个区块提出认识和评价。
十一、东海油气勘查与开发
东海油气勘查从地矿部开始到石油部加入,先后有地矿部上海海洋调查局、石油部所属石油天然气勘查单位进入海域工作。从地质调查经地球物理勘查到施工海上占探揭露,30多年来取得重大成果,发现多处海上油田。90年代进入开发,并于世纪之末首先向上海供应天然气,21世纪之初将向浙江供气。 1.“平湖油气田”二期勘探与开发 上海天然气总公司为准备平湖油气田二期开发的需要,2000年7月施工钻探平湖六井;井位在八角亭构造原平湖油气田二井南面约2公里,距开采综合平台约7公里。获单层产量天然气91万立方米/日、凝析油405吨/日,是东海单层天然气最高日产量记录。
(1)平湖油气田二期(八角亭构造)通过平湖六井钻探获得高级储量: a.天然气探明储量: 32.28亿立方米 凝析油探明储量: 64.8万吨 原油探明储量: 162.1万吨 b.天然气控制储量: 6.87亿立方米 凝析油控制储量: 22.2万吨 原油控制储量: 38.4万吨 c.八角亭二断块储量 大然气控制储量: 12.12亿立方米 凝析油控制储量: 20.6万吨 八角亭构造总储量(探明+控制) 天然气储量: 51.27亿立方米凝析油储量: 107.6万吨 原油储量: 206.5万吨。
(2)上海市对平源油气田开发 平湖油气田已施工勘探井、开发井15口,两年已开采天然气3.28亿立方米、原油135万吨、凝析油10.5万吨,已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估算经济价值人民币30亿元。
在开采过程中,2000年11月发生海底输油管断裂近3个月,每天经济损失巨大。初步分析断裂原因,主要是海域水下近岸流对管道下方基础掏空严重,产生管道下沉。
2.东海石油公司在东海勘探
(1)2000年上半年在东海北部(平湖斜坡的海礁湾)施工探井两口; a.绍兴6—1—1井 钻井深度
(2)2000年下半年在东海南部(丽水西次凹陷原温州一36—1井西南1.3公里)钻探评价井1口,井深2200余米处见一组砂岩层,厚
(3)东海石油公司钻机移到南黄海进行钻探,目的是揭示上古生代地层油气情况。
3.上海海洋石油局在东海工作
上海海洋石油局是东海油气勘探的主要单位,有近30年的勘探历史,为东海油气的勘探与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该公司原为地矿部上海海洋调查局,现属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新星石油公司)
(1)2000年共施工探井、评价井5口: 第一井(春晓四井)位于春晓构造主高点南,距春晓三井3公里,未见油气。 第二井(春晓五井)测试天然气46.38万立方米/日,凝析油54.62吨/日。 第三井(天外天二井)测试天然气72.4万立方米/日,凝析油17.6吨/日。 第四井(宝石一井)已钻到
(2)春晓探明储量 2000年11月全国储委审查通过,春晓油气田累计新增探明储量
(3)西湖凹陷所取得的成果 在平湖、宝云亭、孔雀亭、玉泉、残雪、断桥、天外天、春晓等9个地区探明储量天然气850亿立方米、凝析油2200万吨。尚有部分控制和预测储量,为东海油气田的开发提供可靠资源。春晓油气田的开发预可行性报告,已在2000年12月通过审查,开始做“ODP”(开发方案)报告,预计在2004年春晓油气田可开发天然气每年15亿立方米。
4.浙江省正在积极开展东海油气上岸陆域基地的选址准备
东海油气勘探阶段虽然尚未结束,开发阶段已在实施,除平源油气田外,春晓油气田已进入开发方案研究,温东的丽水西次凹陷也有所进展,地处优越条件的浙江东南沿海舟山、宁波、台州、温州等市都开展油气上岸基地的选址研究和论证,宁波和温州两市都组织《东海春晓油气田至选址基地的路线及登陆工程地质与环境条件》的研究报告,分别由省计经委和温州市政府组织对“宁波报告”和“温州报告”进行专家评审。 2000年4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副总陈同海一行来浙江考察天然气利用时指出“浙江已达到利用天然气程度,集团将在浙江东南沿海选择大型登陆点,2004年可在浙江登陆供气……并建议在宁波定点上岸最佳。”(春晓油气田至宁波鄞县咸祥镇直线323公里)。 东海石油公司将安排2001年在WE一36—1区块再施工评价井1口,如有突破,温东海域油气开发即可启动,根据区位条件,只能在温州市上岸。
摘自《浙江省地质矿产志》、方志出版社 2003年,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