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县域矿产资源数据库 >> 正文
县域矿产资源数据库

浙江省银矿的分布与勘查

文章来源:浙江地勘    点击数:2344    更新时间:2009-10-28 11:32:56    

  浙江省在明、清时期为国内四大盛产白银省份之一。省内银矿点较多,80年代初,加强银矿勘查工作,至2000年查明有资源储量矿产42处,多数与金、铅、锌、铜矿共伴生,少数为单银矿床。主要分布浙东和浙西南地区。全省累计查明资源储量4127吨,保有资源储量3480吨。

  1.天台市大岭口银、铅、锌矿

  天台县大岭口银铅锌矿位于天台县城南西直距4公里,矿区面积5.8平方公里。大岭口银铅锌矿床位于天台火山断陷盆地南缘,产于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中的近南北向的断裂带中,属火山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矿床的形成与中生代晚期火山喷发作用有关,矿体受南北向断裂和破火山口控制。整个矿区共有21个矿体,其中以Ⅰ-1号矿体规模最大,长500米,平均厚9.11米,延深大于600米,平均银品位141.8克/吨、铅O.95%、锌2.26%。矿床规模属中型。

  天台大岭口银铅锌矿,早在明朝开采银矿,清朝也曾采冶,至今尚存约30万吨的炉查。

  19581012月,省第四地质队上官俊进行踏勘。19592月~19609月该队进行铅锌矿普查,施工探槽3000立方米,浅井180米,坑道及清理老硐1000米,地表圈定多条矿体,并发现矿石中含银,后因工作任务变更,中途撤离矿区,1961年,王执钧主编《浙江省天台县大岭口铅锌矿普查总结报告》,省地质局批准铅、锌远景储量1万吨。

  19774月~198112月,省冶金地质大队汤正荣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展开普查,并肯定了银的工业价值。

  19821月~198312月,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二队对1号矿体进行勘探,投入钻探12544米、硐探749米。19848月汪积灶编写提交《浙江省天台县大岭口银、铅、锌矿矿区1号矿体勘探地质报告》。省储委审查批准银资源储量702吨、铅88747吨、锌132687吨、金317公斤。

  19841月~19889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公司浙江地质勘探公司二队继续对矿区其他14个矿体进行普查,投入钻探26398米。198812月陈伯森主编提交《浙江省天台县大岭口银铅锌矿区(银山、敏坑矿段)普查地质报告》,省有色地质勘探公司审查批准报告和远景储量银169吨、铅59250吨、锌19625吨。

  2.新昌县后岸银矿

  后岸银矿位于新昌县城南东,直距7.5公里,矿区面积1.44平方公里。处于新昌白垩纪火山盆地南东缘,拔茅破火山构造中。矿区出露地层为下白垩统朝川组中段含集块角砾熔岩、角砾凝灰岩及砂泥质岩等。共发现3条矿化带,赋存于南北向1号断裂破碎带中,以Ⅰ-1、Ⅰ-2号矿体为主,分别长250米、350米,平均厚分别为2.1米、3.63米,平均银品位217克/吨,伴生金0.29克/吨、铜0.51%、铜O.67%、锌1.36%。矿床属浅成中一低温火山热液充填型。

  19281937年,宋雪友、孟宪民等对矿区锰矿进行地质调查。

  1975年,省区测队进行1:200000诸暨幅地质调查,为普查找银提供信息。1984年省物探大队1:200000化探扫面圈定两个水系沉积物异常(银、铅、锌综合异常)为银矿普查找矿提供依据。

  1984年,省第四地质大队开展普查找矿,祝甘瑶等人实地踏勘发现了银矿()体。19849月吴军林等开展普查找矿。19871月~19899月矿区转入详查,先后施工钻孔21个,投入钻探5253米、平硐784米、槽探38585立方米。198911月提交《浙江省新昌县后岸银矿区1号矿体详查地质报告》,省储委审查批准银资源储量105吨,伴生铅1156吨、锌5245吨、金136公斤。

  3.遂昌县梭溪局下银矿

  19854月~199212月,省第七地质大队施俊超等对矿区进行长达七年之久的普查评价工作,199212月提交《遂昌县梭溪局下银矿普查地质报告》。199311月地矿部直管局审查通过。投入钻探140308米、硐探1452米、探槽13450立方米、各种测试样品11077件。通过普查评价,共圈出矿化带6条,长近千米,最宽处200余米,最大延深370米,查明资源储量银133.4吨。

  摘自《浙江省地质矿产志》、方志出版社 2003年,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