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叶蜡石、伊利石的分布与勘查
叶蜡石具有硬度低、化学惰性、耐强酸腐蚀、熔点高、导热导电率低、粉末白度高等特点,在耐火材料、陶瓷原料和玻璃纤维工业方面有广泛用途。质地细腻,色泽纯正艳丽的可作为工艺品雕刻原料。
浙江省叶蜡石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浙东南火山岩地区,属火山热液及火山沉积变质型矿床,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地12处、大型矿产地有青田县山口、岭头和泰顺县龟湖3处,中型矿产地4处,累计查明资源储量3896.5万吨,其中C级1141.8万吨,约占全国的50%,居全国首位。
伊利石是我国90年代以来才开发利用的新矿种,主要用于高级纸张的涂料,塑料、橡胶工业和化妆品的填料,陶瓷工业原料。瓯海县渡船头在国内最早发现伊利石矿,全省已发现矿床、矿点10余处。主要分布在浙东南瓯海、平阳、永嘉、青田等市县。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有瓯海渡船头和平阳渔塘、诸暨大梧等3处,资源储量882.3万吨,其中C级225.5万吨,居全国之首,矿石质量大多为高铝、低铁、低钛之优质品。
瓯海渡船头伊利石矿发现于1978年,随后进行地质勘探。其后相继在矿区外围及平阳渔塘、龙泉查田、诸暨等地发现新矿点。
浙江省叶蜡石、伊利石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起自60年代初,80年代进行工作较多,以矿区详查为主。90年代侧重于面上调查评价。近40年来叶蜡石、伊利石矿产勘查,初勘1个、详细普查7个、一般普查7个。
一、叶蜡石、伊利石矿产勘查史
1956年,省重工业厅地质队朱佩璋到青田踏勘叶蜡石矿。1959年,温州地区地质大队开展青田叶蜡石矿普查工作。1961年,建工部非金属矿地质公司华东公司五。三队进入青田山口一带,开展叶蜡石普查找矿工作。当年11月提交《浙江省青田县山口叶蜡石矿详细找矿报告》,华东公司于1963年1月批准报告计算矿区叶蜡石c级储量280万吨。这是浙江省第1份叶蜡石矿普查报告。其后叶蜡石矿产地质工作停滞。事隔10年,省非金属地质队在嵊县进行叶蜡石矿普查。1973年10月提交《浙江省嵊县松明培叶蜡石矿地质评价报告》。省基建局于1974年4月批准矿区叶蜡石D级储量2.3万吨。事后又是10年,随着叶蜡石利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矿产品需求量不断增长,特别是建材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叶蜡石矿业的大发展,促进叶蜡石矿产地质工作的发展,80年代成为叶蜡石矿产勘查的高峰期。
1979~1981年,省非金属地质队对青田北山叶腊石高岭土矿区,选择石龙岗一上沿水矿段进行详查工作,提交叶蜡石矿产储量C+D级107.69万吨。1980~1981年该队开展青田山口叶蜡石矿区尧士矿段详查工作。1983年提交《浙江省青田县叶蜡石矿区尧士矿段详查地质报告》。省建材局批准矿段叶蜡石储量67.3万吨,其中C级22.4万吨。
1981~1982年,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二队开展上虞梁岙叶蜡石普查工作。1982年底结束矿区详查,提交《浙江省上虞县梁岙叶蜡石矿区地质详查报告》。省冶金局批准矿区叶蜡石储量135万吨,其中C级19.1万吨。该矿区属单一型叶蜡石矿,矿石叶蜡石矿物含量达到85%~95%,Al2O3平均达到23.27%,耐火度1650OC~1670OC,矿石质量较好,随即建矿开采。
1982年5月~1984年,省化工地质大队进行瓯海县渡船头伊利石矿区初勘。1984年5月陈文光、袁德丰等人编制矿区初勘地质报告,省储委审查批准伊利石C+D级储量315.08万吨,其中C级224.49万吨,随着地方建矿山开采,矿石出口日本等国家与地区,供不应求。
1983年,建材部浙江地质勘探大队在临海杜歧高岭土矿区进行普查,发现叶蜡石。1983年9月提交《浙江省临海县杜歧叶蜡石一高岭土矿区找矿地质报告》,计算叶蜡石D级储量6.7万吨。
1983~1984年,温州地质大队对平阳渔塘伊利石进行普查。1984年5月提交《浙江省平阳县渔塘矿区伊利石、石英岩初步普查地质报告》。计算伊利石D级储量83.8万吨。
同期,省第三地质大队对常山芳村一带叶蜡石矿进行普、详查。1984年5月提交《浙江省常山县芳村叶蜡石矿区赤山塘块段详查报告》。省地质局批准矿段叶蜡石储量69万吨,其中C级19万吨。
1983~1986年,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在青田山口一北山一带进行高岭土、叶蜡石(伊利石)矿产资源概查,估算资源量达千万吨。
1987年,省第五地质大队对宁海深圳发现的叶蜡石矿进行普查。1987年9月提交《浙江省宁海县深圳叶蜡石矿区普查评价地质报告》,计算矿区叶蜡石D级储量78万吨。
1984~1988年,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开展青田山口叶蜡石矿区丰门一白垟矿段详查及外围普查。1988年8月提交《浙江省青田县山口叶蜡石矿丰门一白垟矿段详查地质报告》。省地矿厅于当年10月批准矿段叶蜡石储量1026.9万吨,其中C级99.1万吨。找到了一个特大型叶蜡石矿床。同期该队开展泰顺龟湖叶蜡石矿详查,1988年12月提交《浙江省泰顺县龟湖叶蜡石矿(5~6线)详查地质报告》。省地矿厅批准块段储量503.4万吨,其中C级238.3万吨。
1991年,省第七地质大队对已在开采、并经过70年代普查的景宁县缪坑叶蜡石矿进行普查评价,年底提交《浙江省景宁县景南乡缪坑叶蜡石矿普查地质报告》。计算矿区D级储量100.3万吨。
1990年前后,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在青田石门头进行伊利石矿普查。1991~1993年,该队在岭头叶蜡石矿区进行详查,并开展外围普查。1992年12月提交《浙江省青田县岭头叶蜡石矿际头山矿段详查地质报告》。省地矿厅于1993年3月批准矿段叶蜡石储量925.1万吨,其中C级416.3万吨。
1992~1993年,省第四地质大队在诸暨大梧地开石矿普查中发现伊利石矿,进行初步了解与圈定。在1993年4月提交《浙江省诸暨市大梧地开石矿区普查及外围调查报告》,计算伊利石D级储量482.4万吨,并经省地矿厅批准。
1994年,中国建材地质勘查中心浙江总队对上虞梁岙叶蜡石矿南矿段进行详查。1995年12月提交《浙江省上虞市梁岙叶蜡石矿区南段中部详查地质报告》。省储委于次年8月批准矿段叶蜡石储量292.3万吨,其中C级103万吨。
2001年初,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地调院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批准下达的《东南沿海非金属矿产资源区域潜力评价总体设计书》,开展青田北山一山口一带叶蜡石资源调查评价。专项调查面积400平方公里,室内外相结合,调查与分析研究相结合,系统总结调查区叶蜡石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2001年10月,鲍庆志等人提交《浙江省青田县北山-山口叶蜡石成矿区资源调查评价报告》。预测全区叶蜡石类矿产(包括高岭石、地开石、伊利石)总资源量9126.05万吨,包括已探明122b储量2414.87万吨,2M22基础储量390.85万吨。预测叶蜡石矿产全区资源量7467.24万吨,包括基础储量(122b)2299.35万吨与(2M22)311.60万吨。
二、主要矿区勘查工作
1.青田县山口叶蜡石矿
山口叶蜡石矿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叶蜡石矿床,矿区面积3.3平方公里。
山口叶蜡石矿由北而南分为尧士、丰门(旦洪)一白垟、老鼠坪等3个矿段。4条矿化带中有6个矿体。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长150米~2100米,延深150米~700米,厚0.5米~48.1l米。其中Ⅴ号矿体规模最大,分布在丰门(旦洪)一白烊矿段,已控制矿体长1160米,延深250米~700米,平均厚8.88米。矿石以Ⅲ级品为主,耐火度1625℃~1730℃,白度一般75%~90%,可塑性指数7.2~7.6。质纯均匀,致密块状,质优者称“冻石”,为优质雕刻石。矿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374.2万吨,其中C级储量121.5万吨。
1928年,李学清等对青田叶蜡石做过化学分析。1929年冬,地质学家叶良辅、张更、李璜,在青田县山口、大安、冯垟、小令等地进行地质调查,著有《浙江青田之印章石》一文。该文认为矿体由流纹岩、凝灰岩蚀变而成。新中国成立后,断续进行五次普、详查工作。1956年,省工业厅地质队朱佩璋等进行踏勘,编有《青田山口叶蜡石矿踏勘报告》。1959年,温州地质大队在矿区结底洪、丰门(旦洪)一带进行地质普查,以
1976~1978年,浙江省区调大队矿产组蔡惟罡等在1:200000区域地质调查中,对矿区进行地质调查。编有《浙江省青田县小南区山口叶蜡石矿区地质简报》和《浙江省青田县山口叶蜡石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认为山口叶蜡石矿规模大,矿石质量佳,由于矿体复杂,工作程度低,老鼠坪、白垟两矿段有隐伏矿体存在的可能,有必要进一步工作。
1981年初,建工部地质公司浙江省地质勘探大队边田潮,章荣炳等在尧士矿段进行详细找矿。地表以槽揭露,深部以
青田山口叶蜡石矿开采已达一千多年,至今犹盛。新中国成立后,叶蜡石的开发应用得到很大的发展,矿山开采不断扩大,1956年成立青田县蜡石矿。1979~1980年山口镇、方山乡先后成立山口镇和方山乡蜡石矿(集体)。目前有县、镇、乡3个矿山开采。
2.泰顺县龟湖叶蜡矿
龟湖叶蜡石矿区面积3.6平方公里。叶蜡石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主要有6个矿体,以Ⅲ-1 Ⅲ-2号矿体最大。Ⅲ-1矿体控制长
1984年4月,省第十一地质大队林奇、罗炎水和省地矿局张永山等对龟湖叶蜡石矿点进行检查。见民采点10余处,年采400吨优质叶蜡石出口,认为矿点范围大,交通方便,可组织力量进一步工作。 1984年6月,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卢立民等进入矿区概查。通过地表工作,圈定矿化范围及矿体,认为成矿条件好,可供进一步工作。1985年7月~1987年6月,省第十一地质大队苏三俊、温积远、黄涛等开展地质普查。在矿区3.6平方公里范围内测制1:2000地质草图,按
矿区早在1984年就开始民采,以优质矿石出口日本。1985年以来,开采量逐年增加,1991年开采量5万余吨,出口日本2万余吨。2000年开采矿山增加到3个,从业人员732人,年采矿石20.8万吨,矿业产值1683.7万元。
3.上虞市梁岙叶蜡石矿
梁岙叶蜡石矿区面积1.4平方公里。有四个矿体,均呈似层状产出。主矿体长
该矿在1956年由余姚县四明山陶瓷厂人员发现。1958~1981年先后进行过六次勘查工作。1958年3~4月,省第六地质队对矿点进行地表槽、井揭露。当年5月由张鹏飞编写《浙江省上虞县梁岙叶蜡石矿调查报告》。认为矿石质量不符合耐火材料工业指标要求,不必要进行深部工作。1958年下半年,该队再次进入矿点踏勘检查。在所编《余姚、萧山、绍兴、上虞、新昌、嵊县、诸暨七县普查总结报告》中,认为该矿规模巨大,品位甚佳,可作耐火材料用,应进一步工作。1960年1~4月,上虞县地质队进行普查工作。地表以
4.景宁县缪坑叶蜡石矿
缪坑叶蜡石矿区面积1平方公里。矿体呈似层状,有2个矿体,Ⅰ号矿体为主矿体,长
5.常山县芳村叶蜡石矿
芳村叶蜡石矿分石马山、高峙、赤山矿、乌石尖四个矿段,总面积16平方公里。含矿层内两层矿。赤山塘块段,上矿层由1~3个矿体组成,呈透镜状或似层状,长
6.瓯海县渡船头伊利石矿
渡船头伊利石矿是我国首次勘探的大型伊利石矿床,该矿的发现填补了国内伊利石矿产资源的空白。矿区面积1.2平方公里。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可分上、下两层工业矿体。下矿层为主矿体,埋藏浅,质量佳,分布稳定,长
摘自《浙江省地质矿产志》、方志出版社 2003年,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