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县域矿产资源数据库 >> 正文
县域矿产资源数据库

浙江省叶蜡石、伊利石的分布与勘查

文章来源:浙江地勘    点击数:9323    更新时间:2009-10-21 13:38:24    

  叶蜡石具有硬度低、化学惰性、耐强酸腐蚀、熔点高、导热导电率低、粉末白度高等特点,在耐火材料、陶瓷原料和玻璃纤维工业方面有广泛用途。质地细腻,色泽纯正艳丽的可作为工艺品雕刻原料。

  浙江省叶蜡石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浙东南火山岩地区,属火山热液及火山沉积变质型矿床,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地12处、大型矿产地有青田县山口、岭头和泰顺县龟湖3处,中型矿产地4处,累计查明资源储量3896.5万吨,其中C1141.8万吨,约占全国的50%,居全国首位。

  伊利石是我国90年代以来才开发利用的新矿种,主要用于高级纸张的涂料,塑料、橡胶工业和化妆品的填料,陶瓷工业原料。瓯海县渡船头在国内最早发现伊利石矿,全省已发现矿床、矿点10余处。主要分布在浙东南瓯海、平阳、永嘉、青田等市县。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有瓯海渡船头和平阳渔塘、诸暨大梧等3处,资源储量882.3万吨,其中C225.5万吨,居全国之首,矿石质量大多为高铝、低铁、低钛之优质品。

  瓯海渡船头伊利石矿发现于1978年,随后进行地质勘探。其后相继在矿区外围及平阳渔塘、龙泉查田、诸暨等地发现新矿点。

  浙江省叶蜡石、伊利石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起自60年代初,80年代进行工作较多,以矿区详查为主。90年代侧重于面上调查评价。近40年来叶蜡石、伊利石矿产勘查,初勘1个、详细普查7个、一般普查7个。

  一、叶蜡石、伊利石矿产勘查史

  1956年,省重工业厅地质队朱佩璋到青田踏勘叶蜡石矿。1959年,温州地区地质大队开展青田叶蜡石矿普查工作。1961年,建工部非金属矿地质公司华东公司五。三队进入青田山口一带,开展叶蜡石普查找矿工作。当年11月提交《浙江省青田县山口叶蜡石矿详细找矿报告》,华东公司于19631月批准报告计算矿区叶蜡石c级储量280万吨。这是浙江省第1份叶蜡石矿普查报告。其后叶蜡石矿产地质工作停滞。事隔10年,省非金属地质队在嵊县进行叶蜡石矿普查。197310月提交《浙江省嵊县松明培叶蜡石矿地质评价报告》。省基建局于19744月批准矿区叶蜡石D级储量2.3万吨。事后又是10年,随着叶蜡石利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矿产品需求量不断增长,特别是建材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叶蜡石矿业的大发展,促进叶蜡石矿产地质工作的发展,80年代成为叶蜡石矿产勘查的高峰期。   

  19791981年,省非金属地质队对青田北山叶腊石高岭土矿区,选择石龙岗一上沿水矿段进行详查工作,提交叶蜡石矿产储量C+D107.69万吨。19801981年该队开展青田山口叶蜡石矿区尧士矿段详查工作。1983年提交《浙江省青田县叶蜡石矿区尧士矿段详查地质报告》。省建材局批准矿段叶蜡石储量67.3万吨,其中C22.4万吨。  

  19811982年,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二队开展上虞梁岙叶蜡石普查工作。1982年底结束矿区详查,提交《浙江省上虞县梁岙叶蜡石矿区地质详查报告》。省冶金局批准矿区叶蜡石储量135万吨,其中C19.1万吨。该矿区属单一型叶蜡石矿,矿石叶蜡石矿物含量达到85%~95%,Al2O3平均达到23.27%,耐火度1650OC1670OC,矿石质量较好,随即建矿开采。  

  19825月~1984年,省化工地质大队进行瓯海县渡船头伊利石矿区初勘。19845月陈文光、袁德丰等人编制矿区初勘地质报告,省储委审查批准伊利石C+D级储量315.08万吨,其中C224.49万吨,随着地方建矿山开采,矿石出口日本等国家与地区,供不应求。   

  1983年,建材部浙江地质勘探大队在临海杜歧高岭土矿区进行普查,发现叶蜡石。19839月提交《浙江省临海县杜歧叶蜡石一高岭土矿区找矿地质报告》,计算叶蜡石D级储量6.7万吨。  

  19831984年,温州地质大队对平阳渔塘伊利石进行普查。19845月提交《浙江省平阳县渔塘矿区伊利石、石英岩初步普查地质报告》。计算伊利石D级储量83.8万吨。   

  同期,省第三地质大队对常山芳村一带叶蜡石矿进行普、详查。19845月提交《浙江省常山县芳村叶蜡石矿区赤山塘块段详查报告》。省地质局批准矿段叶蜡石储量69万吨,其中C19万吨。  

  19831986年,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在青田山口一北山一带进行高岭土、叶蜡石(伊利石)矿产资源概查,估算资源量达千万吨。   

  1987年,省第五地质大队对宁海深圳发现的叶蜡石矿进行普查。19879月提交《浙江省宁海县深圳叶蜡石矿区普查评价地质报告》,计算矿区叶蜡石D级储量78万吨。   

  19841988年,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开展青田山口叶蜡石矿区丰门一白垟矿段详查及外围普查。19888月提交《浙江省青田县山口叶蜡石矿丰门一白垟矿段详查地质报告》。省地矿厅于当年10月批准矿段叶蜡石储量1026.9万吨,其中C99.1万吨。找到了一个特大型叶蜡石矿床。同期该队开展泰顺龟湖叶蜡石矿详查,198812月提交《浙江省泰顺县龟湖叶蜡石矿(56线)详查地质报告》。省地矿厅批准块段储量503.4万吨,其中C238.3万吨。  

  1991年,省第七地质大队对已在开采、并经过70年代普查的景宁县缪坑叶蜡石矿进行普查评价,年底提交《浙江省景宁县景南乡缪坑叶蜡石矿普查地质报告》。计算矿区D级储量100.3万吨。  

  1990年前后,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在青田石门头进行伊利石矿普查。19911993年,该队在岭头叶蜡石矿区进行详查,并开展外围普查。199212月提交《浙江省青田县岭头叶蜡石矿际头山矿段详查地质报告》。省地矿厅于19933月批准矿段叶蜡石储量925.1万吨,其中C416.3万吨。  

  19921993年,省第四地质大队在诸暨大梧地开石矿普查中发现伊利石矿,进行初步了解与圈定。在19934月提交《浙江省诸暨市大梧地开石矿区普查及外围调查报告》,计算伊利石D级储量482.4万吨,并经省地矿厅批准。   

  1994年,中国建材地质勘查中心浙江总队对上虞梁岙叶蜡石矿南矿段进行详查。199512月提交《浙江省上虞市梁岙叶蜡石矿区南段中部详查地质报告》。省储委于次年8月批准矿段叶蜡石储量292.3万吨,其中C103万吨。   

  2001年初,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地调院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批准下达的《东南沿海非金属矿产资源区域潜力评价总体设计书》,开展青田北山一山口一带叶蜡石资源调查评价。专项调查面积400平方公里,室内外相结合,调查与分析研究相结合,系统总结调查区叶蜡石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200110月,鲍庆志等人提交《浙江省青田县北山-山口叶蜡石成矿区资源调查评价报告》。预测全区叶蜡石类矿产(包括高岭石、地开石、伊利石)总资源量9126.05万吨,包括已探明122b储量2414.87万吨,2M22基础储量390.85万吨。预测叶蜡石矿产全区资源量7467.24万吨,包括基础储量(122b)2299.35万吨与(2M22)311.60万吨。   

  二、主要矿区勘查工作   

  1.青田县山口叶蜡石矿   

  山口叶蜡石矿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叶蜡石矿床,矿区面积3.3平方公里。   

山口叶蜡石矿由北而南分为尧士、丰门(旦洪)一白垟、老鼠坪等3个矿段。4条矿化带中有6个矿体。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长150米~2100米,延深150米~700米,厚0.5米~48.1l米。其中Ⅴ号矿体规模最大,分布在丰门(旦洪)一白烊矿段,已控制矿体长1160米,延深250米~700米,平均厚8.88米。矿石以Ⅲ级品为主,耐火度1625℃~1730℃,白度一般75%~90%,可塑性指数7.27.6。质纯均匀,致密块状,质优者称“冻石”,为优质雕刻石。矿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374.2万吨,其中C级储量121.5万吨。

1928年,李学清等对青田叶蜡石做过化学分析。1929年冬,地质学家叶良辅、张更、李璜,在青田县山口、大安、冯垟、小令等地进行地质调查,著有《浙江青田之印章石》一文。该文认为矿体由流纹岩、凝灰岩蚀变而成。新中国成立后,断续进行五次普、详查工作。1956年,省工业厅地质队朱佩璋等进行踏勘,编有《青田山口叶蜡石矿踏勘报告》。1959年,温州地质大队在矿区结底洪、丰门(旦洪)一带进行地质普查,以200间距布槽。预测储量达1.5亿吨,认为属大型叶蜡石矿床,远景很大。 1961年,建工部非金属矿地质公司华东分公司五。三队高恒松,李重开等对丰门(旦洪)等矿段开展普查找矿。进行地质测量,地表工程加密至100间距揭露矿体,完成钻探45,槽探9290立方米,浅井288,调查老硐5723196211月提交《浙江省青田县山口叶蜡石矿详细找矿报告》。地质公司华东分公司批准远景储量280万吨。报告认为该矿床产状多变,矿化不均,连续性差,无进一步工作必要,宜边采边探。

19761978年,浙江省区调大队矿产组蔡惟罡等在1:200000区域地质调查中,对矿区进行地质调查。编有《浙江省青田县小南区山口叶蜡石矿区地质简报》和《浙江省青田县山口叶蜡石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认为山口叶蜡石矿规模大,矿石质量佳,由于矿体复杂,工作程度低,老鼠坪、白垟两矿段有隐伏矿体存在的可能,有必要进一步工作。

1981年初,建工部地质公司浙江省地质勘探大队边田潮,章荣炳等在尧士矿段进行详细找矿。地表以槽揭露,深部以100×100网度钻孑L控制矿体。完成钻探1020,槽探517立方米,198311月提交《浙江省青田县山口叶蜡石矿区尧士矿段详查地质报告》。浙江省建筑材料工业局批准工业储量22万吨,远景储量45万吨。19839月,温州地质大队(后称为省十一地质大队)陈朝永、甘受荣等对山口矿区继续工作。选择丰门(旦洪)一白垟矿段进行详查,浅部以100间距槽、井揭露,深部以200×200网度施工钻孔,在白垟矿段加密至100×100网度控制工业储量。1987年初提交《青田县山口矿区白垟矿段叶蜡石矿详查中间地质报告》。详查阶段投入钻探7086、槽探6295立方米、硐探115、老硐编录2265及大量的各类测试样品。在工作中注意了对叶蜡石矿的应用研究。尤其是对K2O+Na2O含量大于0.5%的矿石制陶试验和Fe2O3含量大于1%的矿石面砖半工业性试验,效果较好,从而开拓了暂难利用矿石和次级矿石的工业应用范围,扩大了储量。1988年正式提交《浙江省青田县山口叶蜡石矿丰门一白垟矿段详查地质报告》。省地矿厅批准工业储量99万吨,远景储量928万吨。并获地质矿产部1991年度找矿三等奖。

青田山口叶蜡石矿开采已达一千多年,至今犹盛。新中国成立后,叶蜡石的开发应用得到很大的发展,矿山开采不断扩大,1956年成立青田县蜡石矿。19791980年山口镇、方山乡先后成立山口镇和方山乡蜡石矿(集体)。目前有县、镇、乡3个矿山开采。

2.泰顺县龟湖叶蜡矿

龟湖叶蜡石矿区面积3.6平方公里。叶蜡石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主要有6个矿体,以Ⅲ-1 Ⅲ-2号矿体最大。Ⅲ-1矿体控制长780,平均厚7.46;Ⅲ-2矿体长580,平均厚11.9。矿石可选性好,手选率高。矿区累计探明叶蜡石工业储量463万吨,远景储量674万吨,共计1137万吨,其中Ⅱ级品储量390万吨,为一优质大型叶蜡石矿床。矿区先后多次进行勘查工作。 1961年,泰顺县地质队进行地质普查工作,以地表槽探采样分析,确定为叶蜡石矿。在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圈出地表矿体长80,厚O.43,认为矿体延深浅,矿石质量一般,估算远景储量0.2万吨。

19844月,省第十一地质大队林奇、罗炎水和省地矿局张永山等对龟湖叶蜡石矿点进行检查。见民采点10余处,年采400吨优质叶蜡石出口,认为矿点范围大,交通方便,可组织力量进一步工作。 19846月,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卢立民等进入矿区概查。通过地表工作,圈定矿化范围及矿体,认为成矿条件好,可供进一步工作。19857月~19876月,省第十一地质大队苏三俊、温积远、黄涛等开展地质普查。在矿区3.6平方公里范围内测制1:2000地质草图,按200间距施工槽探、浅井及钻探。投入钻探2179、浅井139、槽探3603立方米、各类分析样品1885件。初步查明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形态产状及矿石物质组分。编写《浙江省泰顺县龟湖叶蜡石矿区初步普查地质报告及详细普查地质工作设计》,肯定矿床为大型规模。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立即选择成矿条件最佳的矿区中部(56线)0.5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详查评价工作。地表以短槽对矿体进行加密控制,深部钻孔加密至100×100100×200l网度控制矿体。投入钻探1996,槽探1456立方米,系统采样541件。查明矿床地质特征,对成矿机理、控矿因素、成矿模式等做了相应的研究。198812月编写《浙江省泰顺县龟湖叶蜡石矿(56线)详查地质报告》。省地矿厅审查批准叶蜡石工业储量463万吨,远景储量430万吨。获地矿部1989年度找矿三等奖。 1989年,进行矿区详查块段西部普查,扩大了叶蜡石矿的分布范围。19905月编写《浙江省泰顺县龟湖叶蜡石矿6线以西矿段普查地质报告》。省地矿厅审查批准叶蜡石矿远景储量244万吨。 1990年,进行龟湖叶蜡石矿填料开发应用研究试验。1992年省第十一地质大队洪俊华编写提交研究试验报告,确认叶蜡石作为橡胶补强填料在生产技术上完全可行的。为综合利用龟湖叶蜡石开拓新途径。随着龟湖叶蜡石矿的开发及深加工,拓宽了叶蜡石矿应用领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矿石在国内十分畅销。为满足中日合资项目对地质资料的要求,据省工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工业指标,对矿区详查矿段两个主矿体进行储量重算,199011月提交《浙江省泰顺县龟湖叶蜡石矿(56线)Ⅲ一1、Ⅲ-2矿体储量重算说明书》。省储委批准工业储量309万吨,远景储量274万吨,作为编制矿山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矿区早在1984年就开始民采,以优质矿石出口日本。1985年以来,开采量逐年增加,1991年开采量5万余吨,出口日本2万余吨。2000年开采矿山增加到3个,从业人员732人,年采矿石20.8万吨,矿业产值1683.7万元。

3.上虞市梁岙叶蜡石矿

梁岙叶蜡石矿区面积1.4平方公里。有四个矿体,均呈似层状产出。主矿体长550,厚0.4520。矿石平均A12O3 23.37%,矿石耐火度16501670。累计探明叶蜡石储量135万吨,其中耐火材料级矿石工业储量19万吨,远景储量61万吨,玻璃、陶瓷级矿石远景储量55万吨。

该矿在1956年由余姚县四明山陶瓷厂人员发现。19581981年先后进行过六次勘查工作。195834月,省第六地质队对矿点进行地表槽、井揭露。当年5月由张鹏飞编写《浙江省上虞县梁岙叶蜡石矿调查报告》。认为矿石质量不符合耐火材料工业指标要求,不必要进行深部工作。1958年下半年,该队再次进入矿点踏勘检查。在所编《余姚、萧山、绍兴、上虞、新昌、嵊县、诸暨七县普查总结报告》中,认为该矿规模巨大,品位甚佳,可作耐火材料用,应进一步工作。196014月,上虞县地质队进行普查工作。地表以200间距施工槽探、浅井和硐探,系统揭露矿体。投入槽探1367立方米、浅井50、硐探100米。当年提交《浙江省上虞县梁岙叶蜡石矿初探小结》。认为矿床规模大,可进一步工作。1961512月,宁波地质大队对矿区东段补做少量槽、井探地表工程,在矿床中部以钻探控制矿体的延深。投入槽探700立方米、浅井150、钻探55219622月由王执钧主编《浙江省上虞县梁岙叶蜡石矿区地质普查评价报告》。提交叶蜡石工业储量31万吨,远景储量34万吨,暂不能利用储量275万吨。认为矿床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196711月~196810月,建材部华东地质公司503队在矿区东段和中段进行勘探。施工钻孔4个,计1194。编有《浙江省上虞县梁岙叶蜡石矿地质勘探报告》。196812月建材部玻璃工业设计院及华东地质公司等单位审批玻璃级矿石工业储量74万吨,远景储量43万吨。19799月至19816月,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二队,为上海市宝山钢铁厂提供耐火材料,以钻探为主要手段,利用已有矿山坑道,对矿床进行全面详查评价。施工钻探3733、硐探31198212月陶家麟主编《浙江省上虞县梁岙叶蜡石矿区地质详查报告》,省冶金工业局审查批准耐火材料级矿石工业储量19万吨,耐火材料级玻璃级矿石远景储量101万吨。 矿区于19666月建成地方国营上虞叶蜡石矿,开采矿石与粗加工,产品为叶蜡石块矿和粉矿。主要供应上海、唐山、上虞等省内外厂家作陶瓷和耐火材料原料。2000年矿山年产量13万吨,产值75万元。

4.景宁县缪坑叶蜡石矿

缪坑叶蜡石矿区面积1平方公里。矿体呈似层状,有2个矿体,Ⅰ号矿体为主矿体,长670,平均厚4.64,最厚10.44,矿石品级为低一中铝型,局部为高铝型。储量占总资源储量的93.8%;Ⅱ号矿体长220,平均厚1.93。矿石品级为中-高铝型。 该矿床于1968年由云和县经委王力恒根据群众报矿经踏勘调查发现。1970年云和县工业局为了解该叶蜡石矿的规模和品位,对地表矿体进行踏勘检查。19863月至19878月,省第七地质大队王敏耀等对矿区进行较为系统的地质普查工作,投入槽探5500立方米。198712月提交《浙江省景宁县景南乡缪坑叶蜡石矿区普查地质报告》。叶蜡石远景储量80万吨。 1969年,景宁县二轻工业局景南蜡石矿建成投产,进行露采及浅部平硐小规模开采,时采时停。1984年景宁县景南乡乡办矿山(乡镇集体企业)开采经营至今。

5.常山县芳村叶蜡石矿

芳村叶蜡石矿分石马山、高峙、赤山矿、乌石尖四个矿段,总面积16平方公里。含矿层内两层矿。赤山塘块段,上矿层由13个矿体组成,呈透镜状或似层状,长415,宽0175,矿体厚O.56.1。下矿层呈似层状,平均厚4.07。矿石分为Ⅱ级品、Ⅲ级品和雕刻叶蜡石三类。矿区累计探明工业储量19万吨,远景储量50万吨。 该叶蜡石矿发现于1931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矿区地勘工作。 1959610月与19617月,衢县地质队叶应良等先后两次来到石马山、赤山塘等地进行踏勘检查,投入槽探389立方米,提交《衢县芳村叶蜡石地质资料综合报告》,计算叶蜡石工业储量5.5万吨,远景储量43.2万吨。19618月~19625月,金华地质大队蒋跃祖等在赤山塘一石马山一带开展普查工作。投入槽探3556立方米、浅井515、平硐47。提交《浙江省常山县芳村叶蜡石矿普查报告》。计算暂不能利用叶蜡石远景储量20余万吨。报告认为矿床在目前无多大价值,无进一步工作的必要。1982年,应常山县政府的要求,金华地质大队郑兴泉又对赤山塘块段开展地质工作。经过一年工作,认为矿区有远景,遂转入详查。以200×200100网度(外围400线距)布置探矿工程。同时对含铝、铁不同级别的叶蜡石分别取样进行素烧试验,详查工作还对高山寺、石马山、乌石尖3个块段作了少量地表及坑探工作。198311月结束野外工作。投入槽探215立方米、硐探91、钻探23761984年提交《浙江省常山县芳村叶蜡石矿赤山塘块段详查报告》。省地矿局批准高、中铝叶蜡石表内Ⅱ级、Ⅲ级品工业储量19万吨,远景储量50万吨。19871988年,国家建材局浙江省地质勘探大队和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曾先后对乌石尖、石马山等块段做过地质工作。1984年以来,当地农民继续开采叶蜡石矿,不断发现新的矿体,开采量日益增大。该矿用低铝叶蜡石做白水泥原料试用获得成功,扩大了叶蜡石的应用领域,低铝叶蜡石矿已供不应求。2000年产量28万吨,产值141.5万元。矿产品以块矿为主,主要销往上海、南京、沈阳等地,作耐火材料、陶瓷原料和玻璃配料等。

6.瓯海县渡船头伊利石矿

渡船头伊利石矿是我国首次勘探的大型伊利石矿床,该矿的发现填补了国内伊利石矿产资源的空白。矿区面积1.2平方公里。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可分上、下两层工业矿体。下矿层为主矿体,埋藏浅,质量佳,分布稳定,长960,平均厚4.3l米,控制斜深700。矿石矿物组分简单,以伊利石为主,平均品位K2O 7.79%,优质矿石呈纯白色、黄绿色,油脂光泽,似珠玉状,半透明,质纯,硬度低,滑感强。矿区累计探明储量316.1万吨,其中C级储量225.5万吨。60年代,该矿区作为叶蜡石矿床进行过3次普查工作。70年代后期经鉴定为含钾伊利石。80年代开展普查勘探工作。1960年,温州地质大队金光龙等在普查中发现该矿,认为是叶蜡石矿。开展矿区普查,进行地表揭露。编写《温州市屯桥渡船头叶蜡石普查总结报告》。提交叶蜡石工业储量23.64万吨,远景储量26.22万吨。19616月,温州地区地质队进行普查工作。编写普查报告,提交叶蜡石远景储量30.15万吨。19761978年,温州市计委地质工作组金光龙送样经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鉴定为含钾伊利石。19781979年,浙江省区调大队温州幅矿产组蔡惟罡等进行踏勘,写有地质简报。1979年,浙江省科委将渡船头叶蜡石成矿特征的研究列为浙江省科研项目,由省化工地质大队承担,后化工部又将此项目延伸为初步普查。19809月,省化工队陈文光、袁德丰、施湘林等进入矿区开展普查,以槽、井探,揭露、追索和了解矿体特征。送样到北京铀矿研究所、化工地质研究所、杭州大学等单位测试、鉴定,矿石矿物为伊利石。1981年提交初步普查地质报告,同年转入初步勘探。为进一步确定矿石矿物组分及其工业应用问题,采样进行X衍射、差热、红外、电镜、化学分析等多种综合测试手段,确认矿物为伊利石,属粘土矿物中层状钾铝硅酸盐矿。参照粘土矿床的勘探规范,按第Ⅱ勘探类型,以100×100网度布工程控制矿体工业储量,200×100网度控制远景储量。根据矿体受层位控制的特点,运用层控矿床理论指导找矿,预测主矿体向南延深较大,有一定远景,据此布置多个深孔,基本孔孔见矿。矿区投入钻探2615,共34个孔,浅井2101985年编写《浙江省瓯海县渡船头伊利石矿区初步勘探地质报告》。1986年省储委审查批准储量316万吨,其中工业储量225万吨。获化工部1990年度地质找矿三等奖。 渡船头伊利石矿1983年建矿山开采至今,矿石主要出口与供应外省。外销日本,常年1万吨左右。2000年年产矿石2.8万吨,产值76.88万元。

   摘自《浙江省地质矿产志》、方志出版社 2003年,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