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县域矿产资源数据库 >> 正文
县域矿产资源数据库

浙江省萤石的分布与勘查

文章来源:浙江地勘    点击数:12760    更新时间:2009-10-21 13:36:37    

  萤石又称氟石,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含氟矿物,为工业用氟元素的主要来源,是氟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萤石是浙江省分布广泛的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全省发现萤石矿产地650处,矿()80个。浙江省43个县()有萤石矿,主要是浙西北安吉、湖卅、德清、昌化;浙东余姚、象山、嵊州、新昌、仙居、临海;浙中诸暨、东阳、义乌、金华、永康;浙西南武义、缙云、丽水、松阳、云和、龙泉、遂昌、江山、常山等及文成、青田等县市。余姚一嵊州一东阳永康一武义一遂昌

  江山一带矿床()密集分布,是浙江省最重要的北东向萤石矿带。尤以永康、武义、遂昌、龙泉、江山、常山等县()资源丰富,约占浙江省资源量的一半以上。经勘查与调查矿区()190处,其中勘探6处,初勘8处,详查24处,普查30处,检查20处。有大型矿床15(矿石量200万吨以上,已探明储量矿区10),中型矿床37(矿石量30万吨以上,已探明储量矿区34)。近年工作找到的常山八面山萤石矿具特大型规模。浙江省探明资源储量矿区68个,矿石量6736.2万吨,矿物量为3677.2万吨。单一矿资源储量占全国12,居第一位。浙江萤石尤以武义著称,武义萤石矿田以武义县城中心,北东、南西长宽各30公里,面积约900平方公里,共有杨家、后树及余山头等大、中型萤石矿床20余处,小型矿床40余处及矿点140个。累计探明矿石工业储量1700万吨,远景储量800万吨。

  一、5080年代萤石矿产勘查史

  浙江省萤石矿产地质工作始于19325月,浙江省矿产调查所师燕春对武义境内24处萤石矿产地进行资源调查,著有《武义矿产资源调查报告》。

  1936年,何霜英著《武义的宝石一氟石》一文,估算萤石矿石远景储量近30万吨,指出武义有最丰富的萤石资源。

  19421945年,日军侵华期间,派浙赣战线从军调查队做盗测,著《武义义乌两地主要萤石矿产地精查报告》,对武义矿田估算矿石储量219万吨,称武义萤石为“东洋第一”。

  抗战胜利后,李璞、刘国忠、盛莘夫等曾做调查,分别著有报告。

  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人民委员会恢复武义萤石矿产开采,并对武义、新昌、嵊县等地萤石矿产进行野外调查。武义萤石矿由调查开始全面步人和深入阶段。19501954年,胡子俺、汪国栋、李璞等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查,均著有调查报告。估算矿石储量50余万吨。

  1954年,高振西、陈伯元对杨家萤石矿区提出以100×50米网度控制矿体求工业储量的勘探工作意见。同年,高振西、潘江著《浙江省武义一带萤石矿床若干规律》,提出矿田内萤石矿主要分布于北东向主干断裂带中,北西及东西向次要断裂带仅有次要矿床;北东向有五个萤石矿带作等间距平行分布;萤石矿床在矿带中作串珠状断续分布;矿体作雁行式排列,常有尖灭、再现或侧现。对该区萤石矿找矿勘探和采矿具有极大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1954年,浙江氟矿朱孝成等首次对永康皇尖下萤石矿开展工作,地表以槽探对矿体作系统揭露。编有《浙江省永康县倪宅区皇尖下矿区槽探总结》,认为矿床具有较大规模。

  19551958年,省重工业厅地质队王洪武等对杨家、溪里萤石矿首次投入钻探工作,计算了矿石储量。这是我国首次对萤石矿产的正规勘查。由此启动了浙江省萤石矿产勘查。

  1956年,浙江武义砩矿对杨家矿区开展普查,按100米~50米间距,以槽、井、硐探对矿体作系统控制,编有《杨家矿区地质普查报告》。19571958年,浙江省重工业厅地质队王洪武等以钻探为手段,按100米×50米网度,对负50米标高以上的矿体作控制,施工钻22个,工作量3300米,提交《杨家萤石矿初步勘探报告》,计算矿石工业储量70万吨,远景储量10余万吨。报告指出:矿体向深部仍有较大延伸,应进一步工作。

  19551956年,省重工业厅地质队王洪武等对武义县溪里萤石矿普查,施工5个钻孔控制深部矿体,计算矿石工业储量30万吨,远景储量l0万吨,梁荣深等提交《浙江砩矿溪里矿区普查检查报告》。

  19561957年,东风萤石公司(原称浙江武义砩矿),以槽、井探为手段,按100米×50米网度作系统控制。提交溪里矿区地质普查报告。

  19577月,朱佩璋调查丽水下林萤石矿,编有《矿区踏勘报告》。

  19631965年,省冶金地质大队陈嗣炎等进入溪里矿区工作,按50米×50米网距布置槽、井、钻探,控制矿体。1963年完成普查,19641965年进行勘探,累计槽探700立方米,井探100米,钻探2500米。196511月提交《浙江省武义县溪里萤石矿地质勘探最终报告》。计算矿石储量C+D173.4万吨,其中c163.3万吨。

  1957年,省第二地质大队庞承业对永康皇尖下萤石矿区开展普、详查工作,地表槽探揭露控制矿体。1958年以井、硐、钻探继续对矿体深部作控制。投入槽探5800立方米、浅井200米、硐探140米、钻探1800米。195910月,提交《永康县皇尖下萤石矿床地质报告》。1962年省地质局复审批准C级矿石储量298万吨,是一个大型萤石矿床。

  1958年前后,省地质局第四地质队开展象山、东阳、义乌等地萤石矿产的普、详查工作。1964年先后完成全省萤石矿踏勘检查,并按县作了汇编,与此同时完成义乌赤岸官山、华溪、培磊竹坑、毛店龙山等及东阳上溪萤石矿区初步普查评价工作。当年5月提交《赤岸官山萤石矿初步普查评价报告》,D级矿石储量2.5万吨;6月提交《华溪萤石矿区初步评价报告》,D级矿石储量5.6万吨;11月提交《培磊竹坑萤石矿初步普查评价报告》,C+D级矿石储量21.3万吨(其中c6.9万吨)12月提交《毛店老龙山萤石矿初步普查评价报告》,C+D级矿石储量1.7万吨;《东阳上溪萤石矿区初查评价报告》,D级矿石储量2.5万吨。

  1959年,永康县地质队陈南山、徐家铭,对武义萤石矿田内荷叶塘、后腊、后俸等10个萤石矿开展普查。编写《永康县萤石矿综合调查报告》。并估算部分矿区的储量。

  19621964年,省冶金煤类地质大队范安东等以槽、井、钻等手段对杨家萤石矿进行勘探。按100米×100米网度控制工业储量,最大勘探深度至负200米标高,投入钻探4300米、槽探13000立方米、浅井700米。圈定5个工业矿体,矿床规模达大型。1964年底提交《浙江武义县杨家萤石矿地质勘探最终报告》,浙江省钢铁公司审查批准矿石储量167万吨,其中工业储量98万吨。

  196310月,钱柏年等编制《宁波地区萤石矿产地质资料汇编》。

  19641月,金华地质大队完成义乌县塔山下萤石矿详查评价。提交《浙江省义乌氟矿塔山下矿区地质详查报告》,省地质局批准矿区D级储量矿石14.5万吨。

  19647月,省第四地质队完成义乌县南山坑萤石矿区详查。提交《浙江省义乌县南山坑萤石矿区地质详查评价报告》。次年,被省地质局批准矿石储量,C13.5万吨,C+D54.1万吨。

  196411月,省冶金地质勘探大队结束永康渎溪萤石矿区详查,提交《浙江省永康县渎溪萤石矿地质详查总结报告》。省钢铁公司批准矿石储量C+D40.6万吨,其中C36.8万吨。

1965年,省第四地质队相继完成临安县桃树岭与新昌县大汶山、天台县崔岙、岩下萤石矿初查评价,完成东阳县佐村萤石矿普查工作,结束临安县上卜与嵊县毫石两个萤石矿区普查评价工作。3月提交《浙江省东阳县佐村萤石矿区最终地质报告》,省地质局次年1月批准矿石储量C+D112.9万吨,其中c75.9万吨;6月提交《浙江省新昌县大汶山萤石矿区初查评价报告》,D级矿石储量10.9万吨;7月提交《浙江省嵊县毫石萤石矿区普查评价报告》与《浙江省临安县上卜萤石矿区普查评价报告》,省地质局批准毫石矿区矿石储量B+C+D42.7万吨,其中B+C15.1万吨;批准上卜矿区矿石储量B+C+D12万吨,其中B+C7.3万吨;8月提交《浙江省临安县桃树岭萤石矿区初查报告》,省地质局批准D级矿石储量5.5万吨;10月提交《浙江省天台县崔岙、岩下萤石矿区初查评价报告》,省地质局批准矿石总储量33.3万吨,其中C23.6万吨。

19621975年,省冶金地质大队赵九皋、范安东、陈嗣炎等继续对武义萤石矿田内82个矿床()进行调查,登记建卡,并以地表槽探、浅部井、硐探、深部钻探等手段,对其中杨家、石龙岗、溪里、东寺山等7个矿区开展普查一详查,分别提交勘查报告,计算矿石工业储量合计200余万吨,远景储量200余万吨。其中19654月结束的武义石龙岗萤石矿详查,提交《浙江省武义县石龙岗萤石矿地质详查报告》。10年后,省地质局批准矿石储量C+D83万吨,其中C79.1万吨。 196511月,省第四地质队完成《浙江省丽水、云和、遂昌、龙泉、、青田、文成、泰顺、临海、三门萤石汇编》。 19661月,省冶金地质勘探大队经数年工作,完成武义县徐村萤石矿与东寺山矿床详查。提交《浙江省武义县徐村萤石矿地质详查报告》与《浙江省武义县东寺山萤石矿床详查报告》。省钢铁公司于当年2月批准徐村矿区矿石储量C+D76.2万吨,其中C74.7万吨。省地质局于197812月批准东寺山萤石矿区矿石储量C+D93.8万吨,其中C63万吨。

1966年以后,浙江省萤石矿勘查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至1970年前后,断续恢复萤石矿产勘查工作。其中19681月东风萤石公司上报《浙江省武义县蒋马洞萤石矿区矿产储量基层表》计算矿区C级矿石储量47.8万吨。

1969年,浙江省建材505地质队对武义县大塘口萤石矿进行普查。19708月提交《浙江省武义县大塘口萤石找矿总结报告》,197310月省地质局批准矿区D级矿石储量49.4万吨。 1970年,东风萤石公司汪荣铨等发现皇尖下萤石矿区赋矿断裂带南西端新矿体,投入钻探400,提交矿石工业储量6万吨,远景储量2万余吨。 1971年,东风萤石公司对武义余山头萤石矿开展普查。施工2个钻孔,估算了储量,认为规模不大。1979年该公司尹方千等开展普查、详查。以槽探和钻探对矿体控制,施工槽探50立方米,钻探30001986年编写《浙江省武义县余山头萤石矿区地质普查报告》,提交矿石储量75万吨,并指出矿体向深部仍有延伸,可进一步勘探。此后,公司在采矿过程中,以井下钻探对深部矿体进行开发性勘探,增加了储量。该矿床累计探明矿石工业储量107万吨(矿物量86万吨),远景储量23万吨(矿物量19万吨)

 197312月,省冶金地质大队经断续数年工作后结束诸暨县西山萤石矿区详查工作。提交《浙江省诸暨县西山萤石矿区地质详查报告》。19755月省冶金局批准报告计算矿石储量C+D31万吨,其中C16.2万吨。 19743月,省冶金地质大队结束嵊县毫石萤石矿区勘探,提交《浙江省嵊县毫石萤石矿地质勘探总结报告》。次年省冶金局审查批准矿区矿石储量C10万吨,C+D13.8万吨。 19748月,金华县地质队完成金华安地凤凰山萤石矿普查。提交《浙江省金华安地凤凰山萤石矿普查报告》,省地质局于19773月批准矿区D级矿石储量12.6万吨。 19768月,省冶金地质大队结束嵊县三溪萤石矿区详查工作。提交《浙江省嵊县三溪萤石矿区地质详查报告》。当年11月省冶金局批准矿区矿石储量C+D165.9万吨,其中C54万吨。 1976年,省冶金地质大队完成德清县庾村萤石矿区勘探工作。提交《浙江省德清县庾村萤石矿区地质勘探报告》。浙江省矿产储量委员会(简称省储委)198012月批准矿区矿石储量A+B+C+D202.6万吨(矿物量145万吨),其中C级以上储量为149.6万吨(矿物量110万吨),成为浙江省第一个成功勘查的单矿体大型萤石矿床。庾村萤石矿产于上侏罗统火山喷发碎屑岩和花岗闪长岩侵入体的接触断裂带中,矿体长1300,一般延深200300,最大延深超过500,厚1.92。矿石质量佳,平均品位CaF2 70.72%。该矿床历经多个地勘单位多次反复工作:萤石矿脉是在1958年由当地村民发现,19635月、8月、12月,浙江省嘉兴地质大队先后三次踏勘、普查,施工槽探819立方米、井探36、硐探15,揭露矿体长达130019641月,钱人杰等编写“浙江省德清县庾村萤石矿普查区1963年年报”,认为矿石品位高,可做冶金熔剂,估算矿石远景储量62万吨。

19643月,省第四地质队继续进行普查。补做地表工程,系统揭露矿体,同时进行露天采坑清理采样,初步控制矿床规模,估算远景储量65万吨。6月,唐国华为主编写《浙江省德清县庾村萤石矿区初查评价报告及详查设计》,认为矿床有扩大远景的可能。由于矿区位于莫干山风景疗养区范围,开采萤石矿会影响地貌景观,因此勘查工作被迫于1964年中止。19741月,经浙江省政府同意,省冶金地质大队进入矿区勘探,以钻探为主要探矿手段,辅以生产坑道编录、采样及地表工程控制,按100×50100网度控制矿体,施工钻探13172,硐探1181976年吴风元、陈欣翰为主编写《浙江省德清县庾村萤石矿区地质勘探报告》,矿区勘查工作至此结束。

19725月建成浙江省德清萤石矿。19891月扩建,1991年原矿开采达到6万吨。矿山总投资520万元,全部回收。主要产品是冶金级萤石块矿和碎矿。19782月,宁波地区地质队完成余姚云溪萤石矿区详查。提交《浙江省余姚县云溪萤石矿区详细普查评价地质报告》。当年12月,省地质局批准矿区矿石储量C+D21万吨,其中C13.6万吨。 1976年至80年代,武义县萤石矿山公司何三合、陈南山等,以槽、硐、钻探手段对荷叶塘、后腊、大塘口、后树等8个矿床()进行普查,部分矿区计算矿石工业储量50余万吨,远景储量近50万吨。 1979年,东风萤石公司汪荣铨等对杨家萤石矿赋矿构造带北东延伸段新矿体详查。投入钻探工作量1150,施工12个钻孔。1985年提交《浙江省武义杨家萤石矿六号矿体详细普查报告》,计算矿石工业储量约30万吨,远景储量10余万吨。19815月,宁波地质大队完成余姚芝林萤石矿区详查工作。提交《浙江省余姚县芝林萤石矿区详细普查地质报告》,省地质局审查批准矿石储量C+D155.8万吨,其中C36.4万吨。 19821986年,省第三地质大队黄文明等对武义盆地内近200个萤石矿床()进行全面踏勘检查,建卡登记,择优对后树、大塘口、后腊等萤石矿床的地表和浅部施工探矿工程,提交《浙江省金华地区萤石矿普查报告》。19839月,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一队完成德清银子山萤石矿区勘探,提交《浙江省德清县银子山萤石矿区勘探地质报告》。19841月报告通过冶金部矿产储量委员会(简称冶金部储委)审查,批准矿区矿石D级以上储量512.8万吨,其中C458.8万吨,这是浙北地区继庾村大型萤石矿后又找到一个大型萤石矿床。198410月,省第三地质大队完成永康县枫林萤石矿详查,提交《浙江省永康县枫林矿区萤石矿详细普查地质报告》,省地矿局审查批准矿区矿石储量C+D117.5万吨,其中C33.3万吨。198412月,冶金部第一冶金地勘公司二队完成江山县长台萤石矿区初步普查。提交《浙江省江山县长台萤石矿区地质评价报告》,计算矿区D级矿石储量21万吨。19858月,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完成临安县芦塘萤石矿区初步普查。提交《浙江省临安县芦塘萤石矿区初步普查地质报告》,计算矿区矿石储量D75.4万吨。当年10月,该队结束余杭县泗岭萤石矿区初查,提交“浙江省余杭县泗岭萤石矿区初步普查地质报告”。计算矿区矿石储量C+D15.8万吨,其中C14.2万吨。 198512月,省冶金地勘公司二队进行天台县新中萤石矿普查。提交《浙江省天台县新中萤石矿普查地质报告》。19865月,省冶金局审查批准矿区矿石储量C+D48.2万吨,其中C21.9万吨。同期,冶金地勘公司四队完成金华厚大萤石矿详查,提交《浙江省金华县厚大萤石矿区详查地质报告》,19863月省冶金局审查批准矿区矿石储量C+D101.5万吨,其中C79.7万吨。198510月,省第三地质大队结束东阳陈忠信堂萤石矿区详查。提交《浙江省东阳县忠信堂萤石矿详细普查地质报告》,省地质局审查批准矿石储量C+D128.3万吨,其中C55.7万吨。 19863月与12月,冶金部第一冶金地勘公司二队结束武义县长蛇形与深塘两个萤石矿的普查评价。提交《浙江省武义县长蛇形萤石矿床评价地质报告》与《浙江省武义县深圹萤石矿床评价地质报告》。198710日与19883月第一冶金地勘公司分别对两个“报告”进行审查,批准长蛇形矿区矿石储量D232万吨,批准深塘矿区矿石储量C+D66.4万吨,其中C8.5万吨。198610月,东风萤石公司地勘队完成武义余山头和冷水坑两个萤石矿区详查。分别提交《浙江省武义县余山头萤石矿区详查报告》与《浙江省武义县冷水坑萤石矿区地质详查报告》。198612月,省冶金局对两个矿区详查报告审查,批准冷水坑矿区矿石储量C+D87万吨,其中C54.3万吨,余山头矿区矿石储量C+D130.7万吨,其中C107.4万吨。 198611月,东风萤石公司地质队结束武义五尾龙萤石矿生产勘探,提交《浙江省武义县五尾龙萤石矿床生产勘探总结报告》,省冶金局审查批准矿区矿石储量C+D21.5万吨,其中C18.5万吨。19878月,省第七地质大队完成遂昌湖山萤石矿田Ⅲ矿区初勘工作。提交《浙江省遂昌县湖山萤石矿田Ⅲ矿区初步勘探地质报告》。19881月省地矿厅审查,批准Ⅲ一1矿段矿石储量A+B+C170.6万吨,D122.5万吨,合计293.1万吨;Ⅲ~2矿段矿石储量A+B+C43.5万吨,D49.8万吨,合计93.3万吨。19886月,省第七地质大队提交《浙江省遂昌县湖山萤石矿田普查一勘探报告》。19887月,省地矿厅审查批准矿田内I矿体矿石储量C+D101.3万吨,其中C25.7万吨;Ⅱ矿体矿石储量C+D341.7万吨,其中C14.9万吨;Ⅳ矿体矿石储量D22.4万吨。19888月,省第五地质大队结束仙居羊平鸟萤石矿区普查,提交《浙江省仙居县羊平鸟萤石矿区普查地质报告》,计算矿区矿石储量D136.4万吨。198810月,省第七地质大队对磐安县九和萤石矿普查。提交《浙江省磐安县九和萤石矿普查地质报告》,计算矿区矿石储量C+D58.2万吨,其中C4.4万吨。198910月,省第三地质大队结束武义后树萤石矿区的初步勘探。提交《浙江省武义县后树萤石矿区初步勘探报告》,省地矿厅审查批准矿区矿石储量D级以上722.3万吨,其中C级以上444.8万吨。这是武义县境内找到规模最大的萤石矿床。

二、80年代主要矿区勘查工作

80年代,是浙江省萤石矿产勘查兴盛时期,勘查工作达到历史高峰,成果丰硕:浙北评价银子山大型萤石矿床,浙南武义发现特大型后树萤石矿床,浙西南地区相继勘查了龙泉八都、遂昌湖山超大型矿床。遂昌湖山——黄沙腰盆地与江山南部峡口盆地围绕侵入岩体对称分布,是武义——永康萤石成矿盆地后在省内发现的又一个重要的萤石成矿盆地。80年代勘查的几个主要萤石矿床勘查工作如下:

1.德清县银子山萤石矿

矿床处于中生代火山岩断陷盆地边缘,矿体赋存于侏罗系凝灰岩和奥陶系沉积砂页岩之间的断裂破碎带,为充填型脉状萤石矿床。矿床由四条矿体组成,以I号矿体为主,呈不规则脉状,长724,平均厚27,最大延深180。 银子山萤石矿,1958年由当地村民发现,19581959年社队企业开采,因交通不便而停采,1970年乡办矿山开采至今。 矿区自60年代起做过三次普查、勘探工作。19643月,省第四地质大队以地表探矿工程为主进行普查。深部施工个别钻孔,投入槽探4195立方米,井探131,硐探35,钻探82,基本了解地表矿体的分布和富集规律。19656月唐国华为主编写《浙江省德清县银子山萤石矿区普查评价报告》。19661月省地质局批准矿区矿石远景储量41万吨(矿物量24万吨) 19747月,省冶金地质大队在普查工作基础上,以硐探为主进行初勘。按100×10050网度控制工业储量,施工硐探427。扩大矿体规模,萤石矿储量有较大增加,并对矿石作可选性能试验。19767月,蔡和良为主编写《浙江省德清县银子山萤石矿区初勘地质报告》。19771月,省冶金工业局审查批准矿区矿石储量446万吨(矿物量179万吨),其中工业储量254万吨(矿物量102万吨) 19815月,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在初勘基础上以钻探为主进一步勘探。按50100×50网度求B级储量,100×100C级储量,投入钻探2324,查明矿体深部及北东段赋矿情况,为矿山提供了露采设计依据。198212月,王兴雯为主编写《浙江省德清县银子山萤石矿区勘探地质报告》。冶金工业部储委审查批准累计探明萤石矿石储量513万吨(矿物量198万吨),其中工业储量459万吨(矿物量180万吨)。 银子山萤石矿山1971年建成投产,现有生产能力O.51.5万吨/年,主要生产冶金级萤石块矿。

2.武义县后树萤石矿

矿区处于武义萤石矿田南西部,是矿田中规模最大的矿床。矿体呈脉状,长2100米,平均厚5.53,延深250400。矿石有用组分氟化钙平均含量46.62%。矿区探明储量122万吨(矿物量330万吨) 1972年,当地村民上山开荒发现矿体,在地表及浅部民采过程中逐步扩大矿床规模。 1981年,武义县萤石矿山公司陈南山何三合等认为该矿床可能具有较大规模,向地矿部门提供信息。 1982年,省第三地质大队叶志正等进驻矿区。1983年完成普查,以槽、硐、钻探为手段,查明地表断续分布的三段矿体在浅部已连为一个矿体,矿床规模扩大达大型。19841986年为详查阶段,浅部按100×50网度、深部按200×100网度布钻控制矿体。1987年转入初勘,按100×100网度控制工业储量,累计投入槽探2300立方米、硐探1260、钻探16500、矿石技术加工试样2个。1988年提交《浙江省武义县后树萤石矿区初步勘探地质报告》。198810月,省地矿厅审查批准矿石工业储量445万吨(矿物量206万吨),远景储量277万吨(矿物量124万吨)。初勘报告获地矿部1990年度地质找矿四等奖。勘探工作同时,叶志正等进行典型矿床研究,1989年提交《浙江省武义县后树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报告》。建立成矿模式,从成矿系列观点提出萤石矿及其有关矿产垂向分带及综合找矿思路。

3.遂昌县湖山萤石矿田

湖山萤石矿田主要由Ⅲ、Ⅱ、Ⅰ、Ⅳ矿区和凹背、翁村、毛竹坑、玉皇尖等矿点组成。矿田处于中生代早白垩世形成的火山断陷盆地中,北东向区域性断裂控制了盆地的形成,构成矿田的基本格架;次级派生的等间距排列的北西向断裂为萤石矿的储矿空间。矿田内矿区和矿点以3公里等间距平行分布,各矿区由23个矿体组成,矿体形态简单,大多为脉状、透镜状,少数复脉状。主矿体长400800,厚28,延深200500。Ⅲ矿区是矿田中最大矿区,由两个矿体组成,其储量占整个矿田储量的45%。矿石矿物成分简单,以萤石为主,次为石英。平均品位氟化钙(CaF2)51.53%,有害杂质硫、磷含量甚微。矿石类型属石英一萤石型,矿石选矿加工性能良好,属易选矿石。全矿田探明矿石量852万吨(矿物量451万吨),其中工业储量255万吨(矿物量155万吨)。该矿田早有民间断续开采,建成矿山始采于1971年,1974年成立遂昌萤石矿,开采至今。 1979年江西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开展1:200000广丰幅区域地质调查,对矿点踏勘检查,指出萤石矿有一定远景,矿石质量较佳,有进一步工作的必要。 198011月,吴自强和宋良军、陈光辉等对矿点进行检查,调查6处矿点,编写《遂昌县湖山一金叶一带萤石矿产简报》。建议进一步开展工作。 1981年,丽水地质大队陆永顺、潘光耀、吕新前等进入矿田开展普查、勘探工作。 19813月~1983年初查阶段,主要进行地表揭露工作,选择主要矿体施工稀疏钻孔了解深部矿体,同时进行其他矿点检查。 19831986年详查阶段,对规模大的Ⅲ矿区进行详细普查,按第Ⅱ勘探类型,地表以50100间距布探槽及采样点系统控制,深部按200×100网度以钻孔控制,探求工业储量。 198619874月初勘阶段,Ⅲ矿区转入初勘,在不同标高均按规范要求加密工程控制矿体。对Ⅰ、Ⅱ矿区进行详查。普查一勘探期间共投入钻探工作量2059219878月,吕新前、何昌平、程青等编写勘探矿区报告,提交《浙江省遂昌县湖山萤石矿田Ⅲ矿区初勘报告》。1988年元月,浙江省地矿局审查、批准初勘报告及所提交萤石矿储量386万吨(矿物量225万吨),其中工业储量214万吨(矿物量130万吨)19886月,杨益明、吕新前、何昌平等编写《浙江省遂昌县湖山萤石矿田普查一勘探地质报告》,对矿田内各矿区都做了评述,计算Ⅰ、Ⅱ、Ⅳ各矿区储量,提交全矿田总储量。浙江省地矿厅审查批准探明矿田矿石总储量852万吨(矿物量451万吨),其中工业储量255万吨(矿物量155万吨)。至此,提交浙江省又一可供开采的优质大型萤石矿资源基地。矿床邻近衢州化工公司,交通方便,具有良好的开发远景。Ⅲ矿区勘探同时,该队杨益明,许金坤和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谢少卿等进行典型矿床研究,编著《浙江省遂昌县湖山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根据勘查和科研成果提出遂昌县西南一带是该类型萤石矿床的成矿远景区,尤其湖山一柘岱口一带是主要的找矿远景区。并建议湖山萤石矿田应作为化工原料基地,使萤石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湖山萤石矿的勘查工作是运用“从点到面,面中选点”的方法,从踏勘、检查萤石矿点开始,从中初步总结矿床区域分布的大致规律和控矿因素,其间又不断发现新点,然后选优开展不同程度的工作,在较短时间内作出矿区和矿田评价。普查工作中又注意利用生产巷道,充分搜集资料,减少了工作量的投入,降低了勘查成本。遂昌湖山矿田普查一勘探期间,地质技术人员金军因公殉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遂昌湖山地区工业不发达,1971年湖山乡萤石矿对Ⅲ矿区进行开采,1974年又成立遂昌县萤石矿。萤石矿业收入成为该区重要经济来源。主要产品有萤石矿粉和块精矿,运往本溪钢铁厂和上海钢铁厂作熔剂,此外,还用于省内化工、建材、玻璃、陶瓷原料。近年出口日本。

4.龙泉市八都萤石矿

八都萤石矿矿体呈脉状产于片麻岩、混合岩、变粒岩及花岗闪长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共有四条矿体,Ⅰ号矿体为主矿体,长1275米,最大斜深375,平均厚5.17,平均品位CaF2 50.80%,矿石矿物组分简单,主要为萤石、石英。矿区探明总储量矿石量515万吨(矿物量257万吨)。矿区北东、南西两侧变质岩中发现多处萤石矿,大致以6公里间距分布,有些已小规模开采,区域成矿远景好。矿床发现于1956年。该年5月,龙泉县八都区中心小学教师吴南连在在一次郊外活动的路上发现透明的矿石,将标本寄浙江省工业厅矿产科报矿,并进行实地追索矿脉,见矿体有一定规模。 19665月,省第六地质队关华鼎、董本愚、陈名烈等开展初查评价。地表以100间距布槽揭露,控制矿体长400,估算矿石储量58万吨。19667月提交《浙江省龙泉县八都萤石矿区初查评价报告》,报告中提出矿区规模大,可进一步开展深部工作。 1982年,省第七地质大队方原勤,蒋干良进一步开展普查,全面搜集了矿山资料,对I号主矿体以槽、硐较系统的揭露地表及浅部矿化带、矿体,控制矿化带长1700,认为可进一步勘探。1986年矿区转入初勘,按第Ⅱ勘探类型要求,地表及浅部以槽、硐加密控制,深部用钻探系统控制矿体。共投入钻探6243、硐探275、槽探6060立方米。198912月编写《浙江省龙泉县八都萤石矿区初步勘探地质报告》。1990年,浙江省储委审查批准探明工业储量271万吨(矿物量139万吨),远景储量244万吨(矿物量118万吨)。八都萤石矿是浙江省惟一赋存于下元古界变质岩中的萤石矿床。为加深对矿床成矿规律的认识,1987年该队胡向明、周俊法进行专题研究,1988年编著《浙江省龙泉县八都萤石矿床特征与成因研究》,建立矿床成矿模式,总结找矿标志,阐明找矿方向,对矿区工作及该地区找矿有一定指导作用。龙泉市八都氟矿自19737月开始兴建,198010月建成投产,采、选矿能力均为3万吨/年,以后逐年扩建,2000年产量已达10万吨(矿产品),成为浙江省2000年产量最高的矿山。

5.余姚市芝林萤石矿

芝林萤石矿为接近大型规模的矿床,矿体赋存于上侏罗统高坞组英安质晶屑熔结凝岩岩中,受北东向断裂控制。矿带长1960,内有5个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I号矿体规模最大,长600,延深大于370,厚3.46.86,矿石平均品位CaF256.39%。矿区探明矿石总储量155万吨(矿物量89万吨),其中工业储量36万吨(矿物量24万吨)1958年,当地群众在矿区草家湾发现萤石矿露头,余姚县地质队投入少量工作。1972年,当地群众在矿区潘家湾相继发现数处萤石矿露头,并组织开采。1977年元月,宁波地区地质队乐振卿、王亨利、周士雄等进入芝林矿区开展初查工作。地表以10050间距施工槽、井探控制矿带和矿体,投入槽探1698立方米和浅井29及地质测量和采样测试等。同年9月结束野外工作,基本圈定Ⅰ、Ⅱ号矿体地表分布范围,初步肯定矿床为一小型矿。提交《浙江省余姚县芝林萤石矿区初查评价地质报告》,报告认为储矿构造规模较大,矿体较稳定,深部有较大找矿潜力。 19794月,宁波地质大队严晓沛、乐振卿、郑建新等开展详查。在初查基础上以100×100200×200网度施工钻探,地表、浅部槽、井、硐系统地控制矿体,完成钻探2702,浅井14。通过详查,肯定矿床工业价值。1981年,提交《浙江省余姚县芝林萤石矿区详细普查地质报告》,省地质局审查批准探明矿石储量155万吨(矿物量89万吨),其中工业储量36万吨(矿物量24万吨)。 矿区开采早期露采为主,1979年改为硐采,矿区西段1992年闭坑,矿区东段1979年改露采为硐采,矿石主要销往上海、杭州作冶炼熔剂,部分制造氢氟酸。矿石甚为畅销。

6.临安县新桥萤石矿

新桥萤石矿为含萤石硅化带,产于近东西向断裂中,全区共有12条硅化带,以Ⅰ号硅化带规模最大,长达100012号矿体赋存其中。1号为主矿体,长740,延深296,平均厚3.54,平均品位CaF257.65%,萤石可选性较好。累计探明总矿石量212万吨(矿物量115万吨)。 新桥萤石矿于1959年由当地群众发现,昌北人民公社于当年进行地表开采,1976年成立临安县氟石矿,进行地表及平硐采掘。19598月,昌化县地质队方福祥、吴德俊等进行踏勘检查,著有《昌化昌北新桥氟石矿》。19771989年,杭州地质大队梁修睦进行昌北地区矿点踏勘选点,见村民露采萤石矿厚35,目估品位属富矿,建议开展新桥萤石矿区普查工作。1982年春,省第一地质大队(原杭州地质大队)周惠民等进行昌化、于潜等地萤石矿选点,选定新桥萤石矿作为普查矿区,由顾仁发等进入矿区开展工作,以稀疏探槽配合开采平硐,揭露和控制地表矿体及硅化破碎带;选择矿区中部长600范围,以200×200网度控制12号矿体延深情况,地表相应加密至50间距探槽控制矿体和硅化破碎带。后转入详查及初勘,以100×100网度加密钻探,控制12号矿体,探求工业储量;对3号矿体和另外三条硅化破碎带做地表揭露控制。198512月结束初勘工作。历时近4年,投入钻探6440、硐探48、槽探4113立方米。198612月编写《浙江省临安县新桥萤石矿区初步勘探地质报告》。省地质局审查批准探明矿石工业储量87万吨(矿物量54万吨),远景储量125万吨(矿物量61万吨)。 新桥萤石矿是首例探明产于沉积岩断裂中的新类型矿床,获1986年度地矿部地质找矿四等奖。 新桥萤石矿自1976年由临安县新桥砩石矿恢复开采,年生产能力达1.2万吨,产品主要用作熔剂,销往外地。

三、90年代萤石矿产勘查史

进入90年代,国家经济体制转型,国家投入矿产勘查经费逐年减少,商业性勘查工作处在起步阶段,萤石矿产勘查工作开始萎缩,主要对已在勘查的矿区进行扫尾工作,逐步由矿区勘查转向区域性资源调查。

19903月,东风萤石公司地勘队完成武义外岩坑萤石矿区详查。提交《浙江省武义县外岩坑萤石矿区详细普查地质报告》。次年5月,省储委批准矿区矿石总储量47.5万吨,其中B+C45.5万吨。19904月,冶金部第一地勘局二队完成衢县蒋公岭萤石矿详查。提交《浙江省衢县外黄乡蒋公岭萤石矿床详查地质报告》。当年8月,省储委批准矿区矿石储量C+D34.7万吨,其中C13.1万吨。199012月,省第五地质大队结束鄞县周家浦萤石矿普查工作。提交《浙江省鄞县歧阳乡周家浦萤石矿普查地质报告》,计算矿区D级矿石储量65万吨。19915月~19935月,省化工地质大队完成衢县蒋公岭萤石矿区详查。何佛宝等人编写报告,省石化厅审查批准矿区矿石储量C+D55.34万吨,其中C27.31万吨。199112月,省第七地质大队结束云和局村与遂昌处坞两个萤石矿的普查评价。提交《浙江省云和县局村乡局村萤石矿区普查评价地质报告》、《浙江省遂昌县云峰镇处坞萤石矿区普查地质报告》。计算局村矿区矿石储量C+D37.8万吨,其中C3.5万吨,处坞矿区计算矿石储量D14万吨。 19921月,省第七地质大队结束景宁金岚萤石矿普查,提交《浙江省景宁县梧桐乡金岚萤石矿普查地质报告》。矿区计算矿石储量C+D26.8万吨,其中c0.3万吨。同时完成《缙云县上周乡半坑、溶溪乡溪下萤石矿区普查评价地质报告》。两个矿区共计算矿石储量D28.9万吨。19925月,省第三地质大队结束金华县杨梅峡萤石矿区普查。编有《浙江省金华县杨梅峡萤石矿区普查地质报告》。同年12月,又完成磐安双溪口萤石矿区普查,提交《浙江省磐安县双溪口萤石矿普查地质报告》,19933月,省地矿厅审查批准矿区矿石储量D18.2万吨。19968月,省第三地质大队结束武义鸡舍湾萤石矿区普查。提交《浙江省武义县鸡舍湾萤石矿区普查地质报告》。当年12月,省地矿厅审查批准矿区矿石储量D282.6万吨,在武义县又找到了一个大型萤石矿床。1996年前后,省第七地质大队开展丽水市双溪地区与遂昌黄沙腰一带萤石矿产资源概查,提出丽水双溪地区萤石资源量(矿石)400万吨以上;黄沙腰一带发现矿点31个,很有找矿远景,推测萤石资源量(矿石)500万吨以上。19984月~19993月,省化工地质勘查院完成建德市乾潭镇东源萤石矿普查。龚建国等人编写报告,计算矿区矿石储量C+D+E26.72万吨,其中C5.74万吨。 19999月,省第七地质大队地调所在遂昌黄沙腰地区进行为期两年的萤石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开展1:100001:5000地质填图,施工钻探960200010月完成野外工作,取得显著找矿成果。次年9月,陈立升、杨卫东等提交《浙江遂昌黄沙腰萤石矿产评价报告》。中国地质调查局审查通过萤石矿产资源量(333)矿石量1556.44万吨(矿物767.69万吨)(3341)矿石量677.07万吨(矿物339.89万吨)(3342)矿石量544.82万吨(矿物231.23万吨),合计矿石资源量2778.33万吨(矿物1338.81万吨)

19982000年,省化工地质勘查院在常山县新昌开展萤石矿产普查工作。于岩体接触带找到碳酸盐岩接触交代型萤石矿床,是浙江省一个新类型萤石矿床。高坞山矿区施工钻探3294.74及一批槽、井探工程,初步发现矿石量10万吨以上矿体11个,矿区矿石量约1700万吨(CaF2矿物量745万吨),其中9个富矿体(CaF2>60)资源量占矿区资源量的58%。是浙江省迄今为止找到最大规模矿床,达到特大型矿床规模。高坞山萤石矿床的发现,拓展浙江省萤石找矿思路,显示浙西北地区萤石找矿的潜在远景。目前矿区勘查与周边找矿工作尚在进行之中。2000年,浙江省地调院在江山南部峡口一塔石盆地350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萤石矿产资源调查。20012月提交《浙江省江山市峡口萤石矿田预查地质报告》。估算334资源量936.72万吨。     

摘自《浙江省地质矿产志》、方志出版社 2003年,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