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基本形成 江苏给力

2010-11-11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7006

    政策创新激发活力,“软实力”练就“硬功夫”

    “文化产业说到底是文化,发展文化产业要激情也要冷静。”省长罗志军表示,“要在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在最有潜力、最有前景的重点文化领域率先突破,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实现产业价值。”今年7月,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文化产业振兴若干政策的通知》,文化产业政策进一步明确。

    新业态的兴起,让人们感受到江苏文化产业令人瞩目的“硬效益”:增加值名列全国第三;年增幅30%居各行业前列;增量占GDP3%,对GDP的贡献率却近5%;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均列全国三甲。

    文化是软实力,文化产业是硬功夫,机制是撬动文化产业的杠杆。

    “江苏的政策创新让产业发展大有作为。”省政府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江苏的“加减乘除”产业政策——

    加,加大资金投入。省政府已连续两年成立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省财政与凤凰出版集团、省广电总台、省广电网络公司、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和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20亿元,组建了江苏紫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积极推进银企对接,中信、浦发等4家银行向南京文化企业联合授信140亿元。一年来,江苏各地文化产业立项投资规模超过3400亿元。

    减,减轻企业负担。江苏将创意设计等高科技新兴文化产业所得税从25%降至15%。今年上半年,财税部门共落实156家改制企业的免税工作。

    乘,让资金发挥“乘数效应”。各地普遍设立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同时募集和引入创投基金。无锡设立初始规模2亿元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常州从去年起连续5年将向文化产业投入2.5亿元,南京投入扶持资金近800万元撬动约500亿元投资。

    除,坚持优胜劣汰,推进产业集聚。江苏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规模已达300家左右。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常州将原本成熟的动画产业基地、软件园和中华恐龙园整合成生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融创意产业孵化、休闲旅游、文化消费为一体,2009年销售收入63亿元。

    目前,江苏一批骨干企业已经成长为中国文化产业的行业标杆。今年5月深圳文博会上,凤凰出版集团、江苏省广电集团、江苏省广电网络公司和江苏省演艺集团均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入选数量居全国。